人物LOGO
搜索

赣南围屋:隐秘在山间的神秘古堡群

观点 | 2015-7-20 10:47| 查看: 2559| 评论: 0| 原作者: 新浪网 佚名
摘要: 厚厚的围屋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如今它所具有的意义就是留下亘古的忆念于海内外客家人,让寻根人在凭吊围屋的同时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依。 ...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强盗闯进山高皇帝远的村庄,眼看着一场浩劫即将发生。然而,一座神奇的古堡让凶悍的强盗们无计可施,最后不得不退却了。

  神奇的古堡

  被人们称作围屋的这样的古堡,为什么会散布在中国赣南的广袤山区里?古堡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让村民免却了一次次血光之灾?本期地理人文带你走进赣南围屋,去破解古堡的秘密——

  在赣州以南的龙南、安远、全南等地,在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落之间,至今还保存着500多座客家移民建造的古老的建筑群落——围屋。沧海桑田,岁月悠远,而围屋却仍在叙述与见证着历史的厚重。

  发现赣南围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赣州市博物馆一位名叫万幼楠的考古工作者来到福建永定,参观奇特的客家土楼。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场所,里面能够容纳几百人生活,同时又像军事堡垒一样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如此庞大的堡垒式民居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奇观。

  奇特的客家土楼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从福建回到赣州后,万幼楠就进入赣南莽莽大山开始寻找土楼。赣州南部的龙南县,与福建永定相邻,有许多客家人生活留下的踪迹。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万幼楠一次次进山,都只能无功而返。

  几个月后的一天,他偶然听说龙南县关西乡有一座当地人称为围屋的客家古堡,这个围屋与土楼有没有某种联系呢?万幼楠决定去看个究竟。

  一看到关西围屋,万幼楠顿觉眼前一亮。围屋外观呈方形,高约七、八米,整个墙体是用巨石和青砖垒砌而成,看上去异常坚固。围的四角各建有一个突出的炮楼,上面密布射击孔,让人感到几分森严和恐怖。

  关西围屋

  整个建筑以祠堂为中心,和谐有序,严谨对称,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格局。围屋内水井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遇到外敌袭扰,紧闭围门,里面的人能照常生活,坚持数月。

  据围子里的老人们介绍,关西围屋是他们的先祖徐名钧建造的,清朝嘉庆年间徐名钧靠经营木材生意发家,这座巨大的围屋是他耗费了10万两银钱、历时近20年才修建起来的。现在住在围子里的200多人都是徐名钧的后世子孙。

  客家围屋的发现,揭开了深藏在赣南大山中的古堡的秘密。在赣南数百座大大小小的古堡围屋中,要算龙南杨村镇燕翼围、乌石围等为代表的保存完整的大型客家围屋最为壮观,也最引人瞩目,而我们的寻访也就此展开。

  如果说关西围因其庞大堪称围屋里的经典之作,杨村的燕翼围则以建造奇特坚不可摧而显雄奇。在当地百姓中有这样的传说:燕翼围曾抵挡住日军飞机的连番轰炸而巍然不倒,这不能不说是个传奇。

  燕翼围坐落于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始筑,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27年工夫,历经三代,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建成的燕翼围,除了上下八尺的青条石,它的墙高15米,墙体厚达1.5米,常有人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它。

  燕翼围

  然而,如此围门重重,一旦关上大门,高墙阻隔,特别是到了晚上,如何与里面联络呢?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围墙下部的一个小洞,这就是联系围屋内外的传声筒。这个传声筒的结构不是直的,为了印证这个弯曲的传声筒能否把声音清晰地传入高高的围墙内,我们找到围屋里面相应的洞口,一试之下,声音竟然出奇的清晰。

  燕翼围的建造,在防御设计上可谓构思奇巧,用尽心机。正是当年围主人企盼围屋千秋永固、后世子孙永享太平的良苦用心,才使我们今天得以亲眼目睹这个难得一见的古堡奇观。

  乌石围则坐落在龙南杨村东水河边,是龙南现存400余座围屋中保存较好、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围屋的最早主人为明朝万历年间杨村东水人赖景星。赖景星在1610年始建围屋,占地4200平方米的乌石围,整个工程历时28年,于万历三十八年完工。

