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年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来说,无论你是来自何地,无论你是身在何方的客家人,还有什么比在异乡听到一句“客家话”更来得令人兴奋呢?在异地,客家话更是你客家身份的标志,只要你的“乡言”一出口,还用多做解释吗?恐地球人亦将知道你是客家人,是老乡了! 对于在外地相遇的两个客家人来说,客家话就是令他们能产生关系,并彻底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当人们在问到是否客家时,关键亦不看你如何解释,而看你是否会说“客家话”。倘在异地遇到不会说“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表面上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内心深处,总是会不大认同其客家身份的吧?至少我是不会认同这种已放弃“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了! 除了那熟悉的“乡言乡音”,还有什么能将两个来自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度的人联系起来呢? 文化吗?两者来自不同的省份或不同的国度,多少会受所在省所在国主流文化的浸染,还会有多少“共同语言”呢? 倘没有了“客家话”,就算是“客家文化”亦将立马而不复存。“客家文化”之所以为独特的客家文化,正是因为它植根于“客家话”,正是因为它带着“客家话”的标签。 没有了客家话,梅州客家文化就将变为梅州文化或山区文化,韶关客家文化就将成为韶关文化或山区文化,惠州、河源客家文化就将是东江文化,而绝不再会是什么“客家文化”了。没有了“客家话”,就不会再有“客家文化”了! 再说倘不是因为有“客家话”,各地客家与当地别的民系的风俗大体上亦有相同之处吧?陆河是有吃擂茶习惯的,海陆丰其它地方亦有,而做为客都的梅州却没有了。这么看来,倘从文化层面上来说,陆河反而与海陆丰的福佬文化亦有不少共同点了。那么倘没有了“客家话”这一联系纽带,陆河文化该归于何地呢? 文化不行,血缘行吗?经千百年的互相交溶,分居各省或各国,各地的客家人对血缘关系还有多少认同呢? 可以说,能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客家人产生共鸣的,唯有“客家话”之一途尔。要确定对方是否是“客家人”,没有什么能比“客家话”更行之有效更为迅速了。只要你的“乡音”之一出口,什么都不用再多言了。 “你也是说客的?”当你在异地听到身边的陌生人嘴里吐出那熟悉的“乡音”之时,总是会感到很惊奇,更会兴奋莫名,多少会有找到同类之感。除了“客家话”,还有什么能有这样的效果呢?“客家文化”行吗?毕竟太过于虚了吧?而且每个人眼中的客家文化似乎也并不一致吧? “会说客家话的,并不一定是客家人;但一点都不会说客家话的,就不再是客家人了!”这就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客家人的一种非常质朴的观念了!“凡不会说我族语者,皆非我族类!”总之,说一千道一万都一样,不论是何种原因,不会说客家话的,就不能再算做是“客家人”了!(应是“客家人后裔”) “客家话”是联系各地客家的唯一纽带!客家话是客家文化之所以为客家文化的基石!以前是这样,现在亦是这样,以后更会是这样! |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那么,随着留学、投资等新移民的大量增加,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承危机是否可以化解呢? ... ... ...... >>
马来西亚淡属客家公会热烈的庆祝79周年纪念。大马客联总会长拿督张润安出席并说,只要每个客家家庭以客家话沟通,“客家的根”才能得以保存。... >>
客家话的衰微,还真不仅仅是客家人自己的事,而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损失。... >>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这首客家童谣不少人小时候都听过,我们的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却有市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客家话在慢慢流失,需要引起大家警惕!这是为什么呢?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客家话语音播报功能将进一步丰富语音播报语言,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唤起
“客家”从何而来,它或许有答案→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已经成
保护传承客家方言,惠州这么干接下来,惠州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及客家方言的项目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