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570|回复: 0

客家商帮和客家商道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302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21
发表于 2020-2-23 2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左耳旁的元 于 2020-2-23 21:22 编辑

  客家人中,不乏卓越的商业人士,出了很多各领域之“王”。客名君略举几位大家熟知的:近代东南亚华人首富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豆奶大王罗桂祥、人造革大王田家炳、国货大王余国春、日护大王梁亮胜、领带大王曾宪梓、金融大王伍捷仆、珠宝大王吴德芳、钢铁大王何侨生、黑珍珠大王温惠仁、石油大王丁家骏、玉器大王李有权、鞋履大王周仰杰、茶叶大王叶华能、毛衫大王吴惠权、橱柜大王姚良松、泰国电信大王他信、香港西裤大王杨钊、亚洲糖王冯小华、油漆大王杨华岭、抗癌大王黄馨祥、头条大王张一鸣……
60032c410d3179c8b416185a528f627c.jpg

  客家商帮有什么特点?在客家商业文化中,有无跟文化心理相应的“商道”?客家商帮应该向其他商帮学习什么?这些是有趣的话题。
1、粤省三大商帮特征

  每一个商帮皆因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而有着各自的独特个性。明清至民国初期,纵横中国商界的有著名的十大“商帮”,即“晋帮”、“临清帮”、“徽帮”、“江右帮”、“洞庭帮”、“龙游帮”、“宁波帮”、“福建帮”、“广府帮”、“潮州帮”等。 在广东,主要分为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和客家商人。整体而言,潮汕商人各具冒险精神,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去把握、创造商业机会;广府商人偏重务实,更加信奉规范的经营模式;客家儒家文化浸染深厚,注重以德生利,相信天道酬勤,勤勉和道德的色彩更为浓重。      

69f85cc06e5e383cc1834a4a553f0a70.png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客家商人的个性比较来源:王先庆.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与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08(5):49-53.

  广府商人商业头脑灵活,独立自主精神强,能“顶硬上”;潮汕商人敢作敢为,“爱拼才会赢”;而客商在三大商帮中,“最能吃苦,最富于开创精神的同时也是最恪守诚信之道”。(谭元亨,《客商》)
f4f40073e3b43775cdaf8f62bc34da0e.jpg
十三行当年的商船

  结合三大商帮的个性和历史发展来看,广府商人,以贸易文化为特征,以当年的垄断贸易十三行为前身。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立闽、浙、粤、江四关以征税。后乾隆年间又关闭其他三口,留广州一口通商,广州经营外贸品的十三行,因此兴盛。当年的伍秉鉴,曾是世界首富,旗下的怡和行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级跨国财团,是当时中国最大外贸公司。

  广府商帮,有十三行的底子,不接受世俗的正统约束, 素来敢做“吃螃蟹”第一人,用广府话说,就是做生意要饮“头啖汤”,信奉“开放包容不排外”,“不揾独食、有钱大家赚”。广府商人有着外向型的传统,逐渐衍生为中西合一、重视品牌、擅长资本的新商人,如广本、东风标致、长隆旅游等品牌。

39cc84ed4f01f0cfde77a5e8d901c58d.jpg

  相对潮汕和客家以潮商大会、客商大会这类组织为依托,构建商业网络,密切内部协作,广府商人更为特立独行,对于此类活动没有那么热衷。 潮州商人,以融合中原文化的宗族团结和海洋文化的冒险开放为特征,以家族式商户起步,借助宗族团结担保和融资机制,善借资本手段进行高开高打,迅速成为大企业家,占据了一些国家或地区华人首富榜单前列,如庄世平、李嘉诚、谢国民、苏旭明、黄光裕、姚振华、马化腾等都是潮州人。潮商的商业基因非常纯粹,最能抓住商业本质,在经商方面有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所以顶级富豪最多。不少国家的华人首富,都是祖籍潮州。 潮汕商帮“抱团”意识最为鲜明,讲究相互扶助。

