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钟振强:一份真心入道来

客青 | 2015-7-22 02:05| 查看: 2887| 评论: 0| 原作者: 中国书画网 萧国华
摘要: 钟振强,号等闲居士, 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政协委员。中国书画艺术之道,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源流,既发轫于传统的文化主脉, ...

  钟振强,号等闲居士, 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政协委员。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形而上者之谓道”。一个艺术家的思想与精神获得了“道”,其作品自然要超凡脱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入道看成是理想的目标,又有多少人喟然兴叹入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得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可能穷其平生也与道无缘,真正做到“道法自然”需要足够的聪慧,更需要“悟”的灵感。中国书画艺术之道,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源流,既发轫于传统的文化主脉,又张扬于现代的审美之中。钟振强先生就是我遇到的一位进入这种境界的青年艺术家。

  沉静

  

  钟振强不事张扬,好学深思。我与之交往近三年中,最让我赞许地是他的那份沉静。

  “致虚极,守静笃”,这是老子对修道的精辟阐诉。振强学书习画治印,与他的那份沉静而契合,他从不得一夸十,自命不凡。临书摹画,心藏虚空,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韭花帖》、《黄州寒食帖》和《兰亭序》他已了然于胸,然而一有时间就要默临几遍。他的注意力和关注点不是眼前的花花世界,而自觉地驻足于琳琅满目的中国古典书画,徜徉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宝库中,或惊奇,或兴叹,或缠绵,或向往。他为了研究古人的行笔,将字放映在大屏幕上,心追手摹,与作者的心灵轨迹心心相印,体会与享受作者的创作感觉。正是这种笃守灵虚的学习态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成就了他对书法主流的探究。在二王的晋风熏陶下,深入研究了杨凝式的狂放恣肆,体会了苏东坡才子风流的墨韵,尝试了金农漆书的厚重欹侧,敲开了古籀大篆的奇特诡异之门。

  振强的那份沉静,还犹如流入人心里的一股清泉,为人谦和,随缘善意,结识天下朋友,在交谈中得宜,在交流中顿悟。

  热烈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所有和振强接触的人都感叹他的书画印都有超常的长进,他秘而不宣的诀窍就是对艺术的热烈追求。

  朋友们常说他是书画的“发烧友”,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总要找一点时间独处书斋,用他热烈的心情走近古人,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慧学》这篇佛学着作中有此一问:“学,学何道?会,会何法?”振强在觉悟书画之道时,没有忘记探索经典作品的笔墨之法。变你法为我法,入你道为我道,因此,在“学”和“会”的过程中,融会了道法自然的精义。振强的学习欲望真是热情如火,在他的博客里,可以看到他大量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一个博客的空间不够他用,就链接了几个空间,在中国书法网站的博客中,他的发帖始终是名列前茅。这种勤奋和痴迷,正是他书画进步的必备条件。

  幽思

  

  “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德。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钟振强先生在入道与守德上,为青年朋友树立了榜样。道是高妙的,可悟而不可求;德是显形的,可立而不可毁。振强在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感悟中,牢牢抓住了道的法脉,这是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幽然思索的感悟。

  他从最初临帖的形似,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感悟后面貌,如果说三年前他的作品是经典的翻版之蛹,那么现在他的书画作品已经嬗变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

  这一份幽思正是他钟情古典美和进入自由道的过程。

  他的水墨作品,前两年特别钟情于现代派的无主题泼染,今天他把黄宾虹的墨法皴法吸收到作品之中,山林之气的静穆已取代了他早时的盲目泼彩,使得燥作转换成沉静自然。这样的蜕变应该说是幽思的结果。

  一个青年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是深刻地思想感悟,对经典的学习和继承中的创新。那些不知传统为何物的人,挞伐经典,自诩前无古人的创造者,多数连“道”的门也摸不着,自然就更谈不上立德了。

  冲动

  

