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港澳台 | 2015-7-22 17:14| 查看: 3974| 评论: 0| 原作者: 客都网 佚名
摘要: 梅州有客家公园和国家级的客家博物馆,台湾有近400余万客家人,在台北也有一个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下面,农夫就为您简要介绍这个公园和台湾客家的由来。 ...
梅州有客家公园和国家级的客家博物馆,台湾有近400余万客家人,在台北也有一个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下面,农夫就为您简要介绍这个公园和台湾客家的由来。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在繁华的台北市,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不是客家村落,却处处体现客家风情;它虽身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却是众多人了解客家文化、体验客家风情的世外桃源。这便是位于汀州路与师大路精华地段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占地4公顷,以“人文、教育、科技、生态、产业、农家乐”为六大主轴,是一个美丽花园,富有客家文化意象并可体验客家生活,兼具教育性及尊重客家族群的目的,并能让民众认识、欣赏、了解客家文化。
  
   在设计之初,主题公园便被规划为一座‘多元型’的客家公园,其设置的宗旨是传承延续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并成为一个时尚的客家场所。同时,主题公园还兼具凝聚国际都会客家人、发扬客家精神、打造台北客家新原乡的功能。
  
   要想了解客家文化,建在主题公园入口的客家文化中心是最好的窗口。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这座4层建筑内设迎客大厅、多媒体互动装置、等路大街、常设及特展区、客语认证教学站、多功能学习空间等,通过多功能、智慧的人文馆室,呈现别具特色的客家风情。石质建筑根基,用稻草做成的惟妙惟肖的草龙,义民爷庙,台湾客家源流,客家民居、横屋,雪桐迎宾盛景,东方美人茶传说,客家人劝学勤学、克勤克俭的精神,客家民俗中的云火龙、方狮,客家特产桐花油、樟脑、柿饼,客家美食米饭,客家蓝染和蓝衫……这里就像一座客家文化记忆馆,打开了客家先民扶老携幼、克服千难万险横渡海峡的历史闸门。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走出客家文化中心,在静谧的树林中,是一座3层高、由红砖砌成的“塔”。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敬字亭,又名圣迹亭、敬圣亭、字纸亭、惜字亭。众所周知,勤勉的客家人崇文重教,提倡晴耕雨读。客家人对写有文字的纸张特别敬重,因此有“敬惜字纸”的美德。为感谢仓颉造字,每一户客家人家中的神桌下都会摆一个字纸篓,他们将不要的写有字的纸丢入其内,等待挑着扁担和竹箩筐的拾字纸老人将字纸带到敬字亭去焚烧,以此表达对读书人和知识的敬重。因此,敬字亭也成为客家族群敬文惜字的精神象征。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由敬字亭往北望去,一层一层的梯田仿佛让人置身于郁郁葱葱的丘陵,这里是客家的茶山水田。由于客家人赴台时间晚,台湾肥沃的土地大多已被闽南人占有,困顿无奈的客家人只好住进山地丘陵中,依山顺势开垦梯田,种植时令蔬菜和粮食等。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为了解决山坡取水不便的问题,客家先民利用他们的智慧开凿沟渠,用水车将水引往高处灌溉,以求粮食丰收,谋求温饱。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客家风情,主题公园招募了一批又一批城 市农夫。城市农夫是一群对农事种植感兴趣的当地市民,只要进行土地认养并接受课程培训,就可以在自己认养的土地上按时节栽种作物,学习农业知识,师法自然精粹,汲取客家先民的生活智慧,开发属于自己的客家农场。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茶山水田的旁边是传统农家的烟楼水车。台湾早期产烟,烟自播种到收成的过程非常艰辛,但是利润比其他农作物有保障,勤俭刻苦的客家人每年从秋末忙到翌年春天,即便是春节期间也不得闲。在此历史背景下,烟楼便成为客家农村特有的景象之一。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烟楼前方的水车吱吱地转着,汩汩的清水被汲到一侧的生态沟渠里,这是客家农村最常用的灌溉用具,简便而实用,不用电、不用油,成本低、零污染。每到农忙季节,水车总会有节奏地旋转着,就像在诉说客家先民艰苦创业、利用智慧、爱惜自然的伟大精神。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水车前方的榕树下,是福德伯公亭(福德祠),在客家人的传统文化里,土地神为最重要的守护神,并把土地公称作「伯公」,直接把土地公当作亲属,表示尊敬和亲昵。最初的造型,是利用大自然大树或石头等作为祭拜的对象,而后改建为石冢(石堆)型的祭坛,随着时间的演进,更建筑为小型、中型或大型庙宇。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为客家人打造了一座有着客家人文风情的公园。其贴近自然、恬淡舒适的环境,优美典雅的建筑,四季各异的客家风情,成为摄影爱好者一展身手的天堂。同时,它还让越来越多的台北市民体验愉快的乡村之旅,勾起客家人浓浓的乡情回忆。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台湾客家的由来
   台湾的客家人,大多是由粤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和福建汀州府属客家地区迁移过去的。
  
