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521|回复: 0

从石仓到汀州:故乡,在千里之外

[复制链接]

35

主题

46

帖子

229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90
发表于 2020-2-5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时一个念头就几乎成了生活意义的全部。
这个念头不知起于什么时候,反正已困扰了阙玉镳许久许久,也许是十年前《阙氏宗谱》续修的完成时,也许更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农历三月三十日,在这个异常强烈的念头支撑下,他们一行六人动身了。
这个念头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回千里之外的上杭县山子坳修一修那行将圮塌的祖庙,再望一眼故乡的山水。
六十六岁的阙玉镳,发须早已花白,身体也已开始佝偻。他想,再不去恐怕就要成为终生的遗憾了!

一、东望家山道路长

阙玉镳和同宗族人振章、执因等五人,在来自上杭的宗亲信客佛基带领下,终于踏上回乡的旅程。当登上险峻的石仓岭时,回望石仓茶排的家,雪白的墙壁清晰可辨。
68aea03db0ab67b91c2e5e462f21b17e.jpg
    (石仓茶排的阙氏老宅)

松阳石仓与福建上杭,从浙西南到闽西,相隔千里。他们估算,行程最快也得一个月。
一般人是没机会回祖宗地看看的,只能从老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构建起故乡模模糊糊的、似是而非的印象。
从大范围看,人类的历史就是克服饥荒、战争、瘟疫并不断迁徙的历史。
在死亡的威胁下,生存为第一法则,背井离乡成为不二选择。
“入乡随俗”,移民融入当地的民众,强迫忘掉自己的异乡客身份也是一种生存策略。
然而,让人颇为难解的是:石仓,为什么不到万人的小地方,却拥有不同当地松阳方言的“汀州话”?与客家人聚居地的汀州相隔千里,为什么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人习俗?一个土地贫瘠的山间小盆地,却有数十幢气势恢宏的古民居?
这些问题,已经萦绕我脑海三十多年,一直没时间去探究。
直到迎来2019年的国庆黄金周,我约了几个祖籍在石仓的朋友,一起去找一找汀州的根,那里应该储存着解开我上述疑问的密码。
44958cb3627f8586ca7a88c593f65c2d.jpg
(我熟悉的石仓古村)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与石仓的缘份,真还得从三十八年前说起。  
1983年8月的一天,我坐着通往安民的班车,先是沿着漂着黄色泡沫、散发着阵阵恶臭的松阴溪来到港口,再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港溪逆流蛇行,一个小时左右,翻过一个陡坡,右边车窗外看到一座像我老家“花岩”的石头山,就到了一个叫“大东坝”的村庄,哗哗作响的小港溪在山脚下冲出一个深蓝色的水潭,这就是陪伴我8年的“麒麟山”和“麒麟潭”。
caf7c74f4a1564ec892e265b0439b27a.jpg
(“麒麟山”下的“麒麟潭”)

这里,就是我从丽水农校毕业分配工作的第一站,我成了“石仓公社”的一名农技员。
历史上的“处州十县”,县与县之间不过六十七里,方言却无法互通,证明了山区人群的封闭和缺乏流动。那几年我到过许多山村,接触到不少老婆婆,她们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一辈子没到过县城。
对于“松阳话”我已是“鸭听天雷”,而对“汀州话”,当地人也称“石仓话”,更是一窍不通。由于语言不通而闹笑话不少。一次和同事下乡到村里,到中饭时间,热情的村民邀请到家里吃中饭,他们管吃中饭叫“食中”(发音同“席酒”),结果那位不会喝酒的同事因坚决“否席酒”而差点饿了肚子。石仓人的好客是出了名的,如同他们的“石仓白米酒”,不知醉倒了多少来自北方的英雄汉。他们把公鸡叫“鸡公”(发音同松阳话“舅公”),某位县里来的领导到村里调研,听夫妻俩在小声计谋着要杀“舅公”,吓得赶紧就跑。
76e6330037510939d225c06b5a4684e9.jpg
(上海知县魏文瀛送给阙东山的“含经味道”匾)