  乌石围

  走进乌石围,历史的厚重让人心生敬畏。巍峨冷峻的城墙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之中,而一重又一重一层又一层推进的建筑格局让人惊叹客家先民匠心独具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客家先民生存的艰难与无奈。四百年前建造时铺就的精巧的卵石花纹图案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历经岁月涤洗仍锃亮的瓦片擦亮了我们的眼睛。透出天井看天空,阳光正灿烂,古老的围屋盛满了光明,只是屋顶的三耙檐上从前爬满了狮、象、天鹅、鲤鱼等吉祥之物,如今只剩下少数的几尊狮与象,让人无端地猜想,栉风沐雨的百年时光流逝里,它们在坚守着古围的骄傲,还是在守望岁月的沧桑。

  围屋内,至今仍生活着数以百计的客家人的后代。星移斗转,时空变幻,面对一张张质朴、虔诚的脸,我们无法想象,几百年来,围屋承载了多少客家人的希冀与祈愿!今天,乌石围的不少年轻人尽管用上了手机,但客家人传统仍深深地烙印在这里,宗族的祭祀、聚会、婚嫁,还有过年过节的舞龙等等习俗,仍然固执、顽强地传承着。

  就在2001年的正月,乌石围被选中为中央电视台《今日中国•客家围屋》的直播现场,在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时空背景中,承载着客家文化的围屋通过文字、图像被介绍、传播到更远的人群与国度,它的沧桑与变迁也被更多的人阅读。

  因劫而生因乱而筑

  站在一座座古老的围屋前,一个疑问始终围绕在我们的心头,那就是为什么赣南山区遍布了这么多的围屋?这些围屋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南方的唐代或以前,而偏偏出现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这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重大事件,严重威胁到了客家人的正常生活,以至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样封闭的生存方式。

  对此疑问,赣州市文史学者刘劲峰做过深入的研究。他告诉我们,客家先民进入赣南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太平。明代初年开始,由于边境倭寇作乱,客家人生存受到威胁。加之到了清代从顺治开始又实行一个迁海的政策,把沿海的居民内迁了几十里。由于闽粤赣地区本身生产资源很有限,而经过几个朝代的繁衍,闽粤赣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大量膨胀起来,而生产资料的匮乏,使大量的人口生活没有着落,这对客家人也产生了生存的挤压。

  还有一种原因,闽粤赣这三个地区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都是支持抗元和反清复明的斗争的,当这种斗争失败以后,有大量战斗流散人员到了民间,还有就是清代康熙年间镇压三藩作乱之后,也有一部分部队上流散人员流落到山里为匪。种种原因促使各种矛盾急剧恶化,地方小股势力各自占山为王,而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山深林密,官军鞭长莫及,因而匪盗横行,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维持生存环境,抵制外族与匪患侵略,渐渐地便修筑了围屋这种特有的建筑形式。

  这样的观点我们在乌石围里得到了验证。在这个老围屋里,赖吉生老人已经生活了80多年,而幼年时这一带匪盗成患的经历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至今老人提起来还心有余悸:“我被土匪吓大的。”正是在这样狂暴动荡的乱世中,围屋应劫而生,当地的百姓不得不耗费巨资兴建这种军事堡垒般坚固的住所,无奈地蛰居其中,以躲避乱世风暴的冲击。

  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躲避乱世而建

  围屋,是客家先民在赣南广袤大山里留下的建筑传奇,铭刻着客家人的岁月沧桑。今天,围屋里的人们早已不需要高墙的保护,更多的人们也已迁出世代居住的封闭的围屋,追求更自由与现代的生活。但对于先人世居的家园,客家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对于围屋的那种情感是始终难以割舍的,许多人对过去围屋里那种悠然、恬静、温馨的往事仍然十分留恋。

  厚厚的围屋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如今它所具有的意义就是留下亘古的忆念于海内外客家人,让寻根人在凭吊围屋的同时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依。

  天下客属一家亲,的确如此。半年前,世界客属大会在赣州举行,浓浓的乡情激发着世界各地的客家人重新回到赣南这块故地,在围屋前寻根、问祖、凭吊。人们也有理由相信,海内外客属乡亲对祖籍地那种执着与强烈的挚爱之情,一定会在客家人的血脉中长久流传,而客家人那种坚忍、顽强、不屈不饶、契而不舍的精神,也将和历经千百年风雨不倒的客家围屋一样,永远激励与召唤着客家人无畏前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办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