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紫金蓝塘杜氏祠堂文史馆展览馆书香飘扬

国内 | 2015-7-22 17:55| 查看: 45775| 评论: 0| 原作者: 河源日报 谢全建
摘要: 在宗祠“宝田文化珍藏馆”内,有一宝贝——杜氏十五世杜学熏考取广东第64名职官的两篇考卷及两位主考官的总批。

宣统己酉科广东选职部卷 谢全建 摄

  在我市紫金县蓝塘镇有一个飘满书香的祠堂——老围背杜氏宗祠。一百多年前,法国神父赖里查斯就感叹地说道:“客家人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而老围背杜氏宗祠不仅是个祠堂,更像所学校。”

  日前,记者在老围背杜氏宗祠看到,门联是:“武库将军府,瀛洲学士家”。迎面是四幅屏风,上书“兴福”两个大字,下画竹、兰、梅、菊四幅中国画。屏风后面两边各设侧厅、侧门。左侧厅门额上书“忠孝吾家之宝”,右侧书“诗史吾家之田”,含有杜氏“宝田”堂号。侧厅门楣两角也分别画着竹、兰、梅、菊。左侧门楣上写“义路”,右侧写“礼门”,这跟学宫、书院形制相同。“礼门”通向后花园、英华书院课室和练武场。祠堂里设有“宝田文化珍藏馆”、“杜氏宗祠文史馆”、“紫金杜氏文化展览”,“蓝塘宝田教育奖学金”也在此设立。

  珍藏清末两篇考卷及主考官评语

  在宗祠“宝田文化珍藏馆”内,有一宝贝——杜氏十五世杜学熏考取广东第64名职官的两篇考卷及两位主考官的总批。

  杜学熏(1864年—1930年),名凤琴,1909年参加清宣统广东职官己酉科选拔考试,获得第64名。其两篇考卷有主考官广东提学使司提学使蒋(大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事袁(大人)的评语。

  “两策”卷第一篇题为“学古人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义”。杜学熏全篇对周成王训迪百官“学古人官议事而不迷”这句话作出诠释。答卷指出,从政所以犯迷惘,都是“不善学古者之咎”。两位考官的评语是:第一场“……意独往独来而题义自然透辟……笔墨不滔庸腐一派”。主考官广东提学使司提学使蒋(大人)的结论是:考取。

  第二场“两策叙事评明,妙有断制……具有一种沉毅之概。知是好学深思之士” 。评考官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事袁(大人)的结论是:会取。从两位考官的批示中看出,他们对杜学熏这份考卷的评价很高。

  第二篇策记论题为“汉贾谊请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与礼乐以正汉制更秦法论”。杜学熏就汉文帝时,贾谊要改官服一事(《汉书·贾谊传》有记:“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作出一番所谓更秦法、立汉制的议论。文中指出,改服装与定官名,不过是沿秦制之旧的损益之举。该观点在当时颇有见地。

  据宝田文化珍藏馆馆长杜尔强介绍,该先人报考清代宣统职官时的策论,是在2006年底蓝塘杜氏修订族谱时发现的。

  杜氏对珍藏馆制订了管理制度。该馆将收集的物品资料进行展出和保管,每周日为开放时间,如有需要再增加开放时间。

  祠堂也是学堂 文武兼备育人才

  蓝塘圩始建于明朝末年,是紫金四大圩场之一,现已发展到4万多人的圩镇。

  杜姓落居蓝塘后,秉承中原先祖的文化传统,重视兴学育才。只要兴建祠堂,必设立学堂,为族内子弟提供接受教育的地方,实行免费入学。

  据杜氏理事会会长杜观兴介绍,大约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一世朝升公妣黄孺人建议丈夫在围背杜氏祠堂左厢房,约400平方米的地方设立私塾,聘请先生为杜家子弟传道授业。后来,杜家私塾不仅招收本家子弟,还向外姓人敞开大门。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杜黄氏便着手创办英华书院。英华书院不但使族内子弟接受教育,还吸收了本县蓝塘、凤安、九和及惠东石塘、松坑等外姓、外地弟子前来就读,办学经费亦全部由杜氏宗祠供给,学生免费就读,并发给带有鼓励性质的义学金。

  至清末废除科举时,英华书院改名“青云学校”。民国初,政府明令取缔私塾,兴办学校,县劝学所动员民众兴办私立小学,青云学校再改为私立宝田初级小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是英华书院鼎盛时期,杜氏宗祠负责人经商议决定,拨出很大一笔资金,开办宝田高级小学,设五、六年级,建有教学楼、体育场,聘请名师执教,正式命名私立宝田小学。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宝田小学改制为完全小学,后又在王字龙(地名,现属蓝塘镇元吉村)开办一间分校,有学子100多人,全校共有200多人。

  杜氏不但重视培育文人,还兼顾练就武才。乾隆年间,英华书院在石桥头围屋右侧设立武馆,延师教艺,培养了不少武才。最着名的是十五世杜桂芳,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癸巳科武举,两广总督张之洞送其“武魁”金匾。现在石桥头屋内还有他练武时用过的石墩、石担。1948年前,石桥头大门棚架上还有两把七星偃月刀,一把重120司码斤(约75公斤),一把重80司码斤(50公斤)。其中120司码斤的是杜桂芳所用,80司码斤的是武秀才杜贵芳所用。

  该校推陈出新,从严治教,聘请有德有才有威望者担任校长和教师,体育课还开设国技项目,由着名拳师杜端任教练。学校树起形象后,学子逐渐增多,吸引了不少邻村甚至邻县惠东石塘镇的外姓学子就读。

