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黄德新:大商求道,以德聚财

新秀 | 2015-7-22 02:32| 查看: 1598|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洋紫荆
摘要: 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自己没读多少书。初一念了半年,初二念了10天,初三念了7天,先后读了三所学校。由于家里没钱,报了名就去读,等到学校要收学费时就不去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我在创业中必须付出比别人多 ...

  “早年的创业经历锻炼了我的品质意志”

  记:黄会长,近年来常回家乡吗?您6岁就离开家乡,为什么对家乡的感情还如此深厚?

  黄:我是在印尼出生的,1岁多时才由我的母亲带回家乡——梅县桃尧,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直到6岁我又随母亲回到印尼。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就更显得深切。

  我还深深记得,在我6岁返印尼后、1984年第一次回家乡时,在鸡卵滩徒步山坑田间泥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自己的家。那时看到家乡还如此偏远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低,心里很感慨。在家乡领导父老的鼓励下,我开始捐赠桃尧中学教学楼、捐建公路等,陆陆续续坚持做到现在。

  记:能否谈谈您的家世?早年您在印尼的情况是怎样的?

  黄:客家人是南下的汉民系,面对着艰难困苦和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只有选择读书、下南洋和干革命求出人头地。我的祖父能文能武,早年到印尼凭一身本事,开中西药房赚了钱,年老时叶落归根回到家乡桃尧担任保长,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在外出公干途中遇难,从此家道中落。由于家庭的不幸,我父亲要想走读书之路是不现实的,同时身为桃尧乡已故乡绅的儿子,要去干革命也不大现实。思来想去,只有下南洋了,经过筹措,1941年父亲来到了印尼。

  1942年我出生在雅加达。我记得自己10多岁就在印尼姑父开的工厂里打工,挣不了几个钱,到结婚时还是一穷二白。后来我在印刷厂打过工,在楠榜山区亲戚家开的杂货店当过伙计,接着又到雅加达做小买卖,贩些米、油,后来才开始经销水泥。早年的创业经历让我初步掌握了做生意的技巧,也锻炼了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为我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记:据报道,您初中先后读了3间学校,皆因无钱交学费而转学,但是您后来的事业做得很大,您是怎样加强后天的学习的?

  黄:我最感遗憾的是,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自己没读多少书。初一念了半年,初二念了10天,初三念了7天,先后读了三所学校。由于家里没钱,报了名就去读,等到学校要收学费时就不去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我在创业中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当然,做生意、搞社团活动的很多经验是我在社会上学习得来的。但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你只有诚信,只有勤快,只有懂得谦让,才能赢得信任,赢得机遇,才能服人。

  “勤奋、人缘、信用是我成功的因子”

  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您为什么会转行经销水泥,这是您人生创业的一个辉煌转折点,您是如何将事业做大做强的?

  黄:记得我结婚后不久,应妻兄的邀请,我转让了饮食店,成为联系水泥代理销售的“召货员”。1967年春节后,我离开妻兄的店铺,自立门户,开始经营水泥。为了拓展业务,我每天早出晚归,骑上脚踏车,汗流浃背,风雨无阻开展水泥业务。不久,我又购置了 摩托车,扩大了业务范围。

  有道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天,雅加达一位和我有业务往来、专做水泥进口的福建籍王老板跟我说:“黄先生,我仓库里有8000包日本水泥,压得久了一点,可能受了潮,有些板结,我怕会失效,请你帮忙处理掉,处理完后,将货款的三分之一给你就行了。”我就把这8000包水泥以相当低的价格盘了下来。经过检查,这批水泥只是在外表薄薄的一层有一点硬了而已,其实并不影响质量和使用。这时,日本进口的水泥市场上持续走俏,我赚了。艰难困苦的经历告诉我,这些钱不是用来消费的,它必须变成周转资本,投放水泥市场。

  有了这些资本,加上印尼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我的水泥业务越做越大,营销网络迅速扩张,销售量呈几何级数往上增长。仅仅半年时间,我几乎垄断了雅加达代理销售进口水泥的整个市场。我及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买 了几十辆卡车成立了运输队。1975年后,我成为全印尼进口水泥销量最大的总经销商。

  在水泥行业取得成功后,我不满足现状。从1976年起,我开始了“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在楠榜投资开过石料场;1983年,我又投资400多万美元在雅加达最热闹的街区建起了一座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夜总会——“王朝”;此外,还建立了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的“百宁”旅行社、生产纤维水泥板制品的工厂等。

  记:您白手起家奋斗到现在,如果让您自己来总结,您认为成功主要靠什么?

  黄: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人缘关系,其次是信用。我做建材生意时,经销商大都是客家人,输入商大都是福建人,两方面都信任我,所以我的生意越做越大。

  我常对子女讲,爸爸不是最有钱的人,但在生意场上这么多年可谓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没有“吃”人的钱,没有排挤别人。当我看到不合理的现象时,我宁愿退出,所以没有一个合作伙伴会说我不好。

  “老板关键要会用人,有利益时要大家共享”

  记:如今,您旗下的公司有十几家,事业如日中天。您是如何实现有效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

  黄:我读书不多,也不懂真正的企业管理。关键在于用人。我想,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识人、会用人,直到现在有40多年工龄的职员还愿意跟着我。我给他很大笔退休金,但怕他退休后心情不好,又让他在企业上班.

