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一二讲▸其二(连载)

文学 | 2021-8-21 17:24| 查看: 970| 评论: 0| 原作者: 林开钦《客家七讲三字经》
摘要: 唐末前,赣闽粤,相邻域,人口稀。靠刀耕,用火种,产出少,收入低。汉移民,人数多,文化高,经济强,占优势,不可比。与土著,相融合,从唐末,至元初,成客家,有史记,属汉族,是民系 ...

《客家七讲三字经》

第一讲论客家,要牢记是汉族,一民系


  唐末前,赣闽粤,相邻域,人口稀。靠刀耕,用火种,产出少,收入低。汉移民,人数多,文化高,经济强,占优势,不可比。

解读:

  唐末宋初至宋末元初时期,是客家民系孕育形成之时,南迁汉人进入赣闽粤边。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赣闽粤边的人口格局起了很大变化,南迁汉人占了赣闽粤边人口的绝对优势。

  据《嘉靖赣州府志》载,唐武德年间(618-626年)赣南只有8994户39900口,据《宋书·地理志》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也只有10万户,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猛增至310153户,人口逾越百万,至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增至321356户。

  汀州为开发较晚的地区,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避乱流民三千户置汀州,至唐天宝元年(742年)汀州4680户13702人,每平方千米才0.27户,长期地旷人稀,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增至8.1万户,这时平均每平方千米4.7户。但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达21.8万户,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2.5户,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数,接近十几年前福州的水平。

  移民大量迁入改变了当地经济文化面貌,使得“汀俗颇类中州”。1赣南、闽西人口,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南迁汉人进入的结果。客家民系成为汉族的一个民系,是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

  宋代粤东地区地旷人稀,属蛮荒之地,早期接收了一批南迁汉人。但自宋末抗元勤王起兵战败后,民众遭受屠杀并大量外逃。粤东客家人主要是宋末元初从闽西赣南迁入的。

  今广东东部梅州、兴宁、大埔、惠阳等地的客家人,南宋时聚居在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和江西东南部,南宋末年开始进入梅州诸县。2光绪年间刊印的《嘉应州志》卷三十二《谈梅》记载:“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信国(文天祥)引兵出江西,沿途招集义兵,所至响应,相传梅民之从者极众(父老相传,松口卓姓有八百人勤王兵败后只存卓瑞一人)。至兵败后所遗孓只杨、古、卜三姓,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迁移来梅。”杨恭恒据客家各姓族谱说,客家人来梅州“多在宋末元初,由汀(笔者注:汀州)来者十之八,由赣来者十之二”。


  与土著,相融合,从唐末,至元初,成客家,有史记,属汉族,是民系。

解读:

  由于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原住民。融合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汉族客家民系。

  客家的族属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一些人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尽力把水搅浑,但是汉族客家民系形成的史实,使各种各样的“客家非汉说”站不住脚。

  1.客家族属,从混乱到认同

  客家研究,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了,曾经出现过十分混乱的局面。在广东还出现过长时间的“土客械斗”,伤亡惨重。1908年刊行的《广东乡土历史教科书》(黄节著)谓“广东种族有曰客家、福佬二族,非粤种,亦非汉种”;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乌尔葛德编的《世界地理》(英文版),谓“其山地多野蛮的部落,退化的人民,如客家等等便是”。有的研究者把客家诬为“瘩家”“客贼”等。以上对客家的歧视和诬陷造成一些人对客家认识的混乱,受到海内外人士和社会团体的批驳,特别是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罗香林1933年撰著的《客家研究导论》和1950年的《客家源流考》问世后(两书合称“两论”),以充分的史实澄清了上述流言蜚语,平息了风波。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得到海内外客家人士的认同以及全国人民和政府的认可,促进了客家人与其他民系、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罗香林“两论”问世后,在客家研究问题上,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国内外客家人都认同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团结鼓舞着客家人奋发向前,族属问题可以说是风平浪静,一直到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为止,都是这样的。

