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文化大咖齐聚河源,“把脉”新时代客家文化传承与创新

社会 | 2023-2-28 17:44| 查看: 1034| 评论: 0| 原作者: 河源日报
摘要: 新征程,客家研究再出发!
  新时代客家文化怎样传承与创新?河源客家文化何以实现自觉、自信与自强?客家文化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月25日上午,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河源)在河源市图书馆开幕,国内近百位知名文化专家、学者齐聚河源,以“新时代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展开研讨,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上百件客家文创设计作品在活动中惊艳亮相。


  作为全国性高水平学术平台,客家文化高级论坛自2010年创办至今,一直致力于推进和深化客家文化研究,在学术界形成了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本届论坛由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秘书处主办,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河源市图书馆、槎江书院承办。

  论坛活动为期2天,共分为主题演讲、分组研讨、青年论坛、客家文创设计作品展、客家文化学术考察等几大部分。本届论坛特设“河源客家历史与文化”“客家古邑研究与品牌打造”“河源客家书院研究”等10个征稿主题,根据论坛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文化专家、学者提交论文100多篇。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河源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据了解,近年来河源深入实施客家文化探源工程,客家文化传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名片,擦亮了赵佗文化、阳明文化、颜氏文化等客家名人文化,发展了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和平墩头蓝、客家山歌等一大批非遗文化,保护了龟峰塔、林寨四角楼、茶耳屋等一大批客家古建筑。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鹰在致辞时认为,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河源举办,充分彰显河源客家文化在全球客家文化的地位和影响,说明河源在发扬传承客家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她表示,接下来,河源将围绕新时代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主线,探索文化强市建设新路径,扎实推进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大咖河源“论剑”
“把脉”客家文化传承发展

  在25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以“新时代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为河源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精准“把脉”。

河源客家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重要支系,也是当今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河源的客家文化研究任重而道远。”华侨大学讲席教授、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创院院长吴小安表示,河源作为一个地级市,其所处的区位、生态、红色历史和传统文化等,是可遇不可求的,它具有独特性,前景光明。


  “河源‘客家古邑’的定位几乎成为客家群与客家学界的共识。”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院原院长、教授罗勇围绕“新时代的河源客家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展开分析。他表示,文化构建与文化自觉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厚实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河源依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在政府与民间良好互动下,“客家古邑”品牌不仅会越来越响亮,也将可能成为一个地区文化整合和建构的典范。

感受客家风情
探寻河源文化

  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族群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探寻河源客家文化,加强河源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对于践行当代价值观尤为重要。


  如何利用族谱树立客家青少年学生的家族历史观,弘扬客家文化?“针对河源客家青少年对族谱认识较为浅显的问题,必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族谱历史观,让他们自觉了解族谱和传承族谱文化。同时,客家地区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族谱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合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罗春娜表示,通过让青少年们参与修订来促进对族谱的了解和重视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可以增进他们的族群意识和族群自豪感,而且有利于促进文化自强。

保护客家文化遗产
“河源经验”可借鉴

  花朝戏是紫金县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戏,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刘少燕、邓钦芳和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演员、花朝戏市级传承人廖瑞枚等人以花朝戏在河职院的传承教育为例,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非遗活化与传承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据了解,2017年河职院启动客家文化研习与传承项目,开展花朝戏的课程建设、表演实践和文化研究,探索客家优秀文化元素与内涵在高校传承中的多维路径,在花朝戏传承活化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刘少燕等人认为,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三全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活化与传承路径的不断创新,必将让这朵“山沟里的山茶花”持续绚烂绽放。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家郑紫苑则以紫金县花朝戏申遗成功为例,认为官方赋予花朝戏认可的地位,为其传承和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标志性文化”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使得它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申遗”是传统民间小戏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求新发展的一种经营策略,在其领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客家文化要得到振兴,首先客家方言要得到保护。”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罗鑫认为,保护客家方言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通过音乐、美食、文旅、电影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河源作为“客家古邑”,近年来在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来自河源的客语原创音乐异军突起,河源客家菜也在不断地向外输出,广受好评。“河源的经验,值得梅州以及其他客家地市学习。”罗鑫在比较河源和梅州两市客家语言异同的基础上,提出各客家地市均应扩大格局、加强交流的愿景,以客家母语为媒介和手段,共同推进客家地区整体的文化振兴。

红景装点客村
红歌唱响东江

  河源不仅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更是红色文化浸染地。当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在河源邂逅,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陈菊芬通过收集和整理东江地区的客家山歌,挖掘山歌背后的革命故事,探寻山歌中的红色精神在当代如何更好地弘扬与传承。“进入新时代,客家山歌仍然具有极大的精神动力。”她认为,传承东江地区客家山歌中的红色精神,不仅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也能促使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客家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美丽庭院景观设计以罗焕荣烈士的生平事迹,运用叙事学、符号学理论,打造递进式场所精神氛围,以不同主题结合景观表现形式表达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庭院景观效果的同时,引导宣传教育。”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李月新说。

深耕客家文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客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客家族群文化经营的延伸,客家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温宪元就客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创新提出建议:客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政策和实施上以社会文化产业政策为统领的策略,各地方政府层面上力求做到增加客家文化产业从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育和素质提升,并实现客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享。

  自驾游成为当下人们重要出游方式的趋势下,给客家传统文化的旅游、观摩提出了新要求。客家传统文化景点,怎样根据自驾游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服务项目?龙岩学院教授林清书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和规划。“紧紧抓住自驾游和客家文化的特点,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探索客家文化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的途径,能够促进客家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他认为,加强客家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设,尽可能激发自驾游行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下决心到客家地区自驾,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传承创新有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

  文化传承是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如何在新时代客家文化创新传承中展示青年担当?“客家文化、客家传统的传承,应该主要依靠客家人民大众来进行,其中青少年的责任更是重大。”闽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何雅芬举例台湾的客家活动,通过客家小馆长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利用客语拼音、客语词典等工具,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玩耍中学习客家文化。这给了河源传播客家文化一个很好的启示,要让客家文化传承下去,就要使青少年懂得什么是客家文化。


  针对客家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颖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她表示,很多青少年“身在客家不知客”,要从客家文化认同出发,利用B站、小红书、抖音等媒体进行客家文化宣传,同时借助网红力量展示客家服饰、美食等,加强青少年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客家文化的凝聚力。

  2019年以来,河源坚持“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河源所能”,举全市之力全域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新时代下,让客家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成为河源建设的重要一环。“客家文化要和当代的潮流文化相结合,形成客家元素的产品甚至产业链。”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育培训部主任、助理研究员秦晴认为可以通过打造服装品牌、建设主题酒店等方式,将时尚元素与客家文化相融合,形成河源的客家品牌;另一方面,利用客家童谣合唱团,将河源之声唱到粤港澳大湾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