   客家人迁往台湾始于何时?
   最早来台的客家人,虽是跟随郑成功的部队入台,但人数并不多,明郑覆亡后,大都被清廷遣回原籍,对台湾的开拓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接着又是清初的禁止移民渡台政策,主要的理由是防止台湾再度成为反清复明之地,对客家人禁绝更严,因此客家人较大规模的移民,则是清康熙中叶以后的事了。康熙二十七年,清廷续遣部队之中,有一队是由嘉应州徵募的客家兵,他们在安帄、台南、阿公店服役四年后解队,被安置在滥滥庄(今屏东县万丹乡),按六队编制屯田开垦,“六队”与客家话的“六堆”音相通,这就是台湾“六堆”客家人的先民。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南部朱一贵作乱,朝廷派蓝廷珍到台湾剿乱,当时台湾凤山各地的客家人,组织“六堆义军”协助围剿。由于客家人有功于朝廷,而作乱的朱一贵祖籍是闽南泉州,所以蓝廷珍乃奏请解除粤籍人来台的限制,引发嘉、惠、潮的广东各籍客家人大规模移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客家人移民台湾的盛世热潮,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代,都有不少客家人渡台,然而人数都未及前三朝。
  
   客家人迁往台湾最早走的

是哪条路线?
   客家人最早渡台时走的,都是朝廷规定的官道:从原籍地沿梅江、韩江而下,到达汕头附近的各港口;而后乘船到厦门等待查验;再后渡洋到澎湖列岛的妈祖宫等港口向南进入鹿耳门查验;最后由安平登岸,到达府城(今台南市)附近暂居。然后南下屏东,在高屏溪(亦称下淡水河)东岸及东港溪流域垦居。
  
   客家人也有不走官道,私自偷渡到台湾的。路线也是在粤东顺着梅江、韩江南流而下,到达汕头附近的各港口,绕开查验,直接渡过台湾海峡,航行至凤山县的打鼓港(今高雄港)、前镇港、凤山港、下淡水港、东港等港口及琉球屿,再由小船接运登陆,徒步到达目的地。
  
   客家人在台湾的分布情形又怎样呢?
   客家人渡台的时间要比闽南人迟,只好选择一般人不愿居住的偏僻且有瘴疠的地区,以及靠山麓或较贫瘠的丘陵地开辟垦殖。
  
   康熙年代,以屏东的下淡水溪东岸近山平原为中心;高雄、台南、嘉义等地有若干点状的拓植,但人数不多,垦区不大。
   雍正年代,客家人入垦中心,渐次移到彰化、台中一带地区。乾隆年代,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栗一带狭长的丘陵地区。
  
   现今台湾的客家人估计约有400 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北部数县最为集中,如苗栗、新竹两地客家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桃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48%;中南部次之,如台东、屏东客家人各占该县人口的25%,台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9%,南投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4%,高雄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3%。
  
   1920年代闽粤(闽南与客家)两族分布图;红色部分代表粤族,可见当时客家人多集中于今桃竹苗一带,其次为南台湾六堆地区。其他地区以客语方言岛的型态零星分布。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2011年公告的台湾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可见客家文化集中于桃竹苗、以及南台湾六堆地区及花东纵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都市化的影响,在都会区的客家人事实上已超过上述地区。

  台北客家文化主题公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