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论客家杰出先贤张弼士的商业韬略与爱国精神

先贤 | 2015-7-22 03:32| 查看: 3788| 评论: 0| 原作者: 互联网 何小荣
摘要: 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辟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之端始。一百多年之后,张弼士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有形的地下大酒窖,还有无形的品牌价值与经营理念。张 ...

  张弼士是中国近代着名的客属华侨实业家,是客属华侨实业兴邦的先驱。张弼士18岁时远赴南洋谋生,经过30年奋斗,积累了巨额财产,富甲东南亚。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就是其“实业兴邦”成功典范之一。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张弼士以其卓越的经营理念,为中华民族夺得了第一个世界金奖,同时也创建了一个世界着名品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为了保护好这一民族品牌,公司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旧址上兴建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用以记忆、传承和展示张裕的酒文化。本文特以张裕葡萄酒公司为例对张弼士的经营理念作一探讨,以便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

  一、张弼士创办酿酒公司的启示
  1、在细微处捕捉商机

  1890年,张弼士任巴城商务领事时,一次参加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席间听到法国领事说:“此酒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如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色并不逊色。”并透露说:“当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我也是其中一员,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我曾与其他士兵一起,到烟台采集了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为媲美。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争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说着无意,听者有心。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当即决定于此投资设厂,定名为“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很多研究者认为这体现的是张弼士的爱国情怀,但笔者觉得透过故事,我们更能看到张弼士于细微处捕捉商机的能力。

  张弼士初到南洋时,利用个人细心的特点,不断抓住商机。张弼士看到当时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经常出入夜总会,还有许多欧洲的富商需要高档的欧洲酒类,但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还少有这类商品。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商行开业后,外国人看到张弼士所经营的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原装葡萄酒,价钱也适中,便纷纷前来购买,生意很快发展起来。

  张弼士从小就听过惠州和嘉应州客家人漂洋过海到马来亚开锡矿的许多传奇故事,后来便邀请客家名贤张榕轩、谢梦池、戴欣然等人到马来亚的霹雳州和吉隆坡等地考察,拜访“锡矿大亨”郑景贵以及叶亚来等人后,决定到马来亚开发锡矿。不久,张弼士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开设东兴公司,购买矿山,采用欧洲先进的机械开采作业,使锡矿开采量大增。当时正逢欧洲工业化革命后,需要大量的锡做罐头食品,张弼士的锡矿出口额大增,价格翻番,利润丰厚。

  张弼士又注意到,许多从中国来印尼淘金者,需要把钱汇回国内的家人。他又抓 住这一商机,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并在马来亚槟城开办了万裕兴垦殖公司,组建了万裕兴总公司,便于应接各埠支店汇兑财货。

  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的 30 多年间,张弼士所经营的企业几乎涉及到印尼、马来亚经济命脉的矿产、银行、房地产、航运、药业等许多重要行业,组织起庞大的商业王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据统计,到1869年,张弼士的资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朝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出1000万两;也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以上,成为当时华人世界无可匹敌的富翁。 这些辉煌的成就,归根结底得益于他在细微之处捕捉商机的能力。

  2、乐于学习先进技术

  张弼士在《奉旨创办酿酒公司》记指出“泰西各国,商务綦重,神其术者,各有专门,凡制一器、植一物,莫不钩深索隐,刻意经营,我中国与外洋互市以来,虽铁路、矿务、制造、军械、机器、纺织等类,渐仿西法,次第举行,维通国狃于积习,于商务素不经心,外洋有显着之利而不知考,如之何不积贫为弱也,今为致富计,莫如法其显着之利开我自然之利。” 显然,张弼士认识到了当时大清帝国闭关锁国带来的弊端,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重视引进新机器设备,提高生产技术。他认为当时社会工业不发达的原因是国人“于商务素不经心”,所以只有“法其显着之利”,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才能振兴商务,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实际上,张弼士在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就已经开始践行他的“拿来主义”理念。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从德、法、意等国引进了124个品种和120万株葡萄苗,特地聘请了美国工程师卫林士、日本工程师小松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最先进的酿酒设备。

