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保强(Koon Poh Keong),马来西亚华商、丹斯里,祖籍广东梅州大埔,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电气工程理学专业,现任马来西亚齐力工业集团CEO、广东澳美铝业董事长,铝业是管氏兄弟家族主要产业,管保强为东南亚最大冶铝厂商“齐力工业”CEO兼最大股东,被称为东南亚“铝业大王”。 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1349位。2019福布斯马来西亚50富豪榜排名第9位。 以下是南方+记者对他的专访: 我们在广东的投资是正确的 ![]() 14年前,祖籍梅州的管保强来到三水,投资兴建广东澳美铝业,注册资本5150万美元。凭借中国先进的研发力量、珠三角完整的产业链和母公司丰富的海外资源,这家侨资企业发展迅速。广州天目广场、澳门梦幻城、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菲律宾马尼拉香格里拉酒店……不少国内外知名建筑都有澳美铝业的身影。 在马来西亚齐力工业集团CEO、广东澳美铝业董事长管保强看来,回国创业的侨商随着中国这部经济快车而迅速发展,亦享受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诸多利好。他呼吁海外华商把握住历史机遇,既成就自身事业,亦可为祖(籍)国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客家人,广东自然是我的投资首选地” 南方日报:您在铝工业领域有30多年的从业经历,因贡献卓越获封丹斯里(马来西亚一项荣誉制度的称号,只有元首有册封权)。您为何会想来中国投资? 管保强:我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电气工程理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吉隆坡,参与创立齐力工业集团,并于1993年将公司在马来西亚上市,进而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铝业企业之一。 进入21世纪,我们的铝型材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企业。那时,因为拥有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做支撑,加之产业集中度较高,“出海”的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当时,我预估中国铝工业将要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将给我们带来挑战。 由于马来西亚的本地市场有限,企业要做大必须开展跨国经营。考虑一番后,我决定来中国投资创业,一是看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二是想到中国了解、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材料,这对于改进升级马来西亚母公司的生产工艺、产品形态具有示范效应。 ![]() 南方日报:那时三水的投资环境还不够完善。您为何将企业落地在这? 管保强:我祖籍梅州大埔,父母在上世纪40年代移居到马来西亚。我从小在吉隆坡的华文学校接受教育。家里人一般都说广东话,普通话、客家话也很常用。作为海外客家人,广东自然而然是我在中国投资的首选地。 而且,佛山的铝产业制造业发展迅速,关联企业加速集聚,并且有的企业开始研发先进的大断面铝型材模具设计及挤压技术,这引起我的关注。这是项目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厂房建设项目启动时,这片地区还是偏僻的农村。政府给我们的承诺是一年后建好高速公路,实际只用七个月就通车了。这种高效给我的团队带来很大的信心。再之后,企业的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如今,厂区到港口、机场都只需一小时车程,这极大便利了人员交流与物资往来,有助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业务。事实证明,当初我坚持把生产基地设在三水,是明智的抉择。 南方日报:您和家人有回过大埔乡下吗? 管保强:有的。我这一辈兄弟姐妹众多,家族颇为庞大。每隔一两年,我们就约上四五十个老老小小,包下两部巴士回乡省亲,看看梅州的亲戚和山水。年轻一辈回家乡,晓得祖先生活的地方,接触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就会明白自己根在那里。这个活动我们将一直进行下去。 ![]() 梅州大埔枫朗镇石圳村,是大埔县管氏肇基公的发祥之源。仲仕公祠(“惇叙堂”)坐落在人称“群猪落槽”的风水宝地上 南方日报:从2006年开业至今,你们企业的主打产品与业务板块发生了哪些变化? 管保强:成立初期,我们以传统建筑铝材生产为主,此后逐步向成品、部件延伸,同时发力工业型材及具有往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环节。 2013年至2018年,我们经历了一场涉及产品和生产的双重变革。前者推动企业从最初的铝型材生产向产业链下游的型材深加工领域拓展,比如汽车天窗、平板电脑外壳、显示屏支架、移动马房等;后者借力智能化制造和“互联网+”,通过设备升级、机器换人、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实现流程再造,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2011年,企业深加工业务量的占比从10%猛增至30%,这引起了我们管理层的关注。为此,我们成立了一家高新科技子公司,从事铝合金深加工的下游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业务。 产品战略的调整带来了市场红利。如今,企业建筑铝材与工业型材的销售比约为3:7,各类深加工产品出口至欧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涉及3C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汽车轻量化、光伏、家居装饰等多个领域。 在推动产品向高精尖特变革的同时,企业通过应用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对家居生产线、太阳能产品生产线和铝型材挤压生产线实施自动化改造,不仅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与2016年相比,企业2018年的生产效率提升40%。 ![]() 南方日报: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哪些因素为您的企业转型智能制造保驾护航? 管保强:作为侨资企业,我们在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企业贸易网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这几年,我们利用国内外资源优化技术与管理团队,多个板块同步提升形成了合力。比如,我们从国外引进职业经理人作为高管。在新材料研发方面,我们与中国内地的多所大学开展合作;在模具铸造方面,与中国台湾的专业团队牵手;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方面,我们与日本、欧洲的公司保持密切合作。 当然,企业开展智能化制造的底气主要来自中国。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这些年轻人能紧跟世界铝业发展最新动态,对我们的国际业务拓展多有益处。目前,我们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佛山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定向培养与输送骨干人才。另外,我们与苏州大学合建新材料研发中心,并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南方日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视,您对此有什么体会? 管保强:政府从多方面支持我们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2011年,我们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子公司,享受到了政府的税收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去年,为使生产环节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我们引进了一台大型高端智能装备,耗资上亿元,政府予以了技改补贴。