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探索移民城市的艺术表达

故事 | 2015-7-22 03:23| 查看: 1720| 评论: 0| 原作者: 文艺报 佚名
摘要: 访客家歌舞剧《月照围楼》编剧、总导演、编舞赵艳

  ■笔者:赵教授,您好!请您谈谈您在《月照围楼》艺术创作与导演手法上有哪些探索与创新?

  □赵艳:《月照围楼》是一部将音、舞、诗、画、故事、电影“蒙太奇”等要素融为一体的客家风情歌舞剧,是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本土原创。全剧遵循“客家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在表现形式与结构方面,既不是单一的客家山歌剧或舞剧,又不是一场纯粹的风情歌舞,它集不同地区的“客家山歌”为主要元素,如抓住梅县山歌、松口山歌、长潭山歌、兴宁山歌、台湾山歌、大鹏山歌等等的主旋律,发展变化,巧妙融入不同章节,展开歌曲和音乐的创作。在编舞方面,尝试把不同风格而典型的客家舞蹈如“杯花舞”、“渔灯舞”、“竹板舞”等,从主人公阿楼与月儿的情感线出发,以二人对人生经历的追忆为主线,讲述他们的种种人生境遇。在艺术风格上追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使全剧雅俗共赏、格调清新,以此倾情演绎新老客家人“崇文重教、开拓进取、不忘祖根、渴望和谐”的人文精神,力求体现全世界客家人乃至华人所构建出的共同精神家园。

  ■笔者:据了解,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连续三届参与深圳“客家文化节”文艺演出,您怎样看待文艺界与高校合作?

  □赵艳: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已连续三届参与深圳“客家文化节”,因为客家文化是深圳本土原居民最重要的文化之一,而客家山歌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我们承担着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学校章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李凤亮博士与艺术学院钟曦院长等领导,也很重视与文艺界开展学术交流与文艺演出合作。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将更多的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文艺创作和演出,一方面能加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创作激发师生教学相长的兴趣,让学生们从中尝试创作的愉悦,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杨宏海主席既是文艺界和客家文化研究的行家,又是深大兼职教授和文化产业研究院专家委员,我们的合作很愉快,既有交流又有互补,有时也有争论和磨合。但从总的方面讲,我们达成了共识,就是要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探索艺术表达的新形式,力争为广大“老客家”与新移民所喜闻乐见。所以客家风情歌舞剧《月照围楼》不仅要成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今后的保留节目、也要成为具有深圳特色的保留节目,使之成为常演常新并能走向海内外的艺术精品。

  (原载《文艺报》2010年8月23日)

  附录三:

  《月照围楼》与舞蹈艺术教育探索之路金秋

  《月照围楼》是由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系联袂打造的一部反映当地客家文化风情的歌舞剧,也是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社会力量合作成功的范例。

  一、《月照围楼》启示我们,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只有走出封闭的大门,与社会力量携手合作,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才是培养舞蹈艺术高级人才的路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有文化、有艺术表现力的综合型性人才。在信息化时代里,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呈现开放性特征,如若还仅仅用传统的口传身授式教学,只囿于狭窄的舞蹈技术拼比的圈子,少与其他学科交叉,将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够顺畅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系迈出校园大门,与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手合作,通过《月照围楼》的创作与演出,走出一条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创新探索之路。

  《月照围楼》的总策划与编剧杨宏海是深圳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与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他长期从事文艺创作与研究,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文化深有研究,还曾多次筹划了深圳“客家文化节”活动。《月照围楼》的总编导赵艳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副主任、舞蹈专业主任,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舞蹈创作工作以来,多部艺术作品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一位是民间文化艺术创作与研究的代表者,一位是舞蹈艺术创作和教育的代表者,这两位不同艺术领域的创作者联袂合作,发挥着各自的才智和专业知识作用,在智慧的碰撞与交流中,使参与其中创作的师生们潜移默化得到锻炼。在开门办学、共同挖掘整合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让文艺工作者的创意找到最佳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高校艺术专业的师生既对当地客家文化资源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又得到了艺术创作自由发挥的锻炼。在不同专业领军人物的言传身教中,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最大化的提高。

  二、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积极与社会力量携手,突出当地艺术教育特色,探索综合发展路径,才能避免高校舞蹈艺术同质化的现象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起步较晚,199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率先建立舞蹈系之后,全国各地普通大学才先后建立舞蹈系。年轻的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尚处在拓荒之中,不少学校盲目照搬培养舞蹈演员的教育模式,几年下来,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化成为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众多舞蹈学科不知所措的迷茫之中,深圳大学联手深圳民间文艺家协会努力挖掘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在特色教育打造方面成为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个性化拓展的表率。

