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谷先生 黄莺谷先生(1944-2017)是梅州著名作家,原名黄炜棠,笔名有楚雀、黄栗留、商庚等。梅县人,祖籍水车镇小桑村,出生于畲江镇,当过10年知青。1963年畲江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诗歌。1965年到梅县劳动大学半工半读。1968年下乡插队落户,1975年正式调到梅县山歌剧团任专职编剧。1980年调梅州市文化馆辅导文艺创作。1984年调任《嘉应文学》编辑部编辑。1996年调任梅江区文联专职副主席。1994年1月至2001年10月,为梅州侨乡月报杂志聘为特约编辑、特聘副主编。 黄莺谷先生于1979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1989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广东分会,先后发表300多万字的作品。新诗《雨后夜耕》曾被译成英、法两国文字在《中国文学》发表。参与作词的歌曲一批,已由嘉应音像出版社发行磁带12盒。主要作品有诗歌《山间雨雾》《星湖吟草》《客家女人》等,散文《淡淡的人生》《年夜饭》《山妹子》《听雨》《坐望月华》等,中篇小说《爱的梦影》等。出版诗集《岁月流韵》、散文集《味象集》、人物传记《骚坛才子宋湘》等6本。黄莺谷先生于2017年病逝。 黄莺谷先生 岁月随风,情韵永存--谨以此文悼念黄莺谷先生 香港:李景钦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梅县乡下务农。因为生活艰苦,我不时骑车到畲江墟买粮、布票及购物,再到梅城倒卖,(那时叫投机倒把)。当然另一原因是,我有一位住在畲江的文学爱好者杨云江同学,他除给我提供买卖的方便外,也因我们常谈得来,所以我不时往返于梅畲二地……有一次,收购完成及午饭后,杨突然问我,“想见黄莺谷吗?我说好呀,久仰其名也!”我常在当年的《梅江文艺》《梅江报》及《作品》上读到其颇有才气的散文、诗歌,但迄未见过其人……杨说他与黄是初中的好同学,原名叫黄炜棠。读书甚聪明,可惜因家庭成份未能再升学…杨带我迳到黄在墟上的一铺位的二楼住家。首见黄母在替人车衣工作中,黄木讷地招呼杨及我这位不速之客。 俟杨介绍后,讲到自由诗的话题时,他细小的眼睛顿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无拘束地引说张永枚、韩笑(当年的军旅诗人)的诗句,说今论古,津津有味……最后竟然依依不舍告别,也"害"得我到家已是午夜…此后,我到畲墟也会捎上我的陋作,劳他指点。他从不推却,认真又坦诚地与我商榷遣词用语…可惜在那个文革年代,梅州文坛一片静寂,有灵气而秀美的散文寥寥无几…而我无才亦无能,只钟情"钱大伯"(经济)而懒怠,惟他依然在梅州的"荒滩野谷"唱出了不少"梅州无处不飞歌"的佳音…后来我移居到了香港。因不时在《梅州侨乡月报》撰稿,和他又多了一些接触,也更多看到了他韵味悠长,活灵活现的散文、诗歌,为梅州的文苑添花增锦,亮丽一方……岁月随风,黄兄不经不觉作古已逾三年矣!但他“灵莺欢鸣,旷谷留音”的韵味却永存我心中…… 致敬!黄莺谷先生!2020.12.04日于香港 德高学富乃楷模——缅怀黄莺谷先生为《梅州侨乡月报》所作的贡献 饶淦中 韶光倏逝,岁月如流。梅州才子黄莺谷先生逝世将近三年了,其音容笑貌,才华横溢,令人致敬!值此今天由梅州日报社牵头,与梅州市作家协会、梅江区文联共同主办的“黄莺谷先生作品研讨会”,本人思潮澎湃。回忆与莺谷先生三十七年的友谊,特别是他于1994年1月至2001年10月,参与《梅州侨乡月报》编辑工作十七年,鼎力协助杂志78期的编辑、撰稿,在海内外发行的侨刊这个平台上施展才华,深为海内外读者称颂。我与莺谷先生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可谓结下了心照神交的友谊,他系本人的良师益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务农期间,就闻悉莺谷先生在农村务农时创作不少新诗刊于报刊,有的诗作翻译成法文,便萌发敬仰之情怀。 直至本人从农村调动回梅城工作,遂骑单车到东较场老文化馆梅县山歌剧团住地造访。一见如故,开怀畅谈,其睿智、敦厚、朴实等神采,令人难忘。1984年,莺谷先生调动到《嘉应文学》杂志任编辑后,常到梅江报社及属下的嘉应乡情报编辑部座谈、送稿件,他的修养、学识、坦诚,令人如沐春风。