在我年轻时,认为只要是雕梁画栋、青砖黑瓦的大宅,一定是“地主屋”。石仓一带,山上树木不茂,田地也不很多,土壤基本是沙质红黄壤,怎么会有这么多“地主”?
这里有一个其他地方少见的姓氏——“阙”,《论语》里有“阙党童子”,他们莫非来自山东曲阜?
后来一了解,据阙氏的宗谱记载,他们先祖弁公正是孔子的邻居。汉朝安承公受封下邳侯,定居于下邳(江苏邳州)。两宋交替时期,战乱纷起,文政公的爷爷法敬公和众多中原汉人一起,一路南下,来到了福建上杭,阙家人在那里开枝散叶,逐渐成为当地望族。
以法敬公为第一代,至第十四代盛宗公于乾隆四年(1739)迁入石仓,至今将要三百年,“山子坳”恐怕也早已面目全非了吧。
d12bc682e76b3ab92144b2175a8e3fff.jpg
(客家人阙氏的香火堂)

10月3日,黄金周的第三天,我们起得比往常早一些,我7点不到就从丽水出发,与松阳的朋友在云和服务区会合,然后前往福建上杭,才二个小时,就到了松溪。而当年,阙玉镳他们从石仓到松溪足足走了七天!我们下午二点半就到了上杭县城,一共用时八小时。
而当年阙玉镳他们,路途就没这么轻松了。
日记记载:“四月二十九日才到达太平里大坡下佛基家。通共计路途一千五佰一拾五里。”
当玉镳公准备换上新衣服拜访宗亲族长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前面山坡猛然出现一座新坟,上刻“阙玉镳相公墓”,同名同姓而且同为庠生!太巧了吧?他笑着对同行的执因说:“岂非一宗怪事?”
他们水陆兼程、早起夜宿,整整用了一个月!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旅程,只因这里是根,就无法阻止回乡的脚步。
重重叠叠山,重重叠叠水,重重叠叠的其实是乡愁。
宋朝戴复古诗曰:“扁舟几度到南昌,东望家山道路长。醉里不知身是客,故人多处亦吾乡。”
如果说客家人的迁徙史,反映了华夏民族颠沛流离的命运,那么,石仓的汀州人不就是客家人命运的缩影吗?
c2d7adfdf7312d79a98fe2657df3e914.jpg
(早期客家先民南迁示意图)

这些来自汀州的先民,或因战乱、或因饥荒,背井离乡,居于深山,多从植蓝造靛开始,搭茅棚于水边,垦荒地于坡上。现在人不解,祖先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个偏远的山区立足?却不知,活着,生存,繁衍,就是他们的全部意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来终于站稳了脚跟,从一户变成一族、一村,几户变成了一乡、一片。他们在祭拜开基之祖时,从未忘记千里之外的“香火堂”。
69eca77f2f4a5467aa3a3aca2d9eb4ac.jpg
(客家人的香火堂)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决定往哪里去。
云和政协前些年编了一本书叫《客从汀州来》,其中有邱长书写于2005年的《邱氏还乡记》,他说祖上离开汀州近三百年,族谱上曾记载分别于1798年、1830年有先辈回汀州祭祖,他是时隔170多年的第三次返乡,他们一行去上杭参加《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的发谱仪式。你看,百年才有一趟啊。
26fbc4348ede5faf725f0cc40ba26149.jpg
(石仓阙氏源流)

为了了解浙西南汀州移民的历史,我在网上看了到上海交大章毅发表于《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的文章《故乡已远:清代瓯江上游闽汀移民的原乡认同》,文章根据《光绪三十二年阙玉镳等回闽路程》再现了他们重返故乡修复宗庙的艰辛。我立即打电话给石仓的阙龙兴老师,《光绪三十二年阙玉镳等回闽路程》这本小册子,应该是你有收藏吧。他说,是啊。我说,近日我就要来看!
这本只有29页的手写小册子,正是阙玉镳记录他们一行6人,到汀州上杭山子坳修造“香火堂”的经过。
0765bf6be530f689603a2c2c647b5a83.jpg
(每日行程均有记录)

