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潘毓刚

学者 | 2015-7-22 02:45| 查看: 13713|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人》杂志 佚名
摘要: 潘毓刚从台湾大学毕业以后,于1961年留学美国,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研究院攻读,1966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67年任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两年后升为副教授,1973年成 ...

  美国着名大学波士顿学院化学系终身教授、享誉世界的化学家、全美华人协会总会前主席潘毓刚(祖籍广东梅县)应嘉应学院邀请,专程从美国来梅州于2003年9月10日、11日分别为该校师生作《科学与社会》及《为什么要学量子化学》两个专题学术报告。潘毓刚是梅县客家人,此次返梅顺便回南口故乡参加其祖父爱国侨领潘祥初创建的"南华又庐"(又称"十厅九井",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庐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此前,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何正拔等领导在梅州迎宾馆亲切会见了潘毓刚教授。

  潘毓刚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嘉应学院等31所院校的名誉教授,并是台湾淡江大学和东华大学化学系的访问教授。还担任嘉应学院名誉董事长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局顾问及欧美同学会名誉副会长和《分子科学》学报名誉编委。更为可贵的是他担任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很大在美出版的《科技导报》的顾问编委(杨振宁、李政道都曾任此职,潘还曾任该导报总联络人),为中国提供了许多世界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由于潘毓刚在全球科学界的影响及其对中国四化建设所作的贡献,国内科学界特别是化学界对他颇为崇敬,并先后受到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等的亲切接见。

  潘毓刚祖父潘祥初是有名的华侨富商,与爱国保台志士丘逢甲是亲家。其父潘枢润上世纪40年代初曾任梅县南口安仁中学校长。母亲梁莅庄是晚清驻日、德、比三国外交官梁诗五(黄遵宪之太舅)之女,曾留学日本。因家学渊源的关系,她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不要依赖祖业,要通过自我奋斗,闯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其子女自幼就很勤奋,潘毓刚五兄弟中有四人(毓良、毓彦、毓刚、毓绪)获得留美博士学位。潘毓刚的女儿潘蔼欣是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潘教授的童年(读小学四年级前)是在故乡梅县度过的。他读小学时的成绩就经常名列前茅,一次在县城竞试还考了个头名。1947年他到台湾念书,因不满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初中二三年级开始,他就用很多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读自已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研究。在校成绩虽然平平,却在报刊发表了不少智力游戏或数学测验的短文。16岁读高一时,便出版了科普读物《你的身体如何工作》一书;大学一年级时与友人陈哲铭合译了当时世界最通行的一本大学教科书《普通化学》,出版后风行台、港、东南亚等地;大学三年级时出版了被作为大学参考书的《酸和碱》一书。大学期间他常不去上课,躲在家里写书、写文章,在科学专业期刊发表过不少科学论文,还为各报刊写过许多科学新知、科学哲学及科学新动向等方面的文章。

  潘毓刚从台湾大学毕业以后,于1961年留学美国,先后进耶鲁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研究院攻读,1966年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67年任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两年后升为副教授,1973年成为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他是台湾大学同届毕业生中最快拿到化学博士最早当上化学教授(比台湾科学院院长李远哲还早一年),他仅用六年时间便由助理教授升任终身正教授,创了美国三千多所大学排名第39位的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升正教授最快的纪录。除在美国任教,他还兼任德国着名的史图佳大学和马克司甫朗克研究院客座教授,由于他在量子化学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1978年获联邦德国高级科学家特别奖。1994年获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获此殊荣者只有他与着名的物理学家袁家骝和吴健雄三人。吴健雄是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会长,袁家骝则在高能物理和粒子探测系统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当时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专程赴会祝贺,李大使是颁奖人之一,他在大会致辞中赞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和为中美科技、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称他们是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