  2.“台独”制造新的混乱,妄图否定客家的族属是汉族,把客家搞得面目全非

  改革开放以后,大陆与台湾的客家组级开始有了联系,但广泛的联系是在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以后,台胞包括客属台胞掀起了回大陆的探亲潮,从此大陆的一些大学着手建立客家研究机构,开始进行客家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起,因台胞大批回大陆寻根谒祖,“台独”势力慌了手脚,为了“台独”,大肆“去中国化”一方面鼓吹“台湾客家人要割断脐带,脱离母体”,另一方面又抛出“台湾客家人原乡就在台湾”,妄图割断台湾与大陆的血肉联系。诡称“福佬人'、客家人的祖先不是源自大陆的汉族人,而可能是台湾平埔族人的后裔”,或是别地的非中国人,“客家不再是本质性的存在,而是以文化认同为准”;“过去以血缘地缘来谈论客家人,转而以文化、语言认同来界定客家人”,族谱是假的;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是“血统论”“种族论”的偏见;“哲把中原客家意识认同转化为台湾客家意识认同”等等。“台独”分子逢中(中国、中原)必反,逢汉(汉族)必反,把客家当作攻击靶子之一,妄图把客家搞得面目全非。

  同时,“台独”势力一方面向前往台湾考察的大陆学者灌输客家“文化台独”观点,另一方面利用两岸学术交流之机,向大陆宣扬“文化台独”的论述,使一些单位、一些地方深受其害。

  3.正本清源,澄清混乱

  “台独”势力为了向大陆渗透,故意散布说“什么是客家,为什么叫客家,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说得清楚”,肆意挑起一批争论不休的问题,并且主要聚集于客家源流这一关键问题上。有的把客家先民的主体割裂或颠倒过来,把尊重史实的客家研究,诬为是罗香林及其追随者的“血统论”和“种族论”,从根本上否定罗香林的“两论”,又把“两论”中一些非主流的问题恶意地无限夸大。

  “客家非汉说”出笼后遭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和客家人的反对和批驳。

  2007年以后,第三届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以下简称“省客联会”)和海内外客家社团组织及专家学者一起,面对上述混乱情况,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揭露“台独”分子的险恶用心。特别是针对“台独”分子鼓吹客家应以“文化认同为准”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文化认同为准”的前提是“客家不再是本质性的存在”,客家不能再讲血缘、地域,不能再讲根在中原,否则就是“血统论”“种族论”。所以,“以文化认同为准”的本质,是要割断大陆与台湾的同源同种的血脉渊源,是“去中国化”为“台独”服务的,是要把客家去掉汉族的民族属性,变为一般的文化团体和语言团体。经过“台独”分子篡改的所谓客家,是要客家分离于汉族,图谋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另一方面,省客联会的研究人员在认真学习中国战争史、民族史、移民史的同时,学习地方志、学习罗香林“两论”的主要精神和20年来专家学者对客家研究的成果,阅读族谱并结合调研客家祖地生态文化,综合考证客家史实,在此基础上,2009年撰写了《形成客家民系的四个特征》,2011年撰写了《论汉族客家民系》,2014年撰写了《客家简明读本》。省客联会主编了“福建客家祖地生态文化系列丛书”四本,以及《客家情·中国梦》。此外,省客联会的领导和批海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客家》杂志发表了反对“台独”、正本清源还客家本来面貌的一系列文章,对“台独”分子歪曲客家言论的传播起了批判和遏制作用。

  上述专著和刊物,旗帜鲜明地把认同“汉族客家民系”作为客家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划分是非界限的标杆,得到了海内外绝大多数客家人的认同,回答了客家就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大问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空口罐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龙岩传记文学的新突破!《龙岩传》作品研讨会举行

    15日上午,由省作家协会、龙岩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闽西日报社主办的《龙岩传——两条江与两个民系》作品研讨会在龙岩云龙阁举行。... >>

  • 《锡矿大王姚德胜》出版:讲述梅州乡贤“姚百万”的传奇一生 ...