  3、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张弼士在任人方面遵循贤人为先,不区分国界。在葡萄酒定位上,他说把葡萄酒制作技术要虚心地引近来,然后再让产品勇敢地走出去。张裕在创立之初,就把引进西方最好的酿酒师作为当务之急,使张裕酒与洋酒如出一辙。他从国外聘请了一位名叫拔保的酿酒师,并对他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考验,相信拔保不但酿酒技术精湛,而且为人忠诚老实,这才把大局托付给他。拔保发现烟台的葡萄质量虽然好,但品种不多,出酒率也不高,因此建议张弼士从西方引进“雷司令”、“大宛香”等优良品种,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张弼士从欧洲购买120万株优良品种的葡萄苗。不幸的是,购买的葡萄苗在运输途中经过印度洋,因为烈日暴晒,几乎全都枯萎了,一下就损失了十几万元。但张弼士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吩咐下属再到欧洲去买120万株葡萄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弼士对人才的器重。

  张弼士在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聘请侄孙张士之任总工程

师,请精通英语的宗侄张成卿担任公司董事长,组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班子。张弼士提出“现在振兴庶政,请求商务,一切应办事宜全在得人,尤应体恤商情,加以护惜,用人得力,又有商律以为法守,认真举办,实力保护,商务未有不兴者 。” 张弼士在南洋和国内拥有众多产业,在朝廷也身负重职,于是他授权24岁的侄子张成卿管理张裕事务,张成卿成为张裕的第一任总经理,从引种葡萄、建造酒窖,到培训工人、管理财务,样样井井有条,特别是建设地下大酒窖,张成卿更是倾注了毕生心血。

  为了培养自己的酒师,他选中12岁的侄子张子章到烟台法国语学校学习外语。毕业后进入张裕公司,拜拔保为师学习技术。在创办张裕公司的过程中,他以高薪先后引进外国酒师俄磷、荷兰人雷德勿、奥地利人哇务与拔保、意大利人巴狄士多奇。特别是对第五任酒师意大利人巴狄士多奇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才最终得以使其透露出制酒秘诀。张裕还“建小型花园洋房多座,作为工程师及高级人员住宅”,修筑楼房多幢,除供职员住宿外,并将多余房舍出租,“公司有优待职员之规定,食住完全由公司供应,倘因特别情况,不便在宿舍居住者,可由公司给费另行居住。” 由此可见,张弼士审时度势,做到了人尽其才。

  4、注重企业配套运行

  张弼士摸索出了适合本土的农工商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了产、供、销的配套运行。原料方面,有5个葡萄园占地700余亩,葡萄品种多样;生产方面,张裕公司厂址占地60多亩,主要厂房面积1900多平方米,酿酒设备是从法、意、德、奥等国购置,上下游配套工厂包括以铸造酒瓶模和修配为主的铁工厂、以加工包装箱为主的木料加工厂、以制造酒瓶为主的玻璃厂和一个深入地下十多米的大型酒窖;销售网络方面,张裕在上海、广州、哈尔滨设分公司,分管华中、华南、东北业务。代理处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及乌兰巴托、汉城、东京、曼谷、巴城、新加坡等地,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

  通过“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张弼士终于“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在南洋历经艰辛最终获得极大的成功,从细微处捕捉到别人并不看好的商机。他根据自己在南洋发家致富的经验,总结出必须依靠农业起家,但商业是农业的重要保障。而且,商业运作需要跨越多个行业,要敢于扩大规模,修建道路改善交通状况,才能使商业运转灵活。其后,他审时度势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将其提倡的商战之道充分利用到经营与管理公司之中,最终的回报是万国博览会的至高荣誉。

  二、张裕酒文化的深层逻辑

  1、挖掘人脉资源,理顺关系

  张弼士虽有千万贯家财,但没有清廷的官家身份,在国内投资设厂始终无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驻英钦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回国途中,龚氏特意拜访了张弼士。张弼士经营的

谋略、处事的智慧、为人的宽容大度,深得龚氏的赞许。由于龚氏的推荐,张弼士遂得到清廷的加官晋爵,先是被命为大清国驻马来槟城首任领事,后又升迁为驻新加坡总领事。这无异于为张弼士发了一张在国内投资设厂实业兴邦的通行证。
  1892年,张弼士得到在北洋通商新政中红极一时的盛宣怀撑腰,又受到权倾朝野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关照,不但发给张裕公司的准照,还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张裕公司一时气势如虹。盛宣怀是直接促成并极力支持张弼士创办了张裕公司。1891年,时任东海关道的盛宣怀邀请“南洋首富”张弼士前来烟台,探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但张弼士却看中烟台的风土,想在这里酿造葡萄酒。酿酒也是兴国利民的实业,盛宣怀自然极力支持。