  每次看到钟振强的书画作品,都能体味到他的冲动和激情。这种冲动的勃发,让人感到其艺术的根脉“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振强最近的书法作品多以古籀和漆书作为创作特色,反映了他在这个阶段在书法上作的功课,恰应了孙过庭的“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的教导,是他从行草的临习阶段提升到个性创作时期。从他博涉多优,崇势尚态的创作状态中,我们可以体味到那份冲动的可贵。

  振强的冲动不在于“一时兴起”,他那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几乎达到了痴迷程度。他在冲动中享受艺术的快乐,用热烈的情感拥抱艺术。在他那120多平方米的“等闲居”里,如同一匹鬃毛炸起的野马,无拘无束地狂奔。一个艺术家最难得的是激情,作品中的一切神采都来自于澎湃的激情。振强的篆刻创作,在短短的一年多几乎尝试了所有能刻的材料,临习了秦汉以来几百方印稿,不管是封泥漆火,还是铜钮瓦钵,都在他的手里琢磨出新的意境。

  也是这一份冲动,使他在全国几次篆刻大赛上频频亮剑,获奖丰丰。国内的几个成名篆刻家对振强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变通

  

  老子说:“法本无祖,术本无状,师之于心,得之于象”。任何一门艺术都不会有永恒不变的法则,变则通。谁掌握了变化的规律,找到了变的法门,谁就能执艺术之牛耳。振强取宝山之精髓,窥传统之堂奥,走出来时一变在变,用他圆觉的慧根,悟道的灵心。再造了他的艺术之花。

  振强不避陈俗,在现实中无怨无悔,不学山林道士“入山唯恐不深,避世唯恐不远”的出世情绪,而以一颗“无增无减,无净无垢”的智慧之心大隐于市。因此它的作品常常表现出恬然淡定的意境。他在一幅《僧图》中题道:“他骂我,我骂他”,那个佛陀的小手指向画外,寓意六尘缘影对心相的反映。还有一幅《僧图》落一长款,上写道:“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心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恕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且看他。”在写意的现世中心无挂碍的无嗔境界。这些作品表达的是一种禅意,已经超出了水墨本身的价值。振强的书画印都在变化中,这种变化既是时间的轨迹,也是入道的印痕。

  易经的变卦“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无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成用之谓之神。”一关一开,卦就变了,这样的变化随时都在发生。

  我们在看“等闲居”那百平方米的书斋,每一方石印的变化,每一个线条的浓淡,呈现出的形象,我们把它看成是器,是形而下的.所采用的制作手段叫做法,然而获得的精神心得,就是形而上的“道”了。因此,振强的每一次书画印的变化之作,正是在嬗变中的精神的逾越。

  慎独

  

  钟振强的艺术行为是建立在对艺术的独立思考中,他特别欣赏金农“众能不如独诣”的见解,他艺术的显着特点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从事书画创作。

  书法家陈二泉先生是这样评论振强的:“写字和书法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在你的笔下表达你想法和情感。钟先生是一个很有想法并且很有艺术天分的人,在他的作品中同时用焦墨、用宿墨、用打印机的碳粉,你想到了做到了吗?为了做旧,他用铁板专门做了一个做旧的工具放在阳台上,用墨水、用烟灰、用矾胶、用牙膏,你想到你做到了吗?在宣纸上写、在草纸上写、在打印纸上写、在凸凹不平的纤维板上写,你又想到做到了吗?因此他的作品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叹为观止。先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轻车就熟地驾驭汉字,从而赋予书法作品以更多的内涵及更多的感官冲击。”振强的书画印的创作中常常突破樊篱,探索新的方法,真有我行我素、纵横潇洒的旨趣。

  振强早期学书,多临二王,自感凡骨难脱,后博采众长,涉猎百家,在艺术的宝山中徜徉俯拾,体会先贤的精神世界,进得去,出得来,变得通。在寂寞中做学问,就如一个医生尝遍百草,自然深谙药性。然振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保持了一份慎独之心,培育着自己的艺术个性。

  我用星仔的一句话做结束语吧:

  我对你的钦敬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2007年2月14日

  农历腊月二十七于古镜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