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梅州打开了我写作的新领域

故事 | 2015-7-22 03:21| 查看: 1399| 评论: 0| 原作者: 互联网 佚名
摘要: 熊育群,1962年出生于湖南汨罗。现任广东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一级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编 ...

  

  【专访】

  人物简介

  熊育群,1962年出生于湖南汨罗。现任广东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一级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编辑奖、《中国作家》郭沫若散文奖、第十三届冰心文学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等,散文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及长篇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灵地西藏》、《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奢华的乡土》,摄影散文集《探险西藏》,文艺对话录《把你点燃》等16部作品。

  ●本报记者 何碧帆 实 习 生 陈家敏

  “喜欢的事情就要去做,绝不后悔!”

  记者(以下简称“记”):熊院长,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您大学毕业于建筑工程系,是什么让您放弃所学专业投身文学?

  熊育群(以下简称“熊”):我们高考时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的学校只开办理科班,文科是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读的。我高考时成绩不错,自然上了理科班。然而,上大学后,我慢慢发现自己天性中的文学基因在蠢蠢欲动。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三的那个春天,诗情画意的景色让我萌生了写诗的冲动,刚好学校举办诗歌比赛,我就报名参加了,结果得了三等奖。那个高兴啊!比我后来得鲁迅文学奖还高兴。至此,我就彻底迷上了诗歌。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当作家,我想:喜欢的事情就要去做,绝不后悔!不过最后我还是决定先从事一份工作——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但我自始自终没有放弃过文学创作,在从事了六年建筑设计后正式转行到媒体工作,2008年才转行到了文学院。

  记:您的作品中如《灵地西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等等都是行走各地后创作的。行走,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意义?

  熊:行走对我的文学创作太重要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散文创作是无法闭门造车的,散文的写作素材是通过行走得到的。我行走到各地寻找活生生的历史。历史从来就不是断裂的,而是延续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找到它的痕迹,通过写作是能够让它“复活”的。譬如,我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一个山洞嘎仙洞,走过呼伦贝尔草原、赤峰,一直走到燕岭。这曾经是拓跋鲜卑迁徙的路线,三百年里这个民族从原始山洞出发,经历了人类与土地的三种关系——游猎、游牧和农耕,由一个原始部落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建立了一个北魏。在行走中我亲历了这个伟大民族历史变迁的过程,体会特别深刻。写出来的散文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是真实的、具有生命温度的,而不是硬邦邦的描述。 生命很短暂,很多感受转瞬即逝,而写作能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及亲身经历凝固下来,让孤独的生命产生情感共鸣,找到心灵的慰藉。我愿意把自己对世界的爱、对人生的感受与读者分享,共同找到生命的寄托。

  “真正的文学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

  记:现代人要沉下心来潜心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您认为广东的文学青年在创作中最缺乏什么,最需要什么?

  熊: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年轻人太浮躁。特别是网络的出现,出现了网络文学,写作似乎趋向产业化。有人把写作当成获取名利的手段。80后作家明星化的现象也是前所未有的。但作家不是影视明星,文学不是娱乐。

  此外,青年作家的代际概念太强了,总觉得“后浪”必然胜 “前浪”,过去就意味着过时。文学没有积累,没有继承,没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那只是喧嚣。实际上,现在50后还是当代文学的主力军,茅盾文学奖得主都是50后、60后的。代际割裂对文学的发展是有害的。文学恰恰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文脉才能昌隆。我认为真正的文学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要创作出经典作品,首先需要作家自我修炼,沉得下心来,要有对生活的诚实态度,对社会的担当。作家属于社会中的精神贵族,当他的精神达到很高境界时,才能写出好作品。

  “来到梅州感觉像回到了故乡”

  记:您曾经说过,让您真正走进广东文化并产生研究和写作热情的,是在您到了梅州、潮州等地之后。

  熊:是的。一直以来,我都把文学当作人生的信仰和追求。因工作关系来到广东后却发现,这里的人只注重现实利益,看不到精神的价值,这跟我的家乡湖南尊重文人、作家是绝然不同的。有那么一段时期,我的人生价值与价值观一下子被这种岩石一样的现实摧毁,感觉人生断裂了,写的诗都丢到抽屉里,发表的欲望也没有了。

  直到十年前的那一次,我来到梅州,发现广东还有这样一片尊师重教、重视文学、尊重文人的热土,一下就迷上了,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土。在人情淡泊的今天,梅州还那么注重亲情、友情,非常难得。客家人寻根问祖的传统,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对外地人淳朴的热情也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感觉自己像回到了故乡。是梅州使我开始接纳广东,从新的角度发现广东的文化。因为梅州,我从关注客家人的迁徙,到关注历史文化,散文题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写作也一发不可收。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路上的祖先》中,就有很多关于客家人迁徙的。梅州打开了我写作的新领域,我对她是很感恩的。

  记:这几年来,您认为梅州本土文学呈现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怎样做能让本土文学焕发活力?

  熊:据我了解,梅州的诗歌和小说力量比较强。像诗歌有游子衿、吴伟华等诗人,他们对文学诚恳,不矫情不虚华,能静下心来把他们对生命、时间流逝的真实感

觉记录下来,写得并不多,但很平实、很淳朴、很大气。

  但梅州的作家普遍往外走的意识不强。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何况梅州还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梅州的作家应该多推销自己,把好作品传播出去。广东文学院以前签的多是广州、深圳的作家,各个地级市有一个就算很不错了。这次在梅州一下子就签了4个,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梅州的作家还是很有潜力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 共享两岸春色!赣州举办赣台青少年客家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据了解,赣州作为千年宋城、客家摇篮,千年来孕育出了无数艺术奇才和技艺,第三批赣州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