  张弼士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深知只有金钱资本还不够,要使“张裕”能够发展,很重要的是必须打通官场关系。于是,他开始了积极的公关活动:跟红极一时的盛宣怀和李鸿章来往密切;献银30万两以贺慈禧太后大寿。功夫不负有心人。1895年,李鸿章的亲自批示,张裕葡萄酒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一时气势如虹。

  张弼士在《奉旨创办酿酒公司》记载道:“……勋(注:张弼士别名张振勋)独以酒樽(注:酒瓶)一物为虑。盛公曰:‘上海有玻璃厂,无虑也。’勋回南洋槟榔屿,函致泰西专家,详考其艺。”在盛宣怀的《思慧斋函牍留稿》中,有一篇起草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1895年5月)的《上北洋大臣王文韶禀》,首次为张裕公司的创办提出申请:“现拟在烟台地方建一酒厂曰张裕公司,集华商资本采办烟台、天津、营口三处葡萄及所种水果酿酒出售。……拟请援照西例,该厂既设,准其专利三十年。凡奉天、直隶、东三省地方,无论华洋商民,不准再有他人仿造。必俟限满方准另设。并准以运酒出口之日起准免税厘三年。”

  2、注重产品质量,抓好管理

  从1892年开始,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开始创建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1896年,当第一批白兰地、葡萄酒造好后,他打消急功近利的念头,将酒放入地窖的橡木桶中做长久保存,历时18年之久。直到1914年经上海大医院英人柯医生化验,确认为 “滋养妙品”,并认定葡萄酒达到“成熟香醇、色泽深浓”的质量标准时,方才申请商标注册,投放市场。

  葡萄酒的质量高低与制酒的原料葡萄关系密切。张弼士为了提高葡萄质量,分别对土壤调理、肥料施用、病虫害、葡萄的生长、结果、收获等情况都逐年进行详细记录,并将之作为改进的依据。在制酒工艺中,他严格按照“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的道理,严格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

,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将葡萄酒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反复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透明清澄。尽管这道工序费时费工,但张弼士却坚持雷打不动并要求工人一丝不苟。

  酿酒师根据张弼士的设想,用玫瑰香为主要原料,酿制出艳如红宝石、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甜酸适口的红葡萄酒;以白葡萄为原料,参照中国传统药酒工艺,加人肉桂、豆蔻、藏红花等十几味中药材,酿制成既有葡萄酒特色、又有滋补作用的“味美思”,使张裕的产品更加丰富。

  张弼士对酿酒工艺之要求非常严苛,按照“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的原理,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纯。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生产的张裕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
  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两年后决定建造地下大酒窖,选址在烟台海岸边。工程由槟榔屿圣西韦斯学院主修工业制造及土木工程的张成卿负责。张弼士从国外请来建筑师,按照西方的酒窖建筑方法进行施工,采用铁梁拱联,钢砖砌墙,坚固程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结合了中西建筑智慧的张裕地下大酒窖,历经三次改建,终于在1905 年大功告成。大酒窖低于海平面一米多,占地面积2666平方米,窖深7米,有八个纵横交错的拱洞,四季保持约摄氏14度的恒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张裕百年大酒窖里,还矗立着三只“亚洲桶王”,是从法国进口容量为15000公升的橡木桶。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技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规模堪称远东第一。至1908年,该厂已经出产葡萄酒二十多个品种,酒味醇厚,风行全国,远销海外,与贵州茅台酒等并列为中国八大名酒。

  3、利用名人效应,推销品牌

  当然,张弼士不仅重视质量,也深知宣传的重要。为此,他采取了一边向南洋推销,一边在国内广为宣传、扩大影响的方法推销产品。他们除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车站、码头书画巨幅广告外,还特制酒杯分赠给茶楼、酒馆;每逢节日,车载装潢美观的巨型酒樽招摇过市,沿途还将小瓶装的白兰地酒分赠给过路人,以招揽顾客,扩大销路。他们还在国外精印宣传小册子、仿单、名人题词等,到处赠送,宣传张裕酒的保健功效,提高张裕酒的知名度。南洋是张弼士的发迹地,在那里他有很高的威望。通过广泛宣传,葡萄酒在新加坡、槟榔屿等华侨集中地很快就打开了销路,并逐渐扩及菲律宾、加拿大和中南美各地的华侨地区。

