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高跷闹古今 客家非遗永流传

文艺 | 2021-8-21 18:09| 查看: 1742| 评论: 0| 原作者: 网络
摘要: 高跷是客家地区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是我国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踩高跷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前的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这种民间技艺活动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以在大场面中表演,也可走街 ...
  高跷是客家地区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是我国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踩高跷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前的春秋时已经出现。


  高跷这种民间技艺活动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以在大场面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表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腊月、正月间。过年时节,人们打起了绑腿,踩着高跷,盛装出行,走街串巷,好不热闹。踩在高跷上的人,有种高入云端的感觉。

源远流长的客家高跷


  客家人许多传统文化活动犹如活化石,世代延续,大多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古老的客家高跷也是古代客家先民在劳作之余,流传下来的一项独特绝技,表演形式丰富。它吸收了民间戏剧、客家灯彩的表演形式,多为“扮故事”的表演形式。

  客家高跷经常扮饰《八仙过海》、《封神榜》、《水浒传》等故事中的人物。表演者注重人物的服饰,侧重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长盛不衰的客家高跷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踩高跷,就是赣州章贡区的客家人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艺术。每逢喜庆节日,总能见到一支支高跷队在街头巷尾的精彩表演,那红绿花白的服饰,古戏曲里的造型和情节,踩在“嗒嗒”作响的高跷上,杂耍般的表演,引来一大帮围观的群众。

  赣州的高跷艺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兴起的。赣州高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文化历史,自古到今踩高跷都给人们带来快乐,每当高跷表演时,都会吸引许多路人。踩高跷象征着事业红红火火,步步高升、家家生活幸福,吉祥如意。

  踩高跷之所以得以保留下来,除了是传统的非遗民间艺术舞蹈,还因为它可以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健身,给众人带来快乐和喜悦。

  踩高跷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个人平衡能力,通过踩高跷可以增加本身运动量,机动性较强,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四肢发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空口罐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客家人为什么那么看重舅公?

    自古以来,客家人就特别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将“舅公”的地位与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来,足见“舅权”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 ... ...... >>

  • 吴中胜:客家人的家规家训

    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 ...... >>

  • 旧时客家地区“七夕”的乞巧习俗,你知道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 “乞巧节”,旧时客家地区也叫“女节”,是日之夕,散居在祖国各地的客家妇女,以不同的方式举行向织女乞求智巧的习俗活动 ...... >>

  • 为什么说娶妻当娶客家女?

    “娶妻当娶客家妹,嫁人莫贪金山郎”。《中国的客家》中描述:“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赞叹的一群”。时光流转,如今客家女的地位今非昔比,她们走出山道,走出田野,走出世界 ...... >>

  • 民风|客家女人的精神特质——柔、韧、刚

    客家女人在人伦关系的处理上,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柔、韧、刚。具体表现出充分的柔性,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出充分的韧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充分表现出的刚性 ...... >>

  • 七月半,客家人为什么要吃鸭子?

    在客家地区,七月半一般提前一天过,农历七月十四过节。客家地区流行一句谚语:“七月半的鸭子命不长”,七月半这天客家人家家户户都要“迟”鸭吃,这是为什么呢 ...... >>

  • 河源客家人的“七夕水”,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七夕的内涵不断丰富,在河源,客家人有着多姿多彩的本地习俗,大家通过对节日的庆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 >>

  • 鹊桥相会同心结,又逢七夕

    秋在心上,近在咫尺,又逢七夕。古代,人们总在七夕望月观星辰,盼鹊来搭桥,乞巧祈愿,坚信在这一天,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

  • 弹送客家情,讲述客家筝

    古时中原地区人口南迁至粤闽一带,外来的中原音乐吸取当地民间音乐精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器乐品种客家音乐。粤东地区十分闭塞,使得客家筝乐保留了许多中原古乐的特征,至今仍具有古朴典雅的汉乐遗韵 ...... >>

  • 文化馆主线: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馆工作看似千头万绪,实际上,其中暗含着一根非常明确的主线,这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根主线,文化馆才有了灵魂和主心骨,才得以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 ...... >>

  • 诞生于瑞金的墨色传奇,让我们一同走进瑞墨的前世今生

    “瑞金墨、雩都烟、杭州扇、广东盐……”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广为传诵的《客家三字经》里,瑞墨是文房类唯一编入正文的特产。瑞墨因其自古产自瑞金而得名,是瑞金三宝(瑞墨、红色歌舞、红都版画)之首,制墨技艺在瑞金 ...... >>

  • “他的作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乡愁”!刘沅声客家泥塑艺术展在羊城广受好评 ...

    9月3日至9月17日,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广东文化人物系列展览”第十二年展《守望家园——刘沅声客家泥塑艺术展》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 ...... >>

  • 永定土楼闹古事 | 神鼓舞飞扬 花伞流风韵

    它,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常年活跃于闽台交流活动;它,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演绎暖心的军民之情;它,就是大鼓凉伞。... >>

  • 仔狮戏球,花间舞灯——青溪仔狮灯

    青溪仔狮灯是花灯类的舞蹈,一九四一年春在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产生,后流传于大埔县的青溪、茶阳、湖寮等地。它吸取了大埔提线木偶的技艺,使狮与球连成一体,由1人操纵,变化出各种仔狮戏球的仪态 ...... >>

  • 薪火相传,让传统戏剧更“有戏”

    琴江两岸,处处曲声,浓浓戏韵。... >>

  • 客家话版《中国》,百位客家歌手唱响客家梦,向国庆献礼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