光绪三十二年农历闰四月,他们在上杭45天,五月二十一日动身返程,六月十五日回到石仓,历时106天,往返2800里,完成了回故土对祖宗一拜的使命。
最为遗憾的是,在返程时,阙玉镳就生起了重病,加上一路劳累,六月十四日到达云和县的“汤浩门”,这里距他石仓茶排的家只有半天的路程,只要越过方山岭,就可以看到家里的炊烟。然而他终于支撑不住,轻叹了一口气,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用自己的生命写了一曲寻根之旅,把身体带回石仓,而把灵魂留在了上杭。
有人说“去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如今,我们还有几个是“原乡人”?交通这么发达,人们无时不在奔波,可又有几人能想起回故乡一望?
也许与年龄相关吧。年轻时,故乡几乎是落后闭塞的代名词,他们心里巴不得装下整个世界;及至年长,经历红尘、看尽繁华,才发现故乡那一树一石,才是拳拳安放的地方。
a82e30277e69fe92197d6bbe76787bfc.jpg
(福建上杭县城)

二、醉里不知身是客

地处闽西山区的汀州,如果没有中原客家人的迁入,经济不会如此繁荣,文化更不可能有如此深厚的积淀。
从三皇五帝开创华夏文明开始,到西周达到了第一次文化高峰,黄河流域一直是文明的高地,一直到汉朝,中原都是富庶之地。后来,由于战乱,中原华夏儿女有了四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第一次,是起于西晋“永嘉之乱”,随着晋朝迁都南京,中原百姓纷纷衣冠南渡,江西、浙江大片的“南蛮之地”得以开发。如以王羲之和谢安家族为代表的大量中原望族,就是此时迁居绍兴。
第二次,是起于唐朝“安史之乱”,陶醉于盛世梦境的唐玄宗,沉缅于酒色,忠奸不分,是非颠倒,因而产生内乱。百姓为避兵燹和朝廷盘剥,只能南逃。这可能是闽西的第一批客家人。李白写诗感叹:“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然而,谢安这样的人物在哪里呢?
第三次,是起于宋朝“靖康之耻”,宋室的南迁一直到南宋亡国,中原汉人为了生存,大量涌入到闽南、赣南和粤北地区,成为客家人的主体部分。
第四次,是起于明末“清军入关”,汉族民众由于受不了清军的掠杀和歧视性统治,不得不逃离故土,在南方山区寻找立足之地。
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安土重迁的华夏儿女,如果不是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谁愿意离开故土?
他们身体离开故土,而精神一直维系于家乡。他们坚持用自己的方言,“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他们遵守故土的风俗,尤其是逢年过节的祭祖,特别隆重;甚至连地名,也复制于故乡,如鄞江、莒溪……梦里不知身是客、且认他乡作故乡……
ea764407f73575da4c9b2b6c947ca3d4.jpg
(云和仙宫湖北面的群山就是汀州移民的聚居地)

1997年,我已调至丽水地区行署办公室工作。期间因扶贫工作组到了云和赤石乡。某天从赤石码头渡过仙宫湖,来到了库北的高山、南洞、店子、担布坑等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方言与石仓一样——也是“汀州话”!因我在石仓的8年,多少学了一些汀州话,用这种语言和他们交流,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他们告诉我,祖上也是来自福建汀州,具体迁入时间不清楚,总有二三百年了吧。
据同治年间《云和县志》载:“赤石、桑岭之间纯乎闽音,多福建汀州人侨居者。”原来云和境内龙泉溪以北以及附近的松阳石仓源,居住的基本都是汀州人。据社会学家曹树基《清代前期浙江山区的客家移民》一文结论,乾隆年间处州的客家移民约为17万左右。其中居住在牛头山附近松阳石仓源,云和大源、库北、金村等地连片的“纯汀州人”有3万多人。
c893ff553414e965274e0e572c2f95d1.jpg
(群山怀抱中的石仓小盆地)