  与其他姓氏联手创办蓝塘中学

  自从落居以来,杜氏不单自行开办学校,免费招收族中子弟读书,到了需要创办更高一级学校的时候,他们又联合邓、甘等姓氏,共同创建蓝塘中学,较早促进蓝塘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民国三年(1914年),杜林芳任县劝学所长期间,与邓纪瑞、甘仿渔两先生共同创办紫金县第二高等小学(今蓝塘育新中学),并由杜林芳任首任校长多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外地回乡或流落当地的知识分子较多,有识之士张杰文、杜同勋、邓辅垂、梁荫涛等人,倡议集资开办蓝塘中学,获得乡民支持。他们成立校董会和建校委员会,推举杜梦滨为董事长。杜氏“总尝”捐出稻谷数十石作为办学经费,借用蓝塘圩大王古庙作厨房,租用裕民公司汽车站为课室,再租一些民房用作宿舍。当年秋,以“紫金县立中学蓝塘分教处”名义开始招生上课,设1个班,50名学生,教职员7人。同时,校董会选定蓝塘圩郊的塔岗山为建新校的校址,着手筹建校舍,县政府派张杰文为分教处主任,后由杜同勋、梁荫涛接任。1945年,学校奉准立案,易名为蓝塘初级中学。

  昔日设“总尝” 今有“基金会”

  据介绍,杜氏许多家庭,尽管家境清贫甚至举债,也要聘请老师教子或送子弟读书。科举时代,为作育文人,一家之间兄弟相扶、姐妹相帮乃至族内捐助贫寒学子、奖励学子求学蔚然成风,以至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代代书香。

  蓝塘杜氏约于清朝乾嘉年间设立“总尝”,是“杜氏尝会合办处”的简称,地址设于围背杜氏宗祠。杜氏总尝由祀祖尝、报本尝、务本尝等16个尝会,以及莲灯会、元荣会等组成。此外还有冬至会、真梧会等。上述尝会资产全部由杜氏“总尝”统一管理。每年收入田利谷约3000石,以及蓝塘圩内20多间店铺和桌凳、碗筷、花轿等出租收入。

  “总尝”的开支主要为:各经理及看祠人员及宝田学校教师工资及办学费用;修缮祖祠费用;族内自卫队开支;恤贫济困及地方善举等。“总尝”除日常工作外,还有稻谷管理、兴学育才、地方善举等几项重要任务。

  杜氏“总尝”办学,经费全部由“总尝”负担,族裔免费入学读书。义学金(奖学金)发放,因尝而异。如余庆尝:考上秀才赏银120两、补禀加12两,出贡加50两。中举人赏银200两,中进士赏银300两。至民国,则初中、高中、大学分等级赏给稻谷。此外,每年初一,凡在读学生,每年都要参加总尝在杜氏宗祠举办的文化测试,分初、中、高级进行,由族老命题。考完后,在祠堂张榜公布。

  每年杜氏宗祠考试成绩张榜公布的当日,考生有点心招待,家长则参加类似现在家长会的“真梧会”。

  蓝塘镇杜氏族人在整理文物、编修族谱时,还发掘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文史信息,如八世至十五世杜学熏及子女、旁系从房高曾伯叔祖及伯叔及伯叔弟侄、受业师及受知师的社会关系档案。这些史料不但对研究杜氏历史流源,而且对研究紫金客家人乃至河源客家人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价值。他们逐一把这些资料进行展览,目的是缅怀祖德宗功,发扬杜氏优良传统美德,从而激励嗣孙上进。

  杜观兴说,古人对宗庙有四时祭,后人则以“蒸尝”祭祀祖先。古书上说:“蒸者进也,众也;尝者辨味也,蒸尝者,众人分享之美食也”。蒸尝是先祖的遗产,为祖孙所共有,主要作用为祭祖拜神及子孙后代福利。故《蓉光杜氏族谱》列为“基业”卷,希望裔孙传承光大。

  “会”是聚财组会之意。由个人入股或尝认股集资组成“会”。入会以自愿为原则,会员一般在节庆时以集会、聚宴的形式,联络族谊,筹集资金,纪念先祖功德,兴办公益事业。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蒸尝”连同旧制度一并消亡。近年,杜氏重建教育基金会,奖励或资助族内优秀子弟攻读成才。1999年,杜氏宗祠理事会集资,奖励当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学子50多人共2万多元;2008年杜氏成立“蓝塘宝田教育奖学金”,捐集资金10多万元,规定对考取紫金中学尖子班者奖励1000元,考上重本者奖励3000元,考上硕士研究生者奖励5000元。2011年8月,深圳市银来兴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蓝塘镇半径村党支部书记林顶兴率先发起成立蓝塘奖教奖学基金,并带头捐款5万元,杜氏族人等热心姓氏纷纷解囊,目前到位资金70万元。

  蓝塘镇委副书记杜永华说,这里没有名山秀水,但几乎每个姓氏都有属于自己的祠堂,并都重视教育。蓝塘杜氏教子教孙:尊重知识,崇尚文化。掌握知识,就可以应对无常的命运。这也是他们信心的源泉。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商会座谈交流

8月11日下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在前往香港、深圳、南沙调研考察后,立即赶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洛带镇 张氏是该镇第二大姓,有1600余人。入粤始祖张清贵和张参。张参后裔于明嘉靖2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中央为了表扬港澳各界为国家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贡献,2018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主席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