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赣州: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保护与发展纪实

国内 | 2018-11-20 16:49| 查看: 4126| 评论: 0| 原作者: 赣南日报
摘要: 赣南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它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
 “国宝”巡礼系列之十

外御内和 匠心传承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保护与发展纪实


  初冬时节,天气晴好,赣南围屋营造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明华更加忙碌,正加紧修缮维护客家围屋。李明华说,客家围屋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赣南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它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如今,这些被称为“东方古罗马城堡”的客家围屋散落在古老的赣南村落,矗立在青山绿水间,见证着客家人从中原移民至此,修建这些迷你堡垒以抵御当地土匪的历史。

  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性符号,赣南围屋营造技艺有什么样的特点,它该如何传承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进行了探访。

  百年更迭不失本真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赣南围屋产生于明末清初,如今尚存600余座,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

  对客家围屋有深入研究的赣州博物馆研究员万幼楠说,伴随生存环境的剧烈变迁,客家围屋建筑形式先后经历了创始期、成熟期、极端期和衰落期,围屋的营造技艺也发生了对应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在清朝末年至民国中期的极端期,战乱中的客家人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家庭的安全,设计创建了这种防御力极强的城堡式民居建筑。

  赣南客家围屋形态丰富多元,尺度变化跨度极大,有国字型、口子型、回字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现存的围屋平面大多为“国字形围”和“口字形围”方形围屋,在建筑高度上,以两三层居多,选址多位于盆地中央。

  龙南客家围屋众多,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基本涵盖了客家围屋的所有建筑样式,因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龙南被誉为“中国围屋之乡”。

  2012年赣南围屋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龙南为主的赣南围屋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龙南客家围屋的防御功能,在民居建筑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龙南县文物局局长张贤忠解释说,为防止敌人偷袭,四周墙基埋有数米深的梅花桩;围屋瓦面上布满了用剧毒药水浸泡过的三角铁钉;而围屋围门顶上,则设有注水孔;围内各相应地点,设有消防池和消防缸;外墙采用三合土和桐油夯筑而成,不让木头外露,用生铁紧固房梁,可谓是铜墙铁壁。为预防围内断粮,围内除设有专门的粮仓外,还有用米粉砖砌成的假墙作为储备粮。在构造艺术方面,不仅注重坚固、易守难攻,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龙南客家围屋因在形制上的别具一格,在防御体系的独具匠心,在构造艺术方面的超凡脱俗,成为当之无愧的、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2014年,赣南围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特殊的地理方位,特殊的人文环境,使赣南客家围屋在防御功能、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造技术等方面更是独具特色。张贤忠说,围屋建筑中的设计理念,除了普遍具有的基本生活功能设计外,更突出的反映在宗亲一家的向心设计、安全防卫设计、祈求兴旺发达的风水设计等美学设计,融合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

  传统建筑技艺现客家民居

  一下赣粤高速龙南出口,沿龙关线驱车约30分钟,就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建于1798年年,距今有220年历史,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这座长方形建筑由当地经营木材生意的清代商人徐铭钧兴建,历时29年围屋才竣工。

  龙南县文化馆馆长王琼介绍说,整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共十四个天井,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八厅。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124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布局的宫廷式建筑,被誉为“散落在民间的皇宫”。

  走进关西新围,只见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围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画彩镏金的精致风格与围外格调形成“外刚内柔”的景致。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除了主体建筑,围屋还配有花园、书院、戏楼等建筑,配套设施十分齐全。

  龙南客家围屋大部分是砖石结构,墙基用麻条石或花岗石,墙身用青砖和河卵石,也有整座围用麻条石砌。李明华介绍说,围屋主要有以下几种建筑工艺:一是金包银砌筑,即三分之一厚的外皮墙体,用砖或石砌,三分之二厚的内墙体,用土坯或夯土垒筑。二是河卵石石灰砌筑,就地取材用河中均匀、质地较硬的河卵石拌以石灰浆砌筑。三是三合土砌筑:即传统的干打垒筑墙办法,用石灰、黄泥、沙石(俗称三合土)夹鸡蛋大小的卵石,一版一版,版筑而成,为加强三合土的硬度还用熬制后的桐油漆刷。