  我没有读过企业管理,很多职员是跟我一起打拼过来的,我充分了解和信任他们,愿意给他们提供发挥的平台,所以他们都心甘情愿地为我做事。我觉得做老板绝对不能对员工刻薄,不要斤斤计较,有利益时一定要大家共享,这样才能长久。

  记:每一位事业成功者,往往都有来自家庭的强力支撑,能否说说您的家庭?

  黄:我和妻子育有四子一女,整个家庭和和气气。儿女们都各有各的事业,而且做得比较

成功。现在是第四个儿子黄国健替我管理家族企业.我今年68岁了,早已宣布退休,把全部精力放在社团工作和公益事业上,我的家庭成员都很支持我。

  “以小团结推动大团结,为中印交流尽心力”

  记:您本身就是印尼杰出的客商,能否谈谈您对“客商”的理解或期待?

  黄:客家人尤其是梅州客家人,比较知足,创业精神不够,如果现在有500元能过日子,一般人都不会冒险去扩大投资,因为他担心到了新的地方连500元都找不到。

  所以,客家人容易满足,而福建人就不同了,他们孤身一人来到印尼创业,摆地摊、做小贩,无亲无故都敢来,不用几年功夫,都赚了不少钱寄回家乡。

  我曾多次向梅州有关方面建议,可以引导梅州民众或梅州本土有实力的企业家来印尼投资。因为,现在在印尼的商机比梅州多,赚钱可能更容易。要知道,印尼有2400多万华人,有600多万客家人,其中有80%以上是梅州客家人。

  这是得天独厚的潜在商机!我熟悉印尼的环境,有信心、有能力也很愿意做梅州市与印尼的桥梁,希望有更多的客家人能开拓进取,到印尼来投资。

  记:您觉得现在到印尼投资安全吗?

  黄:印尼人民是善良的,本身并不排华,只是贫富分化积累了社会矛盾,加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在鼓弄,以及媒体渲染才造成历史上的一些悲剧,但这永远不是主流,也成为了过去。印尼今天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印尼华人的参与;所以我呼吁中国的企业家大胆来印尼投资,我愿意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记:您担任了很多华族和客属社团的领导职务,为印尼华族及客家人的团结进步,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多贡献。能否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黄:我曾经说过:做社团工作是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有时是出钱出力又受气,甚至会被别人误解。但不管怎样,投身社团工作已成为我人生的第二个追求。随着印尼对华人政策的改变,我参与创办了聚合华族力量的“印尼华裔总会”和“印尼百家姓协会”,此外,我还先后参与创办印尼梅州会馆、印尼客联总会等。

  2002年1月26日,我联合100多位印尼梅州籍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组建的印尼梅州会馆,在雅加达奥尼·巴达维亚大酒店宣告成立,从此结束了梅州人在印尼数量众多、却没有独立团体的局面。梅州会馆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与各族群的交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参与国际活动,尽最大能力为灾区捐助救济品。如今,梅州会馆在新一任会长的带领下,对内担当起团结梅州籍人,促进印华社会种族和谐的责任,成为众多梅州籍同胞的精神家园;对外成为一座沟通中印关系的桥梁。

  记:作为印尼老一辈的华人,对祖籍国和家乡的感情是相当深厚的,对中华文化、客家文化也是相当推崇的,但今后是否可能会出现“断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

这个情况是有的,主要原因是印尼华文教育被中断了几十年。我记得由于当时在印尼学不到中文,我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读到初三时全部都被我送到澳大利亚去读中文。现在,我的儿女虽然不会说客家话,但全部都能听得懂。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中印关系处于很好的状态。自2002年以来,印尼梅州会馆开设了中文补习班,对前来学习的华人只收水电费,已经培训了五六百名学生。

  早在1988年,我个人就花了不少钱邀请沈阳杂技团来印尼作交流表演,对促进印尼和中国邦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来中国驻印尼大使馆问我在中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只觉得身为华人,印尼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祖籍国,只要能在两国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我并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目的就是“以小团结推动大团结”。可以说,现在全印尼凡是客属社团,我都有在推动,希望推动全印尼客家人、华人大团结,推动中印关系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客商大会要在商言商,不要走过场”

  记:今年7月,您以印尼梅州会馆创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2009梅州·世界客商大会”筹委会预备会。十月金秋,世界客商大会就在家乡举行,您有何期待?

  黄:家乡能举办这样的盛会,是很有意义的事。作为根在梅州的印尼华人,是一定要鼎力支持的。

  我对客商大会最大的期待就是四个字:在商言商。一定要把客商大会搞成高规格、高水准的商界精英盛会。不要怕没人来,不要搞成客家老乡随便聚聚会,吃吃喝喝走过场,而应该有巨大的商机。有了商机,海内外客家籍商人就会不请自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