  客家人是深圳原住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早就生息在深圳这片土地上,代代沿承着客家文化。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四面八方的新移民竞相涌入,新移民又称之为“新客家”,由此筑就新一层的客家文化壁垒。新老客家文化相互交融,尽管具有不同时代特征,但却共同透射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弘扬这种民族传统精神,杨宏海和赵艳带领深圳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专家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系的青年艺术家,深入客家地区采风问俗,了解客家民系千年迁徙的艰辛历程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在丰美的客家文化土壤中吸取素材,联合创作了歌舞剧《月照围楼》。该剧以时间走向为顺序组织安排人物在空间的活动,通过“月儿”与“阿楼”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经历,按客观事项的自然顺序安排人物行动、舞蹈场景,它虽然具备有头有尾的情节,但却没有在完全意义上按照一般的戏剧冲突原则来进行。作品结构清晰,舞段表现简洁,舞台布景虚实结合,舞蹈氛围清新、自然、朴实、流畅,符合社会生活逻辑。如第一幕《月下劝学》,以母亲教诲儿女读书成才,显现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风俗;第二幕《竹林相约》以委婉动听的客家情歌,演绎了主人公甜蜜质朴的爱情生活;第三幕《喜庆丰收》则用欢快热情的歌舞,表现客家人勤劳乐观的个性特征……不仅让观众在观赏当中了解客家文化,也使学生在创作表演中对客家文化与精神有了深刻感悟。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爱国爱乡、落地生根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以歌舞形式突出对客家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强调,就体现了运用民族文化的理念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动机,从而构成了该舞剧的价值。深圳大学舞蹈系与深圳民协的合作过程中,不仅在创作舞剧服务于社会方面,为我国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了一个范式,而且还通过这样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在参与创作中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办学特色探索方面,规避同质,走出个性,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月照围楼》为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开辟切实可行的舞蹈艺术实践平台,提供了先行经验

  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舞蹈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多是为逢年过节的伴歌伴舞的表演,或为完成某一任务和友情协助某一文艺团体的演出,以及展示学生个体表演才能参加的各类比赛的演出。但却很少有大学舞蹈专业能够独立完成大型舞剧创作与演出的情况发生,更是鲜见大学舞蹈艺术教育将社会资源引入教学当中,并共同协力培养优质人才。深圳大学艺术专业借助深圳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社会资源,在深圳一年一度的“客家文化节”中,开展“客家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郑小瑛、陈小奇、杨宏海、黄崇岳等名家,举办“《土楼回响》与客家文化”讲座、“山歌创新面对面”、“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以及请民间老艺人前来教授打“竹板舞”、“杯花舞”等,让师生们从中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开门办学、参与创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以往的舞蹈艺术教育基本上是关门教学,学生离校就业社会之时,从心理上和能力上很难适应社会需求,这就使学校教学与社会实用之间形成鸿沟,造成学与用的矛盾,存在着怎样缩短大学舞蹈教学课堂与社会之间距离的问题。而缩短课堂与社会需求之间距离的最佳途径就是给学生提供科学而合理的艺术实践平台。学生们在这块平台上,不仅能锻炼艺术表现技能,而且,还能学会在普通教学中所学不到的文化艺术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内容。《月照围楼》是为印证。文化软实力,也就是指文化的力量,它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提高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月照围楼》在丰富学生的创作表演和观众的欣赏熏陶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作用。大学舞蹈艺术教育进行歌舞艺术创作与表演,其目的不仅是在制造一个产品,是使学生在作品创制过程中得到锻炼,使之毕业就能应用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更在于使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同与继承,为文化软实力的发挥起作用。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舞蹈系与深圳民间文艺家协会联手打造,将舞蹈创作与舞蹈教学实践、舞蹈科研活动紧密有机结合的舞蹈教育创新行为,为我们提供了大学的舞蹈教学组织和舞蹈教学行为的有价值信息,它对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这种教学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开辟艺术实践平台的模式,是一种在课堂与舞台之间的有限时空间努力把握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的方法。所以我认为,高校艺术部门与地方文化资源联手,建造薪火相传的教育平台,传播民族文化传统与精神,将是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特色办学的未来之路。

  (原载《文艺报》2010年8月23日)

  附录四:

  别开生面的客家风情歌舞剧

  吴予敏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广西歌剧《刘三姐》以来,就罕见一台集中以民间歌谣、民俗为基本内容的歌舞剧了。虽然《云南映象》以边疆美景取胜,虽然甘肃有敦煌飞天的舞台艺术呈现,但完全以民间歌谣构筑剧作基础的仍是凤毛麟角。最近,我在深圳保利剧院观摩了由杨宏海策划与编剧、赵艳任总导演的客家风情歌舞剧《月照围楼》,感到这是一台别开生面的舞台艺术精品,令我耳目一新。

  《月照围楼》剧具有独创价值之处在于:

