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绽放“非遗”之花,彰显民族文脉!梅江区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

要闻 | 2022-11-17 10:35| 查看: 2432|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掌上梅州
摘要: 除了精彩非遗表演,现场还开展了非遗食品购物节直播活动,通过直播互动、一元秒杀等环节,让各地民众吃到梅江味道,了解客家文化

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9个,县级项目70个;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传承人8人,县级传承人26人……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生产生活风俗,彰显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文脉。近年来,梅江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传承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完善保护机制,着力构建传承体系,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挖掘保护传承 绽放时代光彩

“这是大襟衫,因左右两襟大小不一,大襟将小襟掩盖而得名,是早年客家妇女服装的主要开襟形式。”非遗项目客家服饰制作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魏金华向记者展示他珍藏的客家服饰。不久前,梅江区客家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服饰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客家服饰包括大襟衫、对襟衫、琵琶襟衫、围身裙、凉帽、童衣、童帽等,其布料多为蓝色和黑色,所以也被称为“客家蓝衫”,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征,是传承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它以朴素、节俭、方便、实用、耐穿而根植于客属地区,为多元的客家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历史与内涵,是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之一。“我与客家蓝衫结缘于2001年,在一次整理杂件藏品中无意间发现客家蓝衫上5只金灿灿的铜镏金钮扣,非常漂亮,从而引起了我对客家蓝衫的关注和收藏。每当收藏到一件古老的客家蓝衫自己都会认真仔细研究。”魏金华告诉记者,正因为有客家先民的聪明睿智,使“乡土文化”得以千年不变传承下来,形成了今天“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

魏金华在展示他珍藏的客家服饰。(钟小丰 摄) 

日前,身着传统客家服饰的旗袍协会的成员们正在排练客家蓝衫展演节目,准备在梅江区举行的非遗线上宣传展示活动上,向大众展示客家传统服饰的魅力。“以前接触展示的服饰多为旗袍,自从了解客家蓝衫后,发现其式样简洁而不失传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客家人保护传统、勤劳质朴且简约大气的精神气质。”梅州市旗袍协会会长廖丽红告诉记者,该协会还联合市客侨博物馆策划制作了情景展播剧《客家蓝衫款款情深》,供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客家传统服饰的美丽。

身着传统客家服饰的旗袍协会成员正在排练节目。(钟小丰 摄)


培育专业人才 赓续传统文化

“传统‘盐焗鸡’的制作过程讲究,在抹料、腌制、火候、温度、盐焗时间等方面均要精确把握,才能保证其金黄形靓,色香味美。”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梅州市尚记食品有限公司市级传承人杨正,向记者展示了盐焗鸡的制作技艺,介绍了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杨正为传承 “盐焗鸡”技艺付出了许多努力。(钟小丰 摄)

客家“盐焗鸡”美食在梅州流传历史悠久,至今约有千年历史。梅江区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正则是该项目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岁开始,我便随父亲学习烹饪以及盐焗食品制作技术,接管父亲创办的公司后,不断研究探索制作技艺,使承载岁月沉淀的‘盐焗鸡’技艺注入现代人对饮食需求的新理念,积极传播梅州客家传统美食。”杨正告诉记者,作为 “盐焗鸡”技艺传承人,他将责无旁贷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我多次走进中小学校和各大展览会,为美食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培养更多手艺人,将这项非遗传承发扬下去。”杨正说。


“传承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有效传播。”植物土法染布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海燕认为,传承和生活息息相关,应将非遗项目融入当代生活,成为可使用、可欣赏、可体验、可感悟、有共鸣的文化遗产。2012年,李海燕毕业回到家乡梅州后,便开始对植物土法染布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染料成分和布料的试验,李海燕熟练掌握了传统的蓝染技艺,将其运用到日常饰品、工艺品和软装上,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对传统图案和样式进行了改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简约性。

植物土法染布非遗传承人李海燕在展示染好的布料。(吴腾江 摄)

近年来,梅江区注重梯级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积极进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和认定,推动形成国、省、市、县梯级人才传承体系。“我们将继续做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组织引导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开展各类传承保护工作。”梅江区文广旅体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洪丹说。



创新宣传方式 共享非遗魅力

今年6月,在我国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梅江区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宣传的创新方式,开展了非遗进万家文艺展演活动。非遗传承人、梅花艺术团以及客天下艺术团分别为游客观众带来山歌表演唱《望见阿妹在花丛》、梅江区五句板《非遗节目顶有名》以及“铙钹花”“席狮舞”等民俗表演,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欣赏非遗项目、感受非遗魅力的窗口,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梅江区开展非遗进万家文艺展演活动。(区文广旅体局供图) 

除了精彩非遗表演,现场还开展了非遗食品购物节直播活动,通过直播互动、一元秒杀等环节,让各地民众吃到梅江味道,了解客家文化。“一首山歌、一份炸品、一块盐焗鸡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市民洪兴希望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梅江区多彩的非遗文化。


近年来,梅江区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节庆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通过非遗项目实物展示、图片展、线上展播、专场文艺会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形成共同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充分展示梅江区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


同时,越来越多学校与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及非遗传承人合作,依托课后服务活动、校级社团服务等形式,以现场展演、授课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是文化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弘扬民族艺术的先头兵。将剪纸、扎染、山歌、舞狮等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梅江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梅江区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梅江区将结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一城两坊”保护活化利用工作,打造梅江区非遗展示馆、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以及非遗就业工坊,让市民群众在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责任编辑:阿张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办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