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看梅州,如何以区域性保护助推客家文化传承推广

社会 | 2022-10-4 05:45| 查看: 884|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摘要: 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原文化部于2010年5月批准设立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目前,梅州市共有十大类别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90项,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45位;全市有中国传统村落78个、国家级古村落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客家围龙屋4367间。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埔寨火龙、五华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当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梅州不但切实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积极探索其生存空间。

埔寨火龙(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活跃非遗传承,赓续客家历史文脉


  近年来,梅州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平台建设。先后升级改造中国客家博物馆、广东汉剧院、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剑英图书馆,相继建成18个农耕文化博物馆;设立全国客家菜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国戏曲名家、广东汉剧名师、客家山歌剧名师、陈全新名老中医、大埔县高陂瓷雕陈国新等一批传习工作室;建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传习中心、展馆、传习所,让非遗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以“文化惠民”演出为抓手,完成“南国牡丹”剧场改造维护,提升“周五有戏”“周六有歌”驻场惠民演出质量,每年组织戏曲进社区、进农村等惠民演出近800场次,受惠观众超80万人次。

  此外,梅州市注重客家研究成果的“三进”目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该市高等学校——嘉应学院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课程、广东汉乐、客家方言与文化、客家山歌演唱与创作、客家美食文化与产业发展等相关课程近20门,共有近3000人次学生修习,推动客家非遗在学校的传承和发展。

  广东汉乐在大埔县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氛围浓厚。当地14个乡镇都设立了广东汉乐传习所,有广东汉乐活动点200处、传承基地29处。此外,还成立汉乐研究会、组建女子汉乐团、召开研讨会、出版会刊论文集、开设相关网站等。自2001年起,大埔县累计举办暑期青少年广东汉乐免费培训班19期,培训学员共5000多人次,老一辈汉乐艺人不遗余力地在传承广东汉乐中发挥余热,一大批中青年乐手活跃在城乡。

 广东汉乐(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保护传统村落,坚定村民文化自信

  梅州境内保留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为守住文化的根,留下乡愁,村落老房子建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拆房、不填塘、不砍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禾肚里、外婆家、又见钧质楼、三舍、花间慢、醉美书院等老房子被打造成的星级民宿,成为近郊乡村游憩地、农耕文化体验地、康养旅游目的地。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养生养老产业,不少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桥溪村升级改造成“桥溪古韵”景区,并入雁南飞茶田景区后,对村落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不断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村内16座古民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旅游景点,村民生活在村落里,成为传播古村文化的使者,村民每年可按门票收入的10%分红。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田景区(王浩 摄)

  梅州市积极盘活叶剑英、张弼士、黄遵宪、丘逢甲、李光耀、李惠堂、林风眠、李国豪、邹鲁、田家炳、何如璋、朱云卿等名人故居,擦亮这些名人贤士的金字招牌。举办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促进中国美术院等美术艺术资源进入梅州,建设艺术小镇。借助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影响力,建成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学术论坛,打造数学小镇,推动数学科学在蕉岭生根。

打造特色镇街,增强客家文化认同


  近年来,梅州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利用,建设非遗特色小镇,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非遗打造成镇街的特色品牌,不少非遗项目和产业已成为促进梅州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引擎之一。

  五华县元坑作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动人的故事。在五华县横陂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注入足球文化元素,挖掘足球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独具特色的足球文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依托张弼士故居,高规格建设张弼士博物馆,打造张弼士文化IP,建成集历史名人文化、客家古民居观赏、葡萄酒文化体验、生态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重现百年张裕不朽传奇。梅江区以江北凌风东、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实施“一城两坊”活化利用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凌风路非遗街区,做好非遗传承展示,带旺街区业态,带动街区文旅发展。梅县区客都人家景区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客家非遗文化展示基地、粤东地区最大规模的百年古建筑群、广东省首个沉浸式情景体验互动景区,吸引了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驻,其中包含3个国家级、3个省级非遗项目。

广东汉剧

加强顶层设计,保护工作有序规范

  2014年9月,梅州市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将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理委员会加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委员会牌子,统筹推进实验区建设;大埔县作为实验区建设的主战场,率先在该市成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管委会。

  近年来,各县(市、区)先后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中心,加挂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牌子。梅州市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与县(市、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中心共同承担实验区建设的日常事务。

  为使保护工作更加有序、规范、科学和可持续,先后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制定《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梅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试行)》《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意见》《梅州市名人故居(旧居)保护利用实施意见》《梅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等规范性文件,统筹规范文化生态区整体空间、项目名录、专项门类、活态传承等,实验区的制度建设不断推向深入,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正大步向“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迈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LiJH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