  
潘毓刚教授于1986-1990年连续两届任全美华人协会总会主席。此前曾任华协总会秘书长、总干事和第一副主席等职。该会成立于中美建交前两年的1977年,首任会长是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会员都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潘教授在任期间是全盛时期,在华盛顿、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地建立了14个分会,会员多达万余人。华协在为增进华人团结、争取和维护在美华人地位和权益,帮助中国四化建设,促进中美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中美建交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邓小平同志指示,中国科学院于1980年聘请首批海外华人及大陆各学科顶级科学家10人为中科院名誉教授,为中国四化建设作参谋顾问。他们是物理方面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吴健雄;化学方面的潘毓刚、李远哲;数学方面的陈省身、林家翘及生物方面的吴瑞、牛满江(大陆)。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亲为各人颁发聘书。中科院名誉教授,后来陆续聘至56人之多,大多数为海外华人科学家。

  潘教授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除在波士顿学院任教,还常赴欧美的德国、英国、法国、波兰及加拿大等国讲学。进入本世纪后则较多在澳洲和亚洲的中国、日本、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等地讲学。他在任教与讲学期间,不仅培养了众多的化学博士,且在科研上亦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60多篇专业书评、出版了四本科学着作;曾到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夫兰克--康登因子的渐近方法和微观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并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应用于化学反应研究,这在当今世界理论化学领域还属最新课题,改变了过去宏观化学的粗糙和表面的研究,使人类首次掌握了高空化学、空气污染化学等原理,造福人类,并为崭新的化学研究推向巅峰,受到欧美许多国家化学界人士的关注,从而奠定了他在化学领域的地位。《美国科学家名人录》、《世界教育家名人录》及《世界客家名人谱》等都收录了他的传略。

  潘毓刚既是科学巨子又是着名社会活动家,他虚怀若谷、质朴随和,表面上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他曾先后游历、考察50多个国家,广交了世界各国许多学界知名人士及作家、书画家、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新知旧交,他希望交结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世界多争点正义、公道与平等;扫除虚伪、迷信和无知。

  潘教授才华横溢,以其广泛的阅历,睿智的思维,洞明的观察,明辨是非的能力,将到世界各地讲学、游历耳闻目睹和所思所感的东西,随时在车船上、飞机上或下榻的宾馆写下来,其中有不少观点鲜明、思想深邃的评论或针砭时弊的杂文发表于世界各地的报刊上。他现拟将30多年来各时期零星写下的文章结集出版。其中有:《学界歪风》、《"公平"地"自由"竞争》、《如此"勤政爱民"》、《即溶英雄》、《伪善还不如真恶》、《日内瓦湖畔的沉思》、《崇洋还是洋崇?》、《日本人》、《从日常小事看德国人》、《也谈中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介绍外国教学方法二则》,等等。潘教授以其中一篇文章的篇名《教皇信上帝吗?》作书名,并请台湾文坛鬼才李敖作序(潘教授亦曾为李敖《预备军官日记》一书作序)。李敖是公认的文章大家,发表着作百余种,笔锋锐利,自成一家。他是现代第一狂人--自誉中国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在序言中盛赞潘毓刚在自然科学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对其在社会科学上的才华亦评价极高。李敖说:"如果当年在大学攻读人文科学,他的成就可能更大,也许已为中国人中第一位得人文方面的诺贝尔奖的人";"我曾说如果我有来生,我第一愿意再为李敖,第二也愿为李敖,第三还是愿为李敖,但第四却愿为潘毓刚。这本小文集是小潘(按:李敖与潘毓刚相识数十年,习惯称潘毓刚为"小潘")在业余写的与科学专业没什么关系的小文章,你们如果想要知道为什么向来自傲自大的李敖竟会来生的第四志愿愿为潘毓刚,就赶快读读小潘的这本文集"。此书拟在台湾出版,尚未刊行,李敖的序言却已在网上暴出,让潘教授吃了些苦头,因书店找不到此书,不少人便设法想"走后门",使他受到众多索书者的"信"骚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