  张弼士长期从事商业经营,懂得&a

mp;amp;ldquo;货卖一张皮”的道理,所以他精心设计了张裕葡萄酒的包装方案。酒瓶是自己的玻璃厂专门生产的,造型优雅,用锡箔裹封瓶口,瓶腰处贴上精致美观的紫色葡萄串商标,十分醒目。他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车站码头竖立巨幅广告牌、宣传画;将印有“张裕酿酒公司敬赠”字样的餐具、酒杯等赠送给饭店酒楼;每逢节日,用车拉着装潢别致、引人注目的巨大酒樽招摇过市,并把小瓶装的白兰地、葡萄酒沿街赠送给行人品尝。此外,他还印制了大量精美的宣传册,到南洋各地华侨集中的地方散发,宣传的内容则着重于葡萄酒对身体的补养作用……这一系列措施,很快发生了作用,张裕公司的产品销路大开,风行全中国,并且在海外华侨中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人们举行宴会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张弼士重视名人的宣传效应,特在东葡萄园高岭处,建了一片豪华别墅和花园,专门接待贵宾。当时许多显要高官或头面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或文墨。1912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到烟台,21日参观了张裕酿酒公司。随行的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次长魏宸组代表孙中山在各界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给予张裕酿酒公司和张弼士以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商业失败,不止烟台一埠,凡属通商口岸,利权外溢,到处皆然。为今之计,欲商业兴旺,必从制造业下手,如本埠张裕公司,设一大造酒厂,制造葡萄酒,其工业不亚于法国之大厂,将来必可获利。又如玻璃公司亦然。张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孙中山先生挥笔为公司题写“品重醴泉”四个大字,以资鼓励。

  1917年,在政治上失意的康有为来到烟台避难,就下榻于张裕别墅。在这里,张弼士的同乡之谊和甜美的葡萄酒给了这位广东籍的政治家以很大安慰,使他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烦恼,欣然写诗一首,直抒胸臆:“深倾张裕萄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且避蟹鳖写新句,已忘蒙难征莲华。”十年后的1927年,康有为去世前再次来到烟台,仍住在东山葡萄园别墅,得张裕主事人的盛情款待。他再次写诗赞美道:“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读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当然,最重要的是“张裕酿酒公司”这六个字,张弼士绞尽脑汁,找到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题写,每个字50两白银作为润笔费。

  1914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和上海招商会的商品陈列赛会上,张裕葡萄酒被授予最优等奖章。1915年,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国际商品赛会(即世博会)。会上,张裕酿酒公司生产的4种葡萄酒(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味美思和雷司令)一举夺得了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此后,张裕酿酒公司在向市场推出“双骐麟”葡萄酒时,便开始将这一份量沉重的金

质奖牌缩印在外包装商标图上,目的是要告诉世界各地的葡萄酒生产同行及消费者,中国人生产的“双骐麟”牌葡萄酒也是世界级的名牌。

  三、张弼士爱国精神在企业运转中的体现

  民族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国运不济,列强蹂躏,民不聊生之际却跻身世界民族企业之林成为中华民族企业成功的典范,其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至今对现代企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首先,企业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弼士在创业过程中,躬身践行“取之于社会,应用之于社会”的思想,不遗余力地投身于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之中。正如梁绍文在《南洋旅行漫记》中所写:“张弼士的伟大不在于其金钱的富有和禄位的崇高,他的伟大就在他肯作肯为的精神与能收能放的度量。赚了人世间不少的财帛同时能散放许多财帛于人世间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气概。” 而2011年11月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整体水平低下,国企百强的社会责任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半国企没有推动社会责任管理,社会责任披露十分缺乏,令人深思。

  其次,企业家应具有冒险开拓的精神。张弼士决意开办葡萄酒厂的经历实为冒险、“敢为天下先”之壮举。张弼士正是凭借其稳健求实的精神使张裕公司在逆境中逢生,化险为夷,成功开创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之端始,成就中国葡萄酒世界品牌。