    姚德胜生于平远县一个贫苦的农耕之家,艰辛的山乡生活磨砺出他的吃苦耐劳精神,秉承了“崇文重教”的客家传统,他自幼养成了勤学好思的习惯。... >>

  • 有声纪实!《世界球王李惠堂》音频版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

    近日,《世界球王李惠堂》音频版正式登陆全国最大有声读物平台“喜马拉雅”。... >>

  • 梅州、惠州两地学者交流推进宋湘研究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乡(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大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梅州八贤之一。... >>

  • 马来西亚华裔少女描绘河源的文章获国际大奖!

    在马来西亚作协沙巴联委会主席冯学良先生的协助下,沙巴崇正中学初三学生(2019年时)陈玟恳同学的作文《客家古邑——河源市之我见》报名参赛,并获得一等奖。 ... ...... >>

  • 村即是馆,馆即是村,蕉岭羊岃打造全景式村史馆

    近年来,蕉岭县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厚植当地特色资源,创新方式、引智借力、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类型丰富的场馆,成为蕉岭的地标,羊岃村村史馆便是其中一个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一讲,论客家,要牢记,是汉族,一民系。第二讲,赣中北,再迁徙,四路线,史有据。...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一二讲(连载)

    中国史,有记载,永嘉乱,安史乱,靖康乱,民遭难,中原域,战祸乱。为生存,图发展,中原人,往南迁。一部分,南迁人,赣中北,已安居。黄巢反,金南侵,避战祸,再南迁。到赣南,入闽西,进粤东,再安居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二讲(连载)

    历史形成的四条迁徙路线,在客家历史的关节点上清晰地显示了汉族客家民系的源流的关键部位,解决了南迁汉人何时何地进入赣南、闽西的问题。史书、府志、县志明确记载了黄巢起义和金人南侵造成赣中、赣北人口急剧下降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三讲▸其一(连载)

    南迁汉人大批涌进赣闽粤边后,与当地民众相结合,经过长期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汉族客家民系。因此,南迁汉人和参与融合的原住民都是客家先民。赣闽粤边的百越族人本来就稀少,因为这里地理环境他们不适应。据几何文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三讲▸其二(连载)

    人要安居下来是要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赣闽粤边首先土地多,气候好,雨水充足,资源丰富,易于发展生产,解决生活问题;其次,无战乱,较安定;再者,周边的割据政权干预少,甚至还同情支持他们;第四,地区偏僻,受外来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四讲▸其一(连载)

    闽粤客家人“倒迁赣南”,到达新居后,大多结棚栖身或垦荒佃耕或种靛为业,然后发家置业,定居发展,终成客家村落。如清初颁布“奉渝诏民”垦荒优惠政策后,大量闽粤客家人迁入 ...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四讲▸其二(连载)

    闽粤客家人在朝廷政策扶持的号召下,除“倒迁赣南”外,还有“填四川”。明清之交,四川境内战火连绵。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多次入川,张献忠还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清军入关后,遭镇压 ...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四讲▸其三(连载)

    鸦片战争以后,国门洞开,客家人移居海外更是人数空前,他们追随先辈“过番”足迹,沿汀江、韩江直抵汕头出海,到达东南亚,甚至远渡重洋,到达欧美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五讲▸其一(连载)

    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播迁,是在赣闽粤边展开和实现的。研究客家史,赣闽粤边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居住在赣中、赣北的南迁汉人因战乱被迫大批进入赣南、闽西后,与当地原住民相融合,在赣南、闽西形成了汉族 ...... >>

  • 《客家七讲三字经》第五讲▸其二(连载)

    福建是重要的客家祖地,客家文化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为海内外客家人寻根谒祖服务,弘扬和传承客家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