  据说任何一个潮汕人,只要会讲潮汕话,如果没有工作,去找潮汕老板的话,基本能做到找3个老板,有2个愿意提供工作,足见潮商的抱团文化心理基础。《清稗类钞》农商类潮人经商篇载:“潮人善经商,窭空之子,只身出洋,皮枕毡衾以外无长物。受雇数年,稍稍谋独立之业,再越数年,几无不作海外巨商矣。尤不可及者,为商业之冒险进行之精神。其赢而入,一遇眼光所达之点,辄悉投其资于其中,万一失败,尤足自立;一旦胜利,倍蓰其赢,而商业之挥斥乃益。” 《潮州府志》载:“潮民力耕多为上农夫,余逐海洋之利,往来乍浦苏松如履平地.…其舶艚船则远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充分体现了潮商自古以来在经商方面敢为天下先的信念和胆魄,这和清朝关于潮勇在打仗方面的记载不同。

e4bae9cd06d1fc6ed0945215740554a1.jpg

  客家人崇尚读书进仕,民国之前,客家地区从地方官绅到社会、各姓宗族,均以兴学和博取科举成果为风尚。因而客家商帮的形成时间较晚,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放海禁之时。因山多地少,大量客家人为了谋生“过番”去“南洋”垦荒、挖矿或经商,这是“客商”形成的主要源流。而此时中国的十大“商帮”早已经控制了国内商界。

  客家商人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来晴耕雨读的农夫“洗脚上田”做生意;另一部分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客家也涌现了不少商业望族。客家人播迁到各地之后,也把这种高度崇文重教的传统带到了世界各地。

2、客家商人的特点

  客家民系主要形成于宋,宋明理学濡染深远,保持了崇文善学、勤俭节约、质朴率真、重视名誉的文化性格,是典型的“儒商”。谭元亨在其主编《客商》一书中谈到,“客家文化或客家精神是一个符合的、动态的意识形态,诸如勤劳克俭、崇文尚教、开拓进取、隐忍坚韧、宽广大气都是客家精神的丰厚底蕴。”能成一定气候的客家商人,更是把这些优点发挥极致。

4a7e1f5377612696dc66dcedee9bb0b3.jpg
▲九叠篆(图片来源:梅州市侨批档案馆)

  一、喜欢读书,讲话带文人气质。客家崇文重教色彩浓重,文化人多,富于儒商气质。不少富豪发家前,或因家境和时代的原因,早早辍学,但是读书从不间断。晚清张弼士只读过三年私塾,但是他写起奏章讲起商道来引经据典。富源集团的缪寿良早早辍学,但他可以写诗,对历史文化各种典故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并有着精到的见解。

  清代嘉应州的书院、学宫、私塾、社学、义学等各类学校遍及城乡,“十室之邑,必有一校”。知州王之正说嘉应:“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过去的私塾必教的课程中,包括商业所需的基础。“臣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顾震福《隶经杂箸》甲编卷下)。”商战之谋略,就是在商业领域“详熟所应对之事”,读书多,结合实践进行“熟思”,才能深谋远虑。商场如战场,同样是客家,读书多的曾国藩就比读书少的洪秀全虑事周全。


  二、爱国爱乡,特别关心国事。客家人普遍关心家乡,关心国家大事,在其家庭教育中,讲究爱国爱乡,讲究立志和立势。在未闻达之时立“志”,那是奋斗的目标。闻达之后立“势”,那是格局的高度。“志”和“势”的高度,决定了商人能触达的商域高度。

c585f966c992a022dd5a4c64727dfbfb.jpg

  曾宪梓的母亲让他做人要有“志”,而他在高中就想着要发达、要给母校换教学楼,到了闻达之时,又想尽办法回报国家,设立了航天基金、教育基金、奥运基金,捐资十几亿。一位五华富商曾跟客名君讲,他小时候深受上学道路泥泞之苦,发愿要赚够打好这些路的钱,三千万。后来他不仅做到了,还凭打石生意,几乎造了一个镇。

  张弼士富可敌国,但他拒绝了洋人的重用邀请,选择效力祖国,在清廷入仕,先后任清朝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光绪帝在1903年曾两次召见张弼士,赐侍郎衔(副部级待遇),后任命他为督办铁路大臣。张弼士给清廷写的以商强国的十大建议,直透革新本质。 功成名就的客家商人往往好善乐施,慷慨捐助家乡,扶持教育事业的大客商大有人在。“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自己克勤克俭,却将赚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中国教育,用来建学堂、修路桥,在经济危机时,甚至将自住的香港别墅卖了作捐款,自己则租了个小房子住。他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来自于他那位急公好义的父亲——玉瑚公,那个年代在高陂当地玉瑚公签字的票据甚至可以当货币流通。