  关西新围坚如磐石,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技艺于一身,是赣南围屋中的精品典范。李明华告诉记者,围屋内有大量工艺精细的木雕、石刻、绘画,则尽显细节之美。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祠堂内的每一进斗拱上的是梅、兰、竹、菊的彩绘山水画,代表着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赣南围屋的建筑技艺、材料大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也独具匠心,灵活应用。李明华表示,每座围屋的建筑用材和建筑工艺都有差别。比如江南景致的栗园围,规模宏大的东生围,高大坚固的燕翼围,其墙面都是用糯米粉、红糖搅和了蛋清涂刷而成,一旦居民遭到围困而断粮,可以剥下墙面来充饥。

  在守望与传承中发展

  谈及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的传承问题,今年56岁的李明华叹息着直摇头:“整个龙南和我一样懂围屋营造技艺,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也没几个,而且年龄都偏大。”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培养这项技艺比较难。围屋修缮危险系数大,加上社会大环境,年轻人不愿守着这些老屋吃这个苦,而更愿去城里做些房屋装修的活,更轻松也更体面。”李明华表示,营造技艺作为一种行业的技术,修旧如旧,尽可能使围屋恢复原貌是围屋营造技艺的精髓。如果有人愿意学,他也会毫不保留地倾囊相授。

  钟彦鹏和李明华一样,也是赣南客家围屋营造的老师傅,还是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说到围屋营造技艺传承问题,他也是忧心忡忡。

  钟彦鹏今年60多岁,自学艺后就掌握了卯榫、斗拱、夯土墙、河卵石砌筑等传统的围屋营造技艺,维修过猫柜围、栗园围、鸳鸯厅、燕冀围、乌石围等10处围屋、祠堂。他以传承赣南围屋营造这一传统技艺为己任,先后培养了儿子钟慧敏和侄子钟荣云两位优秀的徒弟,组建了古建筑公司,吸收了50多名瓦工、木工、油漆工等传统技艺工人,专门从事围屋维修技艺,成为了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传承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为更好地传承赣南围屋营造技艺,近年来,龙南县制定了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保护计划,建立了赣南围屋营造技艺传习所展示馆,申报了一批国家、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琼告诉记者,今年1月县里还选派李明华到北京大学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培训。下一步,龙南将进一步加大赣南围屋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扩大宣传面,举办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展演活动,动员全民参与,使全县人民认知、熟知这一项目传统技艺。

  围屋文化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是看得见的乡愁。乘着苏区振兴发展的春风,赣南客家围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市努力创新围屋管理开发模式,逐渐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与旅游相融的围屋保护、发展新路。龙南县已初步形成“建筑文化关西新围——宗祠文化西昌围——生产队文化佛仔围——酒文化渔仔潭围——农耕文化隘背围——官宦文化栗园围”围屋旅游精品线路。全南县雅溪古村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自2017年起,赣州正式实施赣南围屋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13处围屋的修缮工作。目前,赣州市已启动《赣州市客家围屋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为客家围屋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撑。

  2018年,我市又有44处客家围屋列入维修计划。像李明华这样心怀匠心大爱的坚守者,主动加入到这项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尽心尽力,修复如旧,力求恢复原貌,重现客家围屋辉煌。

  保护围屋就是保护历史的根脉,留住围屋就是留住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如今,围门在向世界敞开,围屋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在工匠的匠心传承和温暖守护中诗意复活,成为赣南客家乡村振兴中新的“诗与远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 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莅临广东省平远商会座谈交流

8月11日下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在前往香港、深圳、南沙调研考察后,立即赶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

洛带镇 张氏是该镇第二大姓,有1600余人。入粤始祖张清贵和张参。张参后裔于明嘉靖2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

中央为了表扬港澳各界为国家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贡献,2018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主席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