到了上杭,看时间尚早,我们一行直奔稔田乡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这座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为纪念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公的宗祠,占地56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各支房都有自己的房间,共有100多间,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李光耀、李嘉诚都是他的后代呢。
e9319398322d25775a8b5f90f8d35d1b.jpg
(上杭李氏大宗祠)

这边有我们久违了的连片稻田,金色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我们赶紧拍照留念。

f0558394f09cbe48353f14ce5b9f8bfb.jpg
(汀江的早晨)

晚上住上杭县城,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急着去看县城的古建筑:
有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文庙,已经严重风化的石雕棂星门透出浓浓的古意,门口的下马碑上刻着“奉旨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显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71a963fa71347f6b112f2bfaaf3760a2.jpg
(上杭孔庙的棂星门)

公园的右边就是建于明正德年间的丘氏总祠。我妻子姓邱,与丘姓实为一家。雍正三年皇帝下诏尊孔避讳,强迫“丘”氏改为“邱”氏。辛亥革命后,丘逢甲等倡议恢复为“丘”。所以,有的改回“丘”姓,有的就保持“邱”姓。泰国他信、英拉一家也是丘氏的后人呢!门口有新立的牌坊、孙中山与丘逢甲的雕像。
347d16f527a9b51dbf2e0c27f93e5680.jpg
(上杭丘氏总祠)

当年的太平里,现在已经成为通贤镇。经过族人的介绍,我们联系到了通贤镇东里村的支部书记,他们很热情邀请我们去吃中饭,我们就匆匆前往。
导航到村委会,他们早已等候多时。我们用不尽相同的汀州话交谈起来,仿佛是对暗号一般,虽然磕磕巴巴,但仿佛心有灵犀。然后就带我们去石仓阙氏的祖居地“山子坳”。
9181cb958606a8f65269ce0fd6ed792a.jpg
(到了传说中的山子坳)

一位长者特意找出光绪三十二年玉镳公访祖时留下的字墨,装裱得十分讲究,他们象重要文物一样保护起来。翻开族谱,还发现丘氏是石仓阙氏的总太婆,原来阙氏和邱氏还是亲戚呢!
d756aa0a78b41ce43d07506a7378a7c1.jpg
(老人家带我们寻宗溯源)

吃过他们特意制作的米粿,他们又带我们去看在“山子坳”的阙氏祖坟,只是当年的“香火堂”祖屋早已被小洋房替代了。
然后就是丰盛的午餐,一切尽在酒中,甜甜的客家米酒,不醉不够意思啊!
我们送给他们一本《客从汀州来》,在扉页签上了我们8个人的名字。另一本,他们5人也签上名字给我们留念,他们是:阙闽安、阙金福、阙学洪、阙松书、阙开林。
因要赶往长汀住宿,三点左右我们不得不依依惜别。
26f0837cc4516d1c9a6c6dcc7017c391.jpg
(喝不完的客家米酒)

三、故人多处亦吾乡

长汀,是“客家首府”,就如回民心中的“麦加”,是世界各地1500万客家人梦里萦回的故乡。这里“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各朝代的战乱都未波及这里,所以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有人把闽西的长汀与湖南的凤凰并列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山城”,不但风格相似,而且确实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黄金周的长汀县城,人满为患,车子在拥挤的小城里转了两个多小时,发动大家用手机搜索,才找到落脚点——和谐宾馆。
567473aa5333c06b11ae30cd48dba83b.jpg
(汀江的早晨)

晚上热情的网友饶新福挂着小蜜蜂,带着我们参观了曾经的汀州首府:古城墙、店头街、三元阁、广储门、龙潭公园、汀州古戏台、天后宫、大夫第、汀州八喜馆、太平双廊桥等。他告诉我们,这里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至1947年,共1211年,这里都是汀州八邑的州府所在地。美丽的汀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现有有一座客家母亲的雕塑,有机会值得一看。4100多米的古城,如挂在佛像胸前的一串佛珠,当地人称之为“蓝衣挂珠”,晚上亮起一串红灯笼。
e04b52c1ce71f94cfa2f922ae130d347.jpg
(长汀古城墙)

