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史上,赣南走出了一位杰出的传奇人物,他少年成才,他书法精湛;他从参与“公车上书”到支持民主革命,从反对袁世凯复辟到拒绝汪精卫伪“江西省主席”的任命;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他关心教育,热心服务客家人……他在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他就是“赣南客家人的杰出代表”谢远涵。 总角才子 弱冠翰林 塘石村位于江西兴国县城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3.5公里远的一块江南小平原中,平原周边山峦属丹霞地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潋水自村旁而过,两岸柳树成荫,一派鸟语花香盛景。 (谢远涵) ![]() (谢远涵书法) 与时俱进 搏击浪尖 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国人们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谢远涵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政治上层领域的。中日甲午海战我北洋舰队饮恨东海,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愤怒的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1895年北京爆发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联合在京的十八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运动,这是一次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对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运动。三年后北京又爆发“戊戍变法”运动,进而提出“维新变法”口号。“公车上书”虽是以举人为主体,已是进士的谢远涵两次运动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策试”中针对时弊,力主“变通”,谢远涵的表现深受大学士翁同龢赏识,当即决定派他赴日本考察,后因“变法”遭镇压而未能成行。“戊戍变法”运动激发了国人的政治热情,探索政治改革的各种政治派别由此应运而生,各种政治社团也开始在中国出现,主动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包括梁启超等人在内的一些参加过“戊戍变法”的立宪派人士在北京组织了“宪友会”。宪友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合法社团组织”,旨在“发展民权,完成宪政”。1911年6月4日一百多人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宪友会成立大会, 谢远涵当选为宪友会临时主席。 ![]() (谢远涵书法) 辛亥革命成功之初,政局混乱,借机上台当上大总统的袁世凯迫不及待地宣布恢复帝制。这时谢远涵正好在北京参加《清史稿》编撰工作并担任总撰,得知消息十分愤慨,他与李大钊、孙洪伊三人相邀,秘密商量倒袁办法。当时,冯国璋的部队是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所辖北洋军的主力部队,认为如果冯国璋能起兵反对袁世凯,那么袁世凯的皇帝梦就难成。三人商量结果由谢远涵、孙洪伊亲往南京,说服冯国璋起兵反对袁世凯。说服成功后谢远涵留在冯国璋的部队,直至袁世凯倒台。据介绍“当时冯国璋部队颁发的很多通告、政令都是出自谢远涵之手。”袁世凯下台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任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谢远涵因“倒袁”所作贡献,获得当时国家最高荣誉勋章——“一等宝光大绶嘉禾一等勋章”,并出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督办京都市政事宜。孙洪伊离职,谢远涵代理内务部总长。1918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广东军政府”,早已主张民主政治的谢远涵冲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立即放弃了北洋政府中的高官厚禄,义无反顾投奔了孙中山。广东军政府任命谢远涵为大本营参议、政府秘书长。传说孙中山善于用人,果不其然。为了壮大力量,孙中山委托谢远涵:利用谢在前清朝廷和在北洋政府里人员熟悉的有利条件,团结军阀,说服他们组成联合。谢远涵作为孙中山的特命代表前往洛阳,劝说吴佩孚与孙中山联手。当时的吴佩孚处在兵力强盛时期,凭借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傲视群雄,更是瞧不起孙中山的力量,见原北洋政府的老朋友出面说情,态度比较缓和,他没有拒绝与孙中山联合,只是开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几次商讨下来无法谈拢。