  第一,文学基础极好。“明月照山间,围楼团团圆;山歌随风起,客家情绵绵。”《月照围楼》歌舞剧对于客家民谣民歌的采集改编,除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有提炼升华,主人公唱段大都取材于传统山歌,又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巧妙的调整与修改。如“风吹竹林沙沙响,恋妹唔怕路头长;爬山过水情更急,魂魄飞到妹身旁”,所流露青年男女的恋情,可谓惟妙惟肖。全剧追求客家风情与现代审美元素相结合,将客家风情很好地体现出来。

  第二,方言和歌诗韵的结合,也很有特色。方言与民歌是不可分割的。我也注意到报纸上的评论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看法,一者以为客家口语不够地道,一者以为当用普通话演唱。我的看法不是这样的。客家方言韵味运用到什么程度,需考虑到与音乐歌唱表达是否和谐而定,方言运用不可不服从于音乐歌舞,而转为普通话表演之建议则绝不可取。

  第三,此剧穿插之客家歌舞,特别是群舞、舞台队列、节奏编排都极具匠心。我特别欣赏《月下劝学》、《竹林相约》、《正月上灯》、《送郎过番》诸场歌舞,其中海边送别一段,将现代嘻哈歌舞说唱与民俗传统歌舞混搭表现,也是非常大胆的尝试,感觉很新颖,很震撼,看了令人心酸和催人泪下。

  第四,此剧的音乐创作也值得赞赏。包括声乐表现的处理,其中的独唱、对唱、二重唱、合唱以及配器都非常好。声乐创作和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风格天然浑成。据悉,声乐创作和设计均来自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音乐创作团队,后生可畏,尤其难能可贵。

  这部作品的首演是很成功的,但作为精品工程还需继续打造,也还有可提升修改之处。

  一、在全剧结构方面,尚缺少高潮。因本歌舞剧不以剧情(戏剧冲突)为重,走向写意抒情为主,此点尤难掌握。我以为,全剧尚需抓紧情感主线,以情感之矛盾冲突为全剧精神主脉,让歌诗舞场在情感主脉中展开,且为情感之铺垫、提升、回旋、超越等构成全剧结构和节奏。

  二、歌舞设计方面,独舞和双人舞的设计不足,群舞则显得“太满”。从国际经典作品看,歌舞剧也不时需要舞台焦点,视觉焦点的表现,以群体的静场来突出焦点。现在感觉独舞、双人舞的舞蹈语汇不够丰富,表演的难度和力度也有欠缺。

  三、此剧内容上的男女意境,悲欢离合贯穿是很好的,但融汇客家生活风情与诠释围楼生活的文化历程方面仍显不足。围楼之含义尚有“拱卫群生”之意,即抵御外侵,而且客家群居生活的乡亲近邻的那种特定的族群社区亲情亦未有鲜明的传达。

  四、“人文客家,四海一心”的主题很好,《中元祭祖》一场,表达了客家人“爱国爱乡、不忘祖根”的人文精神,“客家来自黄河边,万里迁徙出中原,披荆斩棘一代代,滚滚血脉一线牵”,歌词恢弘大气、振奋人心,但似乎群体生活的仪式感还可以加强一些,此场过分注重个体团圆,群体生活的庄严感表达得不够突出。

  本人对于音乐歌舞并无专门研究,但看到这么一出声情并茂美轮美奂的客家风情歌舞剧,欣慰之情无以名状。我衷心祝贺《月照围楼》成功演出,祝愿再接再厉,不断打磨,早日成为国家级文艺精品!

  (原载《文艺报》2010年8月23日)

  附录五:

  名家评《月照围楼》

  《月照围楼》在创新与编舞上有很好的理念,概括性地提炼出了客家文化的东西,形成了艺术形式上的独特特点。

  ——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

  该剧准确地抓住了客家文化的两个基本元素——月亮和围楼,而歌舞剧的形式也非常好,不落俗套,容易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什么是客家文化。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

  《月照围楼》没有在很浮躁的声光电舞台手段上浪费精力,而专注于艺术本身,很有客家文化的底蕴。

  ——原中国舞协副主席陈翘

  在当前文化沦为浅层化、娱乐化、商品化的背景下,《月照围楼》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现象。

  ——原总政歌舞团团长瞿琮

  《月照围楼》在音乐方面有不少需改进提高之处,但其舞蹈方面确很出色。

  ——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主席陈小奇

  (原载《文艺报》2010年8月23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客家话亲戚称呼大全,赶紧收藏!

  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闲了了”,这不仅说明了亲戚关系的远近亲疏,也说明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 国侨办批复!第33届世客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办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陕西惊现罗姓“客家古村”,全村都讲客家话

距西安85公里地处秦岭南坡山中有一个村落叫罗家湾,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