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客家名将范汉杰,黄埔第一人,解放后被特赦,晚年结局如何 ...

军政 | 2021-3-11 22:25| 查看: 96852| 评论: 0| 原作者: 客乡大埔人
摘要: 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战后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

  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名将,战后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和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奖章。

  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
  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
  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
  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
  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
  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
  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县长。
  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等职,官阶为少将。
  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军衔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
  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
  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
  1931年夏,回国。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
  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
  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高等教育班主任。
  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42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中条山战役。
  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
  1948年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革命军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1948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
  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
  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晚年时范汉杰

轶事典故

  范汉杰,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人。其父海门系清末宿儒,知书识礼,乐于助人,任小学校长多年,律己严谨,温恭明达,望重乡里。范年少时就读于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常得老师和乡亲们夸赞。

  他的长兄其通,是同盟会会员,早年随孙中山到檀香山等地筹款和宣传革命,积劳成疾,24岁病逝于星洲;他的堂兄其务,也是同盟会会员,随黄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敢死队,曾任广东省和福建省财政厅长。

  范从小以仲淹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以两位兄长为榜样,刻苦攻书,立志报效祖国。曾就读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一期黄埔军校毕业,曾赴德国留学。

  解放战争时在锦州战役被俘,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video]https://v.qq.com/x/page/o3061ggbkh8.html[/video]

放弃司令一职报考黄埔

  1924年6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虽从军多年,年龄近30岁,时任桂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及粤军第六路司令,但出于对孙中山的景仰和对革命的憧憬,遂放弃司令一职,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年龄最大、任过上校职务的学生,隶属学生第四队。

  在校学习期间,他虚心从头学起,认真参训。当时,黄埔军校开办之初财政困难,教官不足,缺少地形学教官,范因出身测量学校,精通数学,因此被学校选派兼任地形学教官。

  他这种由军官复做学员,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既做学生又做先生,热忱为国家民族作奉献的事迹,当年在军校传为美谈,并深得党代表廖仲恺等军校领导人的赏识。

  时隔三十多年,周恩来在接见战犯特赦人员时,还能记起当年比他这个老师年纪大的高个子学生范汉杰,说多年不见,还能认出来。

范汉杰被俘虏时的照片

范汉杰特赦后与周恩来、陈毅等合影

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跟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等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第一、二次东征。在随李济深、陈铭枢旅部攻占东江兴宁城时,范从陈炯明战将林虎溃逃留下的文件中,发现林与广州的滇桂友军杨希闵、刘震寰有勾结,遂及时上报情况,经陈铭枢向蒋条陈,迅速回师广州,平定了滇桂杨、刘之乱。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因范汉杰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四军第10师第29团团长。范率部攻克平江中洞岭,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血战竟日;夺取玛瑙岭,攻打贺胜桥,继而围攻武昌城,激战马回岭,屡建奇功。

  北伐战役让第四军名声大噪,被誉为“铁军”,范在其中立下汗马功劳,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1927年春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投奔南京,范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的人。

不遗余力培训抗日干将

  1927年8月,范汉杰被调任国军李济深部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任中将高参,得李济深鼎助,被派赴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考察政治和军事。

  1928年夏取得李资助转赴德国深造三年,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先于德军下级军队实习,然后再回柏林各兵科专门学校步兵、工兵、炮兵、骑兵、辎重兵等五校见学,最后在军事高层学习欧洲战史及对战略、政略与军制的研究,并考察了欧洲各国军事、政治、经济和工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范回国共赴国难,不久患吐血症,在休养治疗期间,翻译了《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德军战斗教练小丛书与图解,后来这些书由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印发给全国各军队作为练兵资料。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陆战队向驻扎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当时第十九路军各将领通电全国,号召全国爱国志士参加抗日战争。在全国群众同仇敌忾之下,范汉杰不顾自己有病在身,毅然前往,全心投入,面对日机狂炸,与驻军坚守废垣应战,激战一周,重创日军,战绩辉煌。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范汉杰任第一军副军长兼任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负责召训将校军官,先后培训五百多人。“七七”事变全面抗日,黄埔军校等各校大批招生,范升为军校教育处长,综管全校教育重责,后又兼任第十四期学生总队长。

