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831|回复: 0

转载|| 爱看书报的何佛运先生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9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20-5-23 03: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何佛运先生,兴宁市径南镇浊水村上何屋人,我的父亲,曾任原浊水大队(今浊水村)大队长。虽仅
读过初小,然订《梅州日报》四十年,素来爱读报,爱剪报,爱锻炼,今年届八十,身体健康。梅州日报记者唐梦、朱红娜曾作采访,2013年11月12日《梅州日报》以《〈梅州日报〉是我的第四餐——农民何佛运的订报情结》为题予以报道。《客都旅游》杂志编辑梁德新
先生近作采访,撰文《爱看书报的何佛运先生》于2019年6月27刊登在“梅州文学网”公众号,又撰文《养生“三宝”——走访径南镇何佛运先生》于7月24日刊登在《今日兴宁》报,8月5日“客家文谭”公众号同文刊登。父亲
爱读报、爱剪报、爱锻炼
“三爱”养生经,值得我学习,特将四篇相关报道汇集于此,权当存阅。
——何日胜 8.8


2e677290a7fe0fba9aa8c66c3ec5698c.jpg


186282e433eae2c5604e65d26a840e68.jpg

—————————————

爱看书报的何佛运先生

文/梁德新


a7b84ef1bf83d92edb1e2769c1c15ff7.jpg

      
年届八十的何佛运先生,因为他坚持看书报,成为村里的“百事通”,家里时常高朋满座,还在村里人心目中的“新闻发言人”。何伯爱看书报的事,记者唐梦、朱红娜曾专程采访,2013年11月12日《梅州日报》报道了《<梅州日报>是我的第四餐——农民何佛运的订报情结》。  


79983686af6b24b50a2eabcd50427239.jpg


6650994f9e868a5bb22f49fe94387dc6.jpg


32f8e0dc8d985564d68d52c7ea170d65.jpg

  今年5月17日我们梅州城区的几个文化人,参加了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两馆一基地”(中国传统古村落村史展览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上灯”展览馆、兴宁文谭星耀村文学创作基地)揭幕仪式。会议结束后在镇政府食堂午餐,下午1时笔者与《梅州侨乡月报》主编刘奕宏参观了嘉应学院何日胜教授在径南镇浊水村的老家,在他家我们见到了他的父亲何佛运先生。 

1ae25a5b7ef4bfacf1601b268fa3dece.jpg

  何佛运今年79岁,开朗热情,读书报不用戴眼镜。他还是个健谈的人。笔者经过交谈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知识面广。何伯说:“我的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他所阅看过的书刊,《新华字典》是他的老师,有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看到的书报亦舍不得丢弃,他家里堆放的报纸约有数千份,客厅里的一张张报纸堆得整整齐齐。客厅和房间的书橱整齐地摆满了数百本书刊。


417c86783767d42d1d624e9b53fcf995.jpg

  何伯阅看《梅州日报》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每天下午2时,他等待《梅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今日兴宁》等刊物送来,然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何伯担任大队干部,从那时起就每年订阅《梅州日报》,近几年则订阅了《今日兴宁》。他几十年来见证了这两份报纸的成长。如现在12版的《梅州日报》发展历程和《今日兴宁》的办报情况。他从大队干部退下来以后,他要自己掏钱订报了,对一个农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自己出钱订报至今,从不间断。


69b4681270ec7490a5ef2debf0fb065b.jpg

  在何伯看来报纸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说,现在网络虽然及时并且容量大,但鱼龙混杂,在智能手机上浏览远比看报费时费力。电视虽然直观且有现场感,但受时间限制,也无法保存,时间长了还伤眼睛。而报纸就没有这些缺点。想看就看,忙时放着,闲了可再翻阅,实用的可再剪下来收藏。他不但看报,还喜欢剪报,做笔记,凡是重大新闻以及有趣、实用的,他都会剪下来,用纸盒子装好。