第二天,小饶又约上小马带领我们参观汀州府试院、客家博物馆、文庙、城隍庙、龙首山状元峰、国立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县博物馆等,这里融历史、客家、红色、生态四位一体,难怪各地游人会趋之若鹜。我想我一定会再来,而且还要住几天。他们还联系了中国汀州客家研究中心,负责人是县人大退休的一位老领导,我曾经也在人大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特别亲切,他赠送我们许多书籍,让我们回家可以慢慢看。
3d289c319b765b51ef2af9ac11f1df81.jpg
(获赠的书籍)

我们此行最后一站是连城县培田古村落。培田古村落座落在福建闽西的连城县宣和乡境内,原来属于长汀县,这里是福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称为“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全村1000多人,却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2座跨街牌坊。现在是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c5705d7bd8c3f299a796b8b22d37b72.jpg
(连城县培田古村入口处的牌坊)

回到石仓,我们直奔阙龙兴老师家。他退休后专注于各种契约和古籍的收集整理,编纂了《阙氏宗谱》,是石仓客家文化的活字典。
阙老师特意找出《光绪三十二年阙玉镳等回闽路程》翻拍电子文档送给我。
我们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资料,只恨自己以前了解太少!
8a35b805d177cceb2b3794c3fa3d4b9c.jpg
(阙龙兴老师家的各种典籍)

2020年1月下旬,也就是农历的年前,我和妻子再次来到了长汀古城和培田古村,分别住了两个晚上,如果不是突发的冠状病毒疫情,我们想继续自驾游。
b0288225ea10b7a7c8da1b8703a511c9.jpg
(培田村的老街)

这次我们仔细地走了长汀的大街小巷,看了隐藏在老街深处许多宗祠:赖氏、阙氏、林氏、傅氏……找到“东峰书屋”,就是我们卢氏宗祠。中国百家姓大部分姓氏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
047e29aff98fbb687a0ce86367ccb64d.jpg
(曾是卢氏宗祠的东峰书屋)

我们专门去看了汀江的源头——龙门。虽然是枯水期,但还是被奇特雄伟的天然石门所震憾,江水从巨大的石洞里穿过,然后是阡陌田园、鸡犬相闻,好一个世外桃源。如果是丰水期,江水从山脚喷涌而出,是何等的壮观!
95868faa8716ee7fa42e6f474685b394.jpg
(龙门近观,江水将从这里进去)

1f6a93d6c64358adac88a80541f2d025.jpg
(这就是汀江的源头,江水从山脚的石洞里流出)

我们住在培田古村的老房子里,听老人讲吴家祖宗如何发家的故事。我问为什么古村的建筑及那些精美的构件能逃过十年浩劫?老人告诉我,村里清一色是吴姓,实为一家,不像其它地方有宗族之争然后趁火打劫,你拆我的,我拆你的,我们都知道保存祖宗的好东西。
09cfa87ca6806cc0e2f23a86d4d8c216.jpg
(老吴给我讲祖上的故事)

我们走访了曾闻名一方建于明朝的南山书院,书院大门有一联:“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此联为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所撰。清代大文豪纪晓岚听说培田的文风之盛后,前来考察,最后挥毫题下“渤水蜚英”题匾,成为培田人的骄傲。
f30828fde4feaa8b288c6395f62ba584.jpg
(坐落在山边的南山书院)

到底是这些大院孕育了书院?还是书院滋养了大院?简直就是鸡和蛋的问题。
766a38473a6c1ef114c0453ac5c86fc6.jpg
(锄田山房内景)
在锄田山房,门口有一副对联:“测心田为明世理,锄垅亩能求小康”,它无意中给出了答案,“耕读传家”就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基调。
只有看了这些地方,你才真正能看懂石仓的古民居。

原载:枰边闲人,作者:老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Archiver|客家网 Hakka.com ( 粤ICP备15047820号-1 )

GMT+8, 2024-4-19 13:27 , Processed in 0.52773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