  培训期间,他把在德国所学的那套战斗教练方式、方法具体施诸黄埔学员并深受欢迎。在校两年,范注重洋为中用,把书本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尽心施教,不遗余力,造就军事干部数千名。

  经他培训的学生,不但增长了军事才能,而且个个精力旺盛,纪律严明。时值国难用人之际,那些受训人员直赴抗日正面战场,及时增添了抗日战争的新鲜血液,对国家抵御外敌作出了一大贡献。

获朱德“太行屏障”赞誉

  1937年“八一三”事变,驻上海日军因不断发起挑衅,与中国军队在八字桥一带发生枪战,日军由租界向闸北进攻,淞沪战事爆发。国军组织会战,范汉杰急回第一军赶赴上海参加淞沪战役,组织巷战,攻击虹口、杨树浦、浦东等处敌营,阻击后继敌军,战果丰硕,给入侵日军莫大打击。三个月后第一军撤回河南归德、开封、信阳等地继续抗战,最后移防西安。

  1938年秋,范汉杰任27军军长。该军是国民党军精锐部队之一,下辖45师、46师和预8师三个师,其中46师是由军校教导总队改编的精锐部队。

  27军奉命守备陕西东部的黄河防线,后又北渡黄河,进驻山西晋南太行山区,一方面归第一战区卫立煌指挥,同时也归18集团军(原八路军)朱德总司令节制,配合庞炳勋的40军、孙殿英的新5军,在敌后作战,牵制日军,以阻敌南下。

  1939-1940年,范率27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大小战斗数以百计,歼敌甚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尤以长治、高平、太行山、陵川、壶关之役,斩获特多,战果辉煌,日军为之胆寒。

  日军在黔驴技穷之际,竟以一个大佐的名字,伪说与范在东京相识,空投信件许以高官劝范投降,范见信后一笑置之,继续指挥部队连续出击,让日军屡屡败北。

  范所部27军一时威震太行,其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为众人所钦敬。此时,在太行山区联合作战的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带领数人到27军军部慰问,与范共议抗日大计,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范引以为慰,将此事以号外印发全军,士气为之大振。

蒋介石与范汉杰

破敌阵被称“大胆将军”

  1941年春,疯狂的日军抽调关东军入关,加入晋南大扫荡,企图消灭中条山抗日力量,清除后顾之忧。中条山位于晋南豫北交界处,是华北战略要地。早在1938年春,日军占领晋南长治,国军建立中条山游击根据地,日军多次围攻中条山,终未成功,日军称中条山、太行山为“盲肠”,深为畏惧。

  日军为摆脱兵力被长期牵制,决定重兵出击。大敌当前,国民政府军委会作出反击计划,但因思想不统一,指挥系统繁杂未及实施,给日军以集中围攻的机会。5月7日,日军10万兵力强攻中条山,但经多次围攻均未成功。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避免与敌正面决战,将晋南守军南撤,令27军向长治方向急进,袭击日军侧背,掩护主力行动,以致27军陷入日军重围。

  在危急关头,范汉杰独持坚守,集结全军兵力及所有地方团队,主动在晋东南分头出击长治及高平日军,拼死血战,给日军以重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

  但27军将士宁死不降,血战到底,气壮山河。这时,军部已被冲散,范率少数部队杀出重围,随即在黄河南岸收容突围脱险部队,重率各部回驻中条山,使第一战区大军得以安然南渡黄河,退守洛阳,牵制日军无法大举南犯。

  范在敌众我寡之际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无畏精神,受到最高当局特电嘉奖;其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操一直为国人所钦敬。范在此役中的过人胆识,连凶恶的敌人也深为惧怕,被日本报道称为“大胆将军”。