1994年1月,《嘉应乡情报》易名为《梅州侨乡月报》杂志,杂志社社长兼主编蓝凤翔先生当即聘请莺谷先生为编辑。在创刊号这期,他除了撰写散文《识幻与自救》,还别出心裁地开设了“梅梅信箱”,为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家庭而解惑释疑。“梅梅信箱”栏目,开设了38期,以谈心、聊家常等特色,吸引了一批中青年读者。1995年,本人聘请莺谷先生为副主编,他更是与李伟国副主编、罗雄编辑等编辑部同仁打成一片,相处融洽。我俩则品茗论道,促膝谈心,饮酒抒怀,不亦乐乎!他在侨刊中,撰写了“卷首语”20多篇,以中秋感言、拜年、望春、思乡的梦、一脉亲情、新年好景、香港回归之路、百年梦圆、读者是知音等题。 与此同时,他用散文笔法夹叙夹议,撰写了夜逛大排档、情人角、鲜花电报时尚新、炎夏消夜剪影、梅城女人的风姿与情调、情系梅城身入画、梅水悠悠歌悠悠等50多篇头条专稿,并创作了《梅州十二才女》《侠客夏阿陋》等客家民间故事,文采斐然,勾勒了海内外亲人思乡、恋乡、爱乡之情怀。《梅州侨乡月报》创刊十多年来,以播扬客家文化、连接侨心乡情及乡情浓、鲜活美等特色,赢得了中国侨联文化工作部、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及原广东文学院程贤章院长、印尼资深报人陈正祥乡贤等好评;多次被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市侨联会评为“优秀侨刊”;2003年被广东省侨务办公室评为“广东省优秀侨刊乡讯”。这里,离不开莺谷先生的卓越贡献,也与客家文化研究学者黄火兴主掌“客家文化街”栏目的创作,梅州才子陈勋华先生为每期的侨乡月报卷首语和头条题目撰写书法,和香港李景钦、徐杞富、钟毓材、钟子美等海内外文士赐稿及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文章遗世功千古,斯文长留天地间。谨此缅怀莺谷先生!2020年12月4日夜饶淦中先生,系梅州侨乡月报原主编,印尼客家博物馆顾问,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顾问。 |
从落魄书生到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缔造者——客家人罗芳伯的传奇人生 ...
清乾隆42年(1777年),在西婆罗州(今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省)东万律的“兰芳大总制”府邸前,兰芳共和国首脑、大唐总长罗芳伯坦然接受人们的朝贺。 ... ... ... ...... >>
客家姓氏之梅州蔡氏:一门三进士文脉昌盛,忠义映千秋家国情怀 ...
“一门三进士”文脉昌盛 忠义映千秋家国情怀... >>
胡曦(1844-1907),字明曜,号晓岑,别号壶园,兴宁城镇北街大巷里人,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拔贡,与丘逢甲、黄遵宪并称晚清嘉应三大诗人。他与黄遵宪是好友,黄遵宪很欣赏他,称其“安贫乐道”“清风亮节,大雅 ...... >>
薛尚实(1903~1977),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长岃下梁屋人,原名梁华昌,因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化名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等。... >>
开国元帅叶剑英,值得尊敬!... >>
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一位革命的长者、智者,所以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对热情开朗、精力充沛的胡耀邦,叶剑英一直赏识器重、关怀支持,而且爱护有加 ...... >>
客家籍“国宝级教授”邓子基逝世!著名弟子有何立峰、刘昆等人 ...
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邓子基于12月22号11时38分去世,享年98岁。...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