  三、义利相济,崇名务实。客家传统文化强调以“德”为先,讲究“良心”,表现在商业上就是义利相济、崇名务实。为了长期诚信合作或者树立品牌美誉,客家人不惜延迟满足感,隐忍地做时间的朋友,甘愿老老实实做品质靠得住的产品。这样的善意经过时间的考验,会带来宝贵的信任,使得众多客家人创造的品牌长久行销,或者在又累人又不起眼的行业坚持了下来,所以客家人才会诞生本文开头提到的各行各业的“王”。

7633ef7280a54c40f696740aafe02a41.jpg
“联盛义信饷盐”(照片来自“客都文谭”)

  20世纪早期,香港社会动荡不安,祖籍梅县的罗桂祥博士目睹同胞因饱受战争的灾难,贫困体弱,营养不良。具有儒家“厚生”思想的罗桂祥博士,于1940年研制出健康美味的即饮豆奶——维他奶。该品牌畅销中国内地以及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近80年。

e2a4b9274628d5ac2a245843f4d96a3b.jpg
客家商印

  正直人品经得住时间考验,也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对买卖双方都是好事。在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家具市场,欧派的创始人姚良松通过高品质精设计搏出一条品牌之路。他说他做生意的信条是: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许多人认为他“傻”,所以都愿意跟他合作。如今,姚良松创办的欧派已经成功上市,将中国制造的家居产品销售到100多国家和地区。怡亚通的周国辉,据说早年为大品牌客户拓展渠道,仅取中间微利,从而快速形成网络规模优势,发展壮大。

  四、吃苦耐劳,勤奋坚韧。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耐劳,勤奋坚韧,这个当然不是客家商人独有。历史上,南洋有 “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潮州人占埠”的谚语。开埠之苦,是难以想象的。说明了客家人超乎寻常的勤劳和耐苦。客家人的生存法则,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在其中间搏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罗芳伯开拓坤甸,张弼士开发雅加达等地,叶亚来开发吉隆坡、姚德胜开发马来西亚怡保、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开拓绵兰、谢枢泗开发泰国合艾、李光耀打造新加坡、谢富年打造马来西亚双威城……这些创业者,体现的都是大格局之下令人吃惊的吃苦耐劳、勤奋坚韧,必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才能在基础较弱的情况下逐渐缔造出绝对优势。

3、客家商道

  什么是商道?商道,就是“经商合道”,道是商业的“实相”,是其中的客观规律。商业巨子取得的成功,更多的是认知并尊重了商业规律,做到“合道妙”。如果违“道”,则大概率不会成功。

6652fb3cb8ed5ad71f953724bbcf935a.jpg

  传统文化对客家商道皆有深远影响。客家地区崇文重教,所以儒释道文化在客家民间都是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 儒家的“仁”,实际上是指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在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中,暗含了一种契约。仁,就是心灵内在默认的一种契约精神,商业上的“仁”,是为购买者提供符合甚至超越其付酬的正向价值。对父母的“仁”,就是孝;对兄弟的“仁”,就是悌;对客户的“仁”,就是信。一样的道理。“不仁”,就是违背了契约精神,势必增加因良心谴责的心理成本,进而声誉和品牌价值的损失。客家人常常挂在嘴上的“有良心”,就是仁;不仁,客家话讲就是“冇良心”。客家人做生意,是很讲良心的,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才会有前面提到的众多由客家人创造的品牌适合长销不衰的现象。有些地区的民系是不讲底线的,甚至扎堆出现诈骗产业,这对于客家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3b52af22b6551f2aa8b66551f0b0645a.jpg