  不久,范汉杰调升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年底,调充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升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3军、42军和57军三个军,守备陕甘宁边区,继续在太行山区抗击日军。

  1945年春,范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司令胡宗南),晋升陆军中将。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拟在中国战区打开通道,以利远洋及华南之日军撤回日本本土,集中力量作殊死之战。

  日军第12军向豫西进犯,对我第一战区展开猛烈攻势,范翊赞胡宗南,以陆空军密切配合,抗拒顽敌于豫西一带,在内乡、淅川、西峡口、重阳店、豆腐店、灵宝、卢氏关诸役,屡挫敌锋,歼敌逾万,粉碎敌军夺取西安、威胁重庆之企图。

  是年8月,日本投降,范随即和胡宗南到郑州接受日军驻河南司令官的投降。10月,范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勋章。这是范继北伐之后军旅生涯中最光荣的时期,也是他人生历程中最辉煌的一页。

家庭成员

  父亲:范之准,清末创梓里公学并任该校校长20多年。

  夫人:林浩英、沈蝶英、童绩华、林剑峰。

范汉杰与林则徐之曾孙女林剑锋新婚照


  范汉杰一生共有四位夫人,但前两个都很早去世所以没有留下子嗣。据说范汉杰被俘虏在接受改造时,曾经自我介绍说:“妻妾一双,儿女一班”。按照国民党军队的编制,一班就是12人,可见范汉杰子女应该有12人。

  范汉杰妻子生下子女9人,妾室生下子女3人。范汉杰子女后来大多事业有成,是各界的精英,十二人加上他们的媳妇、女婿,其中就有十多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

  他们大多在台湾或者国外定居,只有一个过继给别人的儿子留在了大陆。12个子女中,十个儿子,两个女儿,名字基本上都是以“大”字起头。

  儿子最大的出生于1925年,最小的出生于1944年,其中七子和九子是妾室所生,另外前三子都是由范汉杰的父亲取名,有些以出生地为名,比如长子出生于潮州,所以取名大潮;四子出生于庐山匡庐,所以取名大匡等。

  其中三子,小时候过继给了舅舅童保华,所以改名为童本深,他就是范汉杰子女中后来唯一留在大陆的。范汉杰的两个女儿,一个出生于1925年,比长子要早,是他最大的孩子;一个出生于1938年,是妾室所生。


  根据《林则徐世系录》记载:林剑峰是林则徐第四代孙林楚秋之女,林剑峰婚后为范汉杰生下三子一女,长子大都1935年生于北平,台湾中原大学毕业;女大渝1938年生于重庆,台湾中兴大学毕业;次子大陵1941年生于成都,台湾成功大学毕业;三子大龙1944年生于甘肃平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毕业。


范汉杰遗孀林剑峰1981年旧影

  因为子女基本上都在台湾或者海外,所以等到范汉杰病逝,没有一个人能够回来为其办理丧事,所以他的骨灰先是放置在八宝山,后来美国的儿子才来到大陆取走了一半骨灰安葬到了台湾。

人物纪念


[video]https://v.qq.com/x/page/t0337bnoptj.html[/video]

  范汉杰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祠堂下,坐北向南,进深31米,面宽11.9米,共二层,高11.8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

  土木结构,建于1943年。该屋设计巧妙,按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火船形状建筑而成,故又名“火船屋”。屋外形酷似船头,正面用钢筋混凝土装饰为牌坊式门楼,分别用四根水泥柱支撑,两根水泥柱作拱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分上下两层,中间各开一个弧形大门,两侧一小门。

  水泥柱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有西方建筑的风格。该建筑像一条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行驶的火船,抒发了客家人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2005年,范汉杰故居杰庐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3月13日,范汉杰故居杰庐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范汉杰著作有《抗战回忆记》、《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序幕》、《锦州战役经过》、《胡宗南部在川北阻截红军经过》,他懂日语、德语,曾译著《德国步兵动作》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