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非遗|赣南采茶戏的前世今生

文艺 | 2022-3-11 20:59| 查看: 3572|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融媒体
摘要: 采茶戏被赣南乡亲们誉为 “一年四季都在盛开的山茶花”。
源流何方

  “粉楼西望泪眼斜,畏见江船动落霞;四月湘中作茶饮,庭前相忆石楠花。”赣南采茶戏源自安远县九龙山麓的茶篮灯舞,有着4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江西境内采茶戏的宗门,号称“采茶始祖”。

  采茶戏被赣南乡亲们誉为 “一年四季都在盛开的山茶花”;当年戏剧泰斗田汉曾到访赣南,欣赏了原汁原味的《九龙山摘茶》后激动得手舞足蹈,称其为“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断有音乐家到赣南采风,他们把赣南采茶戏的“斑鸠调”融入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把赣南采茶戏的“长调”改编成了《十送红军》,还用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元素创作了《红星照我去战斗》……2006年,赣南采茶戏正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搭船巧遇》剧照

传承发扬

  为了传承和普及赣南采茶戏,相关单位开展了非遗进校园工作,与多所中小学校联合开办了赣南采茶戏传习所,给孩子们讲采茶戏的历史沿革、舞台表演、音乐唱腔等,在孩子们的审美中种下一颗叫“戏剧”的种子。赣州电视台还举办了“我来演采茶”电视大奖赛,在赣州掀起了学采茶戏和看采茶戏的热潮。

  为记录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创新史,当地还对赣南采茶戏的剧种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出版发行了赣南采茶戏艺术丛书系列,对赣南采茶戏各类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整理;收集整理了传统剧目文本52个,传统音乐曲牌400余首,整理收集了23首赣南采茶戏《男腔曲牌》,全部进行了录音保存。

  一个剧种的发展,既要传承经典技艺,重视优秀传统剧目,又要创新和丰富新型剧目创作与艺术表演。赣南采茶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剧种的外延,并注入现代性的品格。

  譬如在《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等剧目中,赣南采茶戏立足于丰富的音乐素材和传统曲牌的基础上,同时借鉴歌剧的形式,引进时尚的节奏,并运用和声配器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采茶戏样式,用原汁原味的戏剧之“瓶”盛上时代精神之“酒”,效果十分显著,一举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共鸣和观众认可。

▲《八子参军》剧照

璀璨绽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节奏如飞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地方剧种已然是日暮途穷,纷纷消亡。而赣南采茶戏却扎根乡土,茁壮成长,直至今日仍焕发着不可思议的生命力。它用美丽的采茶歌舞讲述着传统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它不仅从田间村头演进了人民大会堂、演进了国家大剧院 、演进了央视的舞台,更多次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保加利亚、希腊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让全世界都见证了来自东方的客家瑰宝。

  赣南采茶戏不仅是客家的,更是民族的、世界的,每个客家人都应将传承、保护、普及、提升赣南采茶戏视作自己的职责使命。小编坚信,在客家同胞们不倦地努力、精心地呵护和辛勤地浇灌下,赣南采茶戏这朵长自客家乡野的山茶花必将璀璨绽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Dingdong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