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厉害了!这位广东梅州籍院士,上海东方明珠总设计师,当年每天骑单车赶工地 ...

骄子 | 2021-4-16 18:03| 查看: 6422| 评论: 0| 原作者: 浦东院士中心、上观新闻
摘要: 江欢成,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 ...

  江欢成,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结构专家、中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江欢成设计事务所”所长。长期从事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担任上海东方明珠设计总负责人、金茂大厦主要设计者、印尼雅加达塔设计总负责人等地标性建筑的项目工程设计。

1957年—1963年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63年2月—1998年10月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结构总工程师

1987年—1995年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总负责人、建设工程总指挥

199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被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土木工程师学会邀请作为联合年会的唯一报告人,并被选举为英国土木及结构工程师学会两会资深会员

1998年1月—2004年12月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

2004年  当选为中国勘察设计大师

2004年12月    成立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2011年11月  第八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副主席

1995年5月1日9时30分,位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投入使用。江欢城院士,这位敢当排头兵、勇为先行者的上海设计师,托起这颗璀璨的掌上明珠。它率先改写了上海多年未变的天际线,成为浦东和上海的城市新地标和展现改革开放形象的窗口。

突破传统电视塔造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百米以上高楼如雨后春笋。当时电视塔高度不够,发射的米波(高频VHF)分半波(超高频UHF)信号受建筑物阻挡,造成电视机画面阴影和重影,也带来了增加新频道难的问题。

  1983年8月25日,上海市广播事业局提出建新电视塔设想。1985年,江欢成担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接到任务,要在上海建造一座电视塔作为城市地标,体现出上海的国际风范与腾飞寓意。他立即意识到,那将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一如他推崇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他渴望能为上海建一座让人过目不忘的高塔。

  当时,国内兄弟城市已经有不少电视塔,如武汉塔、北京塔、天津塔、沈阳塔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底下一个单筒体,上面是塔楼。有人评价这是“烟囱+糖葫芦”组合。如果上海也依葫芦画瓢,肯定不会成为体现上海腾飞的标志建筑。因此,在做方案时,江欢成带领团队人员苦苦思索的就是通过结构、骨架的创新来突破传统的“烟囱+糖葫芦”模式。

从东方芦笙到东方明珠

 
  1986年1月,江欢成团队开始为上海新电视塔的设计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反复开会对比,得出位于加拿大阿布扎比电视塔的设计方案最值得学习,又为此针对性讨论,终于在多次讨论总结后画出了功能立面,并草拟了任务书,以此作为创作基础。

  “东方明珠是华东院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欢成说道。当时,在时任项祖荃院长的领导下,几十位建筑师一起参与电视塔方案的设计。团队成员孟建民博士为了电视塔的方案设计,在华东院乍浦路的一间工房里一想就是3天,却始终无从突破。一次,江欢成去看他时,看着他的图纸,向他伸出3根手指,意思是可以考虑3个筒体。孟建民顿时喜出望外,于是便有了最初3个筒体的方案。但孟建民当时的造型构思是“芦笙”,即一丛竹子从地下长出,节节高升,从12根变成6根,变成3根,再变成1根。结合江欢成给他的灵感,便有了3个筒体、3个塔楼的“东方芦笙”方案。

  “东方芦笙”这一方案提交给当时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凌本立看过以后,凌本立又把3个塔楼改成3个球体,后来又进一步把底部多个竖向的多筒体改成3根斜撑。
而东方明珠的最终成型,据说是凌本立、张秀林、项祖荃在火车上讨论出来的。当时,凌本立在旧报纸上画出了设计草图。

东方明珠设计手稿


  1988年8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精选了5个方案投标,分别命名为:东方明珠、白玉兰、申、跃上穹隆、飞向未来。投标的还有别家单位的7个方案。12个方案被送到广电局位于岳阳路的声像室,在局内干部中征求意见,并进行第一轮评选。

  在市广电局第一轮内部评选中,经过50多位专家、学者审慎筛选,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东方明珠”。但是后来传出消息,说东方明珠有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斜撑的结构不便于施工,而且当时在国内几乎没有先例;二是球体不利于工艺设备的布置。东方明珠方案被否定,于是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传统结构。

  江欢成听说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不希望这座上海的电视塔建成其他城市相似的模样,那就不足以成为上海的标志。江欢成立即给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写了一封人民来信,标题是“上海应该搞一个什么样的电视塔”。他在信中极力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阐述电视塔造型对于城市标志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找专家商量解决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后来的几次评审会议上,大家都一致认为“东方明珠”造型新颖,只是建造难度太大。最后,时任上海广播电视局局长的龚学平说了一句关键的话:“上海得有敢想敢做的劲头,建一座超常规的、100年后都不会落后的塔。”对于东方明珠方案,建筑专家组副组长吴良镛院士当时还引用了一句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古诗:“大珠小珠落玉盘”作点评,这对“东方明珠”这一方案的最终确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989年3月4日,在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东方明珠电视塔方案被最终确立。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东方明珠。


上海地标屹立陆家嘴

  1991年9月1日,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打下第一根桩。而在8月27日,江欢成作为东方明珠建设工程副总指挥,已率领由30人组成的设计组进驻现场。

当年,江欢成每天骑车赶往东方明珠塔建设工地

  设计室的工棚就搭在工地旁边的陆家嘴丰和路,江欢成在门口立了一块大牌子,上书“创上海腾飞标志,树世界建筑丰碑”。他还在设计室的墙上挂上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金门大桥以及悉尼歌剧院的图片,作为赶超的目标。


  在东方明珠建设的3年半时间中,江欢成和华东建筑设计院院长项祖荃、副总设计师张秀麟以及凌本立带领30多位设计师,对球体大小、高低杆件直径及球体颜色反复琢磨。为了精益求精,东方明珠的设计方案动过两次“手术”,第一次改动是东方明珠下面的大圆球,原设计方案是距离地面58米。第二次“手术”是改动太空舱,也就是顶层的小圆球。1995年5月1日9时30分,江欢成带领团队前后花费8年完成设计和建造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投入使用。东方明珠有许多大胆的创新,以最简洁的力学结构发挥最高的效率,可以抵御12级台风、9级地震;3个巨大的钢结构圆球状空间分别悬挂在塔身距离地面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总高度达到468米,却没占用太多土地面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显难能可贵。

  让江欢成感到自豪的是,当时中国有影响的建筑大多由外国建筑师主创设计,东方明珠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经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典型,也成为世人公认的上海地标。



英国的“Construction Today”杂志最早刊载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消息(5个版面),把她和巴黎埃菲尔铁塔及伦敦塔桥相媲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