谢远涵洛阳之行无功而返。 ![]() 谢远涵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赣州后,孙中山即任命谢远涵为江西省省长。赴任途中,北京的黎元洪也对谢远涵下达了江西省省长的任命。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南北两个对立政府任命同一省长,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但是由于当时的斗争激烈,形势复杂,陈炯明在广州滋事,第一次北伐失败,北伐军班师回朝,谢远涵终未到任。江西省内一片混乱,江西各界人士要求“非谢远涵解决江西危急不可”!孙中山逝世后,谢远涵先后出任了江西矿务督办兼九江商务督办、李宗仁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秘书长、国民政府武汉政治分会秘书长、国民政府参议员等职。1931年谢远涵被任命为江西第十一行政公署(赣州)专员兼赣县县长,当时中央红军正在赣南建立根据地,被派遣来赣州就是就是与红军作对,谢远涵住在上海坚不到任,第二年被免该职。谢远涵的晚年是在家乡兴国和赣州度过的。在两地他与共产党油山游击队和赣州地下组织多有联系,常常利用威望配合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赣州前夕,谢远涵是各派政治集团争取的焦点: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右派对谢远涵示好,他们一方面在赣州城里的大井头谢寓大门贴上告示:“太史住宅 严禁驻军”,是当时赣州城里唯一不能驻扎部队的地方。另一方面国军赣南师管区司令刘仲荻多次去谢家,动员他随军去台湾,或是带他一儿一女去台湾,谢一一拒绝了。他不但自己不去台湾,还携手赣州辛亥革命老人萧陞墀成功地挫败了国民党右派挟持“江西辛亥革命八老”自南昌转由赣州赴台湾的阴谋,和老人们在赣州共迎解放军到来。中国共产党五岭地委致函谢远涵,希望他留在赣州协助稳定赣州局势,安待解放军到来。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赣南游击大队政委兼司令员刘建华的指派,由游击大队时任教官刘南文执笔,函件由赣南游击大队所领导的地下团赣县支部书记谢永华登门面呈。 ![]() 在这历史的重要关头谢远涵选择的是民主政权。他的作为对当时赣州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前夕,政务院来人,欲请谢远涵再次进京担任职务,当时谢重病卧床,不能成行。中国共产党赣西南行政区委员会、赣西南行政公署成立大会在赣州隆重举行。作为嘉宾,谢远涵与赣州各界人士共庆新政府的诞生,时任赣南区党委书记的杨尚奎亲自出迎,并令其所乘的黄包车破例,车而直入会场,是唯一乘车直入会场的嘉宾,受到了至高的礼遇。 |
开国元帅叶剑英,值得尊敬!... >>
对胡耀邦来说,叶剑英是一位革命的长者、智者,所以胡耀邦对叶剑英十分敬重。对热情开朗、精力充沛的胡耀邦,叶剑英一直赏识器重、关怀支持,而且爱护有加 ...... >>
客家籍“国宝级教授”邓子基逝世!著名弟子有何立峰、刘昆等人 ...
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邓子基于12月22号11时38分去世,享年98岁。... >>
冯剑南(1911—1961),泰国华裔作家,笔名苏南,祖籍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大铜盘村。... >>
李火德传奇:唐高祖裔孙,生于客家祖地,子孙繁衍昌盛,后代名人辈出 ...
李火德是个传奇人物,具有非常的民间色彩。... >>
走在时代前列!这位客家人曾被日本历史学界誉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
黄遵宪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员推动改革的干将,一个诗界革命的巨子。... >>
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张民达、叶剑英率领第八旅赢得了言岭关大捷的胜利,并参加围攻惠州战役。... >>
黄遵宪不仅是晚清诗歌创新的代表人物,还是近代中国有作为的外交家与维新改革思想家。... >>
王利亨(1763—1837),家名襟量,字汉衢,号竹航,又号树山、寿山。广东梅县松源镇园岭村人,在当地王氏中排行第十七世。清朝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西广灵县知县、襄陵县知县、忻州知州。政绩卓著,诗歌、绘画 ...... >>
曾与林风眠同一时期饮誉京华,这位梅州籍画家在家乡却鲜为人知 ...
陈缘督(1902年3月—1967年12月),原名陈煦,字缘督,号梅湖,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讲师、教授。中国美术家 ...... >>
李九香家训中有两句:“读书穷理,志圣经世。”警勉子孙读书要追求真理,做人处世要效法圣贤。...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