  何伯告诉笔者,几年前他的脚患了一种病,到县城和市里看了很多医生,花了无数的钱,还治不好。有一天他看到《梅州日报》介绍一种药,可以治他的病,何伯的儿子买来试用,结果治了几年的病很快给治好了。说明报纸的信息资料丰富。

a43cae7ab7876fdbfb1abc447a646f25.jpg

  在何伯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何日胜从小就喜欢读书。何日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读书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家乡兴宁一中考上嘉应大学,接着在中山大学插班本科,现是嘉应学院教授、省级教学名师,还担任过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三届10年之久。他的业余爱好是旅游和写文章,出版宣传梅州旅游的《胜游梅州》纪实性游记丛书(全套八册),至今已出版七册。他说,今天的成果与他从小受父亲读书爱书的情结有影响。笔者曾陪同何日胜教授到我家乡梅县区松口镇采访地方人文,他严谨研究学问的精神受人敬佩。 

4df4981ff6268fbf3e1e133957eeee6e.jpg

何伯还有散步的习惯,他每天坚持散步约2个小时,地点是离他家2公里的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他几乎每天都会散步到黄蜂窝茶山的“姐妹树”周边,然后义务劳动一二个小时,垒石头,除杂草,将原来杂草丛生的“姐妹树”景点打理得十分整洁。劳动后坐在姐妹树下,听听音乐,放松地享受着劳动后的快乐。


a3356f3281c4697cc804ca8e55601675.jpg

后来因黄蜂窝茶场改为明珠养生山城而围闭施工,何伯又转移至205国道南蛇岗往麒麟寺老路入口不远处,新辟“劳动养生场地”,还将家门坪上种了16年之久的两棵大苏铁树移植过来,并修筑了简单的花池,种上杜鹃花,供过往行人及自己歇脚赏花看树。如今这两棵苏铁树高两米,铁树还有故事。2000年何伯在新建楼房“运招楼”门坪上种了两棵苏铁树,平日悉心呵护,长得快。2016年因要重修门坪,有人出价2000元,何伯与铁树有感情,不忍卖掉,说是卖了就看不到了,于是花了六七百元请人将两棵大苏铁树移种于“劳动养生场地”,并经常前来护理,寄以不舍之情。何伯还说,今年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又在麒麟寺东边山岗上新辟了“劳动养生场地”,每天引得不少人前往“劳动”、休闲、聊天,他为家乡公益事业的义举得到景区及村里的好评而传为劳动养生保健的佳话。


e4450b9fb14e9f6cfa4a6163a13456f0.jpg

何佛运已年届八十,看他的身体如六十多岁的人。笔者请教他的养生经验。何伯是个农民,早年在艰苦的环境下读了几年书,虽然没有读大学,但读书爱书是他的爱好,通过看书读报提高了他的文化水平,还学到了实用的知识。他21岁结婚,生了三子二女,对子女教育是因材施教,肯读书的哪怕生活再艰辛也要出钱缴学费,肯学手艺的支持他们的事业,目的是培养子女们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0f07fface51eef42a3eff047618e0c60.jpg

笔者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刊,与志趣相投的人座谈,为社会公益事业出钱出力,多做正能量的事,小病自治,常锻炼身体。这是何佛运老人的养生“三爱”。(转载自2019年6月27日“梅州文学网”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cf728c65b6c7b937e54c73b38ad88ed.jpg

【作者简介】梁德新,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梅县区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中学历史教师、梅县第十届政协文史委员。2009年在松南中学退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

38633d1fadafe52e62f349dda8c536b2.gif


7268f8ff8d07a06b7a8d0acb36086ed5.jpg


a63f8fc3ed25fb57decb5094e6cd0d90.gif
点“阅读原文”逛“胜游梅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手机版|Archiver|客家网 Hakka.com ( 粤ICP备15047820号-1 )

GMT+8, 2024-3-29 04:36 , Processed in 0.21682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