  第三,企业应具有优质理念。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可以说,优质理念一直贯穿于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一直是其永恒的话题。从前面可以看出,为了保证质量,张弼士不惜重金购买优质葡萄苗与器械、聘请技师等。除此之外,1896年,当第一批白兰地、葡萄酒造好后,他们没有急于上市,而是将酒放于地窖的橡木桶里长久贮存,直到1914年,经上海大医院英人柯医生化验.确认为滋养妙品,并认定达到“成熟香醉、色泽深浓”的境界时,方申请商标注册,投放市场。

  第四,企业应以人为本进行科技创新。中国葡萄酿酒历史可溯至汉代,然葡萄酒工业化生产以张裕公司为端始。在创办之初,张弼士以“师夷长技”克服前无师承,又乏经验的现状。然在“师夷长技”之时,张弼士对西方技术并未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对葡萄苗的嫁接、酒窖的建设、新品种的开发与酿造等方面不断锐意创新。

  第五,企业须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仅是产品的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满足消费者使用产品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在张裕葡萄酒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张弼士通过各种方式建设品牌,在建设品牌的同时,张弼士还不惜代价维护品牌。如上海的法国酒商,为垄断市场,想购买张裕的大批葡萄酒,换标代替法国葡萄酒

在上海销售,张裕公司查觉后,拒绝与其合作。

  最后是营销兴企的经营理念。尽管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一举成名,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面对市场,张弼士实施营销兴企战略通过策划营销,丰富营销手段去培育市场、培育消费者,为张裕葡萄酒开拓了广阔市场,同时也使健康、高雅、品位等葡萄酒文化在中国流播。

  张弼士不断总结自己在南洋创业的经验,乐于学习先进技术并合理使用人才,善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树立民族品牌,敢于创新不断开拓新品终成就不朽功业。正如张弼士在《奏陈振兴商务条议》中所言“臣于光绪二十一年,曾呈请奏设葡萄酒公司于烟台试办,延聘酒司,买地种植,建造酒窖,购机试酿,几费筹划,经营考验,始有头绪,将籍此以开中国之风气,为兴商之先路也。”

  张裕酿酒公司自1892年由客籍侨商张弼士在烟台投资创办以来,历经近120周年的曲折发展。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客家人尤其是大埔的客家乡亲,对张弼士的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和崇敬。张裕酿酒公司的金奖白兰地在大埔县每年的销量都在数十万吨以上,这是张弼士故乡的“自家人”对他创办的品牌发自内省的“无声”支持。张弼士故居“光禄第”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基本保持了原貌,体现着张弼士当初建屋时的想法。遗憾的是,开创中国葡萄酒现代工业制法的“红顶商人”,却没能够亲自入住耗费七年之久才建成的“光禄第”。若是按照当下时髦的旅游开发模式,他一定会在这座客家民居里摆放上他及其侄儿耗费毕生精力的“张裕葡萄酒”。

  笔者认为,张裕酿酒公司应该弘扬客家人倡导的“饮水思源”,反哺张弼士的故乡 ,为张弼士故居专门设计几款用于旅游销售的葡萄酒产品。张弼士故居所在的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当年侨领的历史遗产,多方位开发这一重量级的旅游文化。比如,借助高速公路通过张弼士故居的契机,将车轮坪设计规划成一个兼具现代农庄功能的度假村。再比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与张裕酿酒集团公司反复论证,在西河镇成立“果酒”生产企业,并在张弼士故居专门开辟专柜,销售独有的品牌红酒、白兰地和冰酒等。只要我们善于继承张弼士留下的历史遗产,就一定会在客家特色旅游文化和企业生产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1] 其实,笔者在大埔张弼士故居调查期间,了解到很多游客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光禄第买上一瓶张裕葡萄酒,既有历史意义,也有收藏价值!”或许,张裕公司应该积极考虑这些想法,才能告慰张弼士的在天之灵。
  [1] 笔者数次与梅州电视台制片部汤主任等人专程前往张弼士故居,考察了张弼士的“首葬地”和“重葬地”。张

弼士的玄孙张祥敏认为,按照客家人的风水观念,张弼士遗骸重葬之地虽是一块风水宝地,只是很遗憾没有资金将上山的路拓宽和修理。1982年重修的张弼士墓历经风吹雨打,两侧的水泥已经斑驳,露出银灰色,众人调侃这是生前贵为“中国洛克菲勒”的张弼士在用另一种方式显露财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