  佛家的“因果”,强化善因,才能得善果,铲除或改变恶因,避免得恶果,这就是商业的“实相”。这也道明了商业的努力方向——利他。利他的因越多,规模越大,范围越广,收获的善果就越多,商业也就越成功。利他的前提是考量“他”(市场)需求产生的“因”,审时度势,深入调研,从而提前把握最本质的需求。在商业的过程中,又要防止诸种恶因:贪、嗔、痴、慢、疑。比如因为好大喜功而盲目多元化扩张,就埋下了一个过度“贪”的恶因,势必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恶果。因果,就是铁打的经济规律。所以,佛家也提供了一个方法论,就是要用戒、定、慧、行善、布施来避免恶因、营造善果。客家民间敬祖睦宗,一直没有断过这种价值观,注重教养,注重行善积德,“有钱修桥修路,冇钱拈开路边簕”,实际上是深谙先人叮嘱的行善之“道”。客家老人教小孩的时候,会说:“紧奔紧有”,意思是“要善于分享,越给越有”。商业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讲究适度,量力而行,否则又是“不善”的因了。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遵从“天道”,选择“大道”,有所为,更难得的是“有所不为”。天道,就是一些永恒不变的特点,在商业上,最为核心的是要认识亘古不变的人性。道家认为,万物都在按自己的天性自为,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样就会形成自然的理想的秩序,所以最高的管理一定是无为的。从其逆命题来看,如果商业经营或者管理很费劲,那很有可能是没有解决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否契合了市场最有规模的合理需求?产品业务结构是否精简专注到资源可以有力支持的程度?合作伙伴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否可以让自组织比较完美地进行?如此思考,就可以尽量避免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此外,爱读书的客家人,会从《史记》等经典书籍中获取商道本质。比如,《史记 · 货殖列传》提及的“富无经业,贵在诚壹”;“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审时度势,与时俯仰”等。张弼士就从这篇文章中深受其益。当传统文化内化为商人的常识 ,做起决策来,自会“暗合道妙”。

4、像潮汕商帮学习什么

  起步较晚的客家商帮,仅仅是“开埠”是不够的,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是有必要向其他商帮学习的,学会“旺埠”、“占埠”。尤其是在生意方面,潮汕商帮有哪些是值得客家商帮借鉴的方面?

04b5a4b4a4602ec5979d1796e1f97717.jpg

  一、人际关系的极致性。潮州人一旦认定这个人是“胶己人”,在人际方面会做到极致的务实和靠谱,甚至超出对方预期,由此建立人情方面的势能。一个人经历了这种极致之后,会有士为知己死的感觉。这种极致可以像赛车队一样快速“把自己的队友变得多多的”。潮汕人在开办商会的时候,也是用心经营,在资源共享、体制方面体现规范性,力求商会的赋能作用、平台作用,而不仅是吃吃喝喝聊聊天。所谓“一诺千金”,在潮汕人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实践。不少客家人在这种精细度方面,略显粗朴了。

  二、商业边界的清晰性。潮州人在经商选择方面,会很专注地考虑商业利益最大化,做好利益分配,成事自然而然。经商必须合理逐利,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客家在做选择的时候,想的东西还是比较多,比如将情怀和商业分清。这个和前面的为商从善并不矛盾。过度利用他人情怀或者打着情怀的名义谋私利,分明是一种耍流氓,这是需要在商业边界上分清的。潮汕人这方面就很纯粹,谈商业,就是商业,必是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对有情怀的人更应主动优先关注其利益保障,不让他白白奉献。而不是靠消耗一方的情怀来空手套白狼。客家人普遍有情怀,并且真正有情怀的客家人很多是不太好意思说出商业利益的,抹不开的结局最终就是被“情怀消费”到山穷水尽,这并不利于双方的整体发展。

abadafdd30b6d8b96f4eec730dcc69ec.jpg

  三、产业抱团的互补性。潮州人抱团,注重互通有无,敢于进行资源互补,共享商业成果。这是一种海洋文化的伟大格局,也是将一艘小船做成一座航母的重要前提。客家人在抱团方面,可以向潮汕人学习这种格局,寻找互补之处,为了整体利益合作双赢,避免小船还没有做大,就先因为宵小的矛盾而停滞了,务必摒弃农耕文化“田唇捉水”的促狭思维。君子性非异也,善与他人合作也。张弼士的好友、清朝思想家郑观应所说: “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流畅其血脉也。土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商之义大矣哉。”产业大佬之间资源互补,这也是明清以来客家商帮的格局,应注意发扬光大。

来源:全球客家名人堂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心之所向,情之所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Archiver|客家网 Hakka.com ( 粤ICP备15047820号-1 )

GMT+8, 2024-3-29 18:45 , Processed in 0.20201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