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圩日”,逐渐消失的客家人文风情!

社会 | 2022-6-9 16:39| 查看: 1558| 评论: 0| 原作者: 综合自网络
摘要: 在客家地区,圩的所在地,基本上是乡镇的经济与行政中心。在客家人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
  在客家地区,圩的所在地,基本上是乡镇的经济与行政中心。在客家人的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

  各乡镇的圩日有不同的日子,根据赣南客家人的约定俗成,一般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也有的是三日一圩,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逢“单”或“双”圩。

  两个相邻的圩镇,它们的圩日总是相邻一天而不会重复,这样就能让买卖双方都有较多的交易机会。旧时有些小商贩来往于附近圩镇做生意,几乎每天都赴圩。各圩场圩期都是三日一圩。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时期是五日一圩即逢五逢十圩日。赴圩最多人的时间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前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天天都是圩日。因为当地有些人几乎每圩都赴圩,在松口人们称他们为“六圩伯”。

  唐朝柳宗元在《柳河东集·童区寄传》就说,“之虚所卖之”(虚通“墟”)。圩,更古老的,如《易·系辞》所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圩日,在古代、近代,乃至如今,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都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每到圩日,圩上可谓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圩上叫卖声,讨价声,嘘寒问暖声此起彼伏。特别是除夕前一圩,被称为年圩,人更是挤得满满的。

  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圩晚的圩叫“老虎圩”,如梅县的松口、松源圩场。松口是古代岭南四大古镇之一,旧时有“松口不认州”之说,赴圩的有二万多人。松源是闽粤赣三省七县交汇地,旧时交通不发达,远近步行赴圩的人有一万多人。

  圩日这天,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头挤拥。旧时松源圩的特色是饭店多,最多时大小饭店达百家,中午远地来赴圩的人都在饭店吃饭,因此饭店顾客暴满生意很好。


  圩日的前一天叫“圩上日”。有些从远地来做生意的商人会在这天先住在圩上的客店里,待明天早上时把货物摆到圩场上或能够占一个好的摊档,希望把自己的货物早点卖完。

  旧时松口圩附近的乡下有很多家庭旅店专供这些远地来的的商人住。离松口圩4公里的仙口村旧时有十多家家庭旅店,这些家庭旅店是专供这些小商贩住宿,他们前天下午先到达旅店过夜,明天早上再去赴圩。

  这类人赴圩的方式,松口人叫“头日驾晨”(即前一天到达目的地)。圩日的第二天叫“圩下日”,这天是最没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圩镇里商贩都在这个时候进城采购或补货,为下圩的好生意做准备。

  圩日这天。农户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挑到乡镇所在地去进行交易;小商小贩更闻风而动,把城里的商品运到乡下的圩场上叫卖。需要购物的农民带上钱往圩里赶,这叫“赴圩”。在圩场上双方买卖讨价还价地完成了交易。圩日最热闹的要数另一类的小商贩,如卖老鼠药、卖蛇药、算命、卖跌打药(有“撮把戏”兼卖跌打药)。

  相对于城市看似高大上的商超,乡村集市上的的商品便宜且新鲜所以绝大多数人们来这赶集也是主要原因,因为这里买卖的大多数商品都是附近村民自产自销的,生活农具是自家做的,各种水果是自己种的,大多小吃也都是非常传统的从小时候就吃到过的。

  还有很多年代久远的行业也都能在这集市上看到找到,配钥匙、衣裤缝补、手工打造首饰、补锅等等……

  这些撮把戏、算命、乞食的行业,客家人通常也把这些人叫做“走江湖的人”。他们自有其生活圈子和谋生手段。

  旧时撮把戏很盛行,几乎圩圩都有,甚至一个圩场有几个档,解放初期还有,而今极罕见。现在乞食的人还有,他们大都是外省贫困地区的穷人,据说有些村庄的人以乞食为业,农忙耕种,农闲集体出门乞食。旧时,客家地区的男女婚嫁由父母作主,普遍采用“相亲”形式来选择对象,圩日是相亲最佳的日子,在媒人的牵引下双方父母带上自己的孩子在圩上的小饭店会面,此俗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

  生活在乡村的人简单淳朴,他们大多根本不知道手机支付以及其他互联网,她们赶集买东西都是大量携带现金,不过他们也在适应新时代网络支付等便捷方式,而且他们也都是持家有道的能手,买任何商品都要事先讲价,如果卖家不讲价就不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变化。旧时因交通不发达,农户挑担步行把自己生产的粮食、日用品去赴圩。

  现在是骑自行车、摩托车,有的人自己还有拖拉机或农用卡车载着自己的产品去赴圩。因为交通发达赴圩的人大部分回家吃午饭,中午在圩上饭店吃饭的人不多。

  圩场上商品交易时间缩短。而今城乡普及烧煤和液化气,现在各地的木柴市场已淘汰消失。上世纪80年代梅县农村兴起耕山种果热,而今梅县成为沙田柚之乡,圩场上“果苗市场”应运而生。

  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有着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它是客家人文的组成部分。圩日文化,作为客家人的一个独特的“集市民俗文化”,有这深厚的底蕴和地方韵味。客家人的圩日,也可谓是远在他乡的客家人的乡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