现在,我们会主动关注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 中国技术助力马来西亚母公司转型发展 南方日报:您怎么评价海外华商到中国投资创业的有利因素? 管保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令经济取得巨大的腾飞,同时为海外华商来创业、发展打造了广阔的舞台。我作为粤籍海外华商,回到广东投资具有天然优势。这个优势主要是熟悉中华文化,语言、风俗与情感相通,容易跟当地员工建立互信、携手前行。我们企业员工在春节后返回率高达95%。 这十多年来,我从未把在广东创业视为一种尝试,而是作为齐力工业集团未来转型发展的重心。三水工厂开业的前几年,我就投入了一亿多美元建立高等级铝型材生产基地,之后又陆续追加投资。我们近三年的产值分别是12.5 亿元、15.5 亿和16.5 亿元,增幅显著。 我经常来广东,越了解情况就越坚定信心,对这块土地也越有感情! 南方日报:在中国的发展,给您在马来西亚的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管保强:在这里,我们可以准确把握中国铝行业的发展动向,其中既包括了电解铝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包括铝产业链上游的运作模式。几年前,为向铝产业链上游拓展,我们在山东、湖南开办了碳素企业,也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氧化铝冶炼厂的部分股份。 我们还利用中国的电解铝技术,反哺马来西亚的母公司,在齐力工业集团成立了电解铝事业部,致力于拓展铝行业上游产业链的业务。我们在马来西亚多地设立大型冶炼厂,把当地水电资源与中国技术优势有机结合,发展势头很好。 如今,齐力工业集团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转型思路,正是来自这些年我们在中国的实践与思考。不久后,从铝土矿开采至成品、部件的整条铝产业链条,我们将实现全覆盖。 ![]()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 管保强:近些年,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广东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平台日趋完善,在粤企纷纷“出海”之时,海外华商来粤投资创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投资活动,顺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也是以实际行动投身其中。可以说,华商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也应是促进者!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给中马双边贸易带来的利好,我感觉很是兴奋。在中马经贸投资合作方面,我的企业走在了前列,以后要争取成为在两国贸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标杆企业。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中国和有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能把各国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共享发展的机遇。未来,我期待借助“一带一路”平台,与更多中国企业牵手,既成就自身事业,也为祖籍国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同时,我打算把更多中国的技术成果、先进设备、发展经验,推广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2017年9月9日,齐力集团首席执行官管保强受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苏丹莫哈末五世陛下册封为丹斯里。 ![]() 齐力工业集团在丹斯里管保强首席执行官的带领下从小到大,从有到优,走向卓越。时至今日,集团品牌誉满海内外,营业额和市值不断攀升,为马来西亚国家经济和国际铝行业做出重要贡献,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
合生创展成为广州“最贵”旧改项目——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凤和(康乐村、鹭江村)更新改造项目的合作企业。... >>
她是客家人,赌王何鸿燊二太太,14岁嫁36岁赌王,家族背景实力雄厚 ...
1958年,蓝琼缨完成学业后不久,赌王何鸿燊却以大清律例为法理依据,娶了年仅14岁的蓝琼缨为二太太。... >>
连续多年,刘海云荣登“深圳慈善捐赠榜”,并获得“鹏城慈善奖”。对这些荣誉,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 >>
神秘客家富豪,深圳前首富!从打工人到身价900亿,首次袒露发家史 ...
林立自述,他是1963年出生于广东河源紫金县的客家人,父母祖辈都是从事医疗、教育、银行、财务等行业,他们及亲戚在1980年特区设立时来深圳发展了。 ... ...... >>
3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榜门槛为10亿美元,上榜企业家财富计算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15日。TCL董事长李东生以68亿元身价,排名全国第870名 ...... >>
2020年2月26日,黄小芬以11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891位。... >>
客家穷小子变亿万富翁:出生贫困,带2000元到深圳创业,如今身家320亿 ...
这是一个客家穷小子变亿万富翁的励志故事。... >>
近日,奥马电器(002668.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TCL家电集团,李东生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
从乡村赤脚医生、学医、从医,再到下海经商、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梅州乡贤、广东新南方集团董事长朱拉伊心中一直满怀着仁心济世的中医情怀。... >>
广东有一位堪称传奇的富豪,曾当过广东省深圳市的副市长,是所有弃政从商的企业家里最为成功的一个。... >>
他没有中国血统,却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为家乡梅州捐资超2000万 ...
高高的鼻梁、棕色的皮肤、一头银白色的卷发,明明是一张外国面孔,为什么说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还对中国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 >>
这位客家人,向母校捐1亿元!曾放弃当副市长,如今身家68亿 ...
7月14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发展座谈会暨校友捐赠仪式。TCL董事长李东生、新豪方集团董事长刘石伦、深圳市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华、广州市金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喜4位校友与学校签订捐 ...... >>
厉害了!这位客家籍富二代,拒绝接班、白手起家,还收购了父亲公司 ...
1981年,彭国远出生在广东汕尾市陆河县。其父当时还是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施展自己的才华,随着“下海”经商的浪潮袭来,彭国远的父亲也辞职创业了 ...... >>
“我在蕉岭还有亲戚,每年我都会回来一两次。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创业也更有动力,我会继续不遗余力推进梅印交流合作,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陈志明说 ... ...... >>
广东梅州女富二代接班后又一大手笔,超200亿拟拿下恒大物业控制权 ...
继今年一月,以346亿惊人大手笔接手广州“最贵”旧改项目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凤和(康乐村、鹭江村)更新改造项目的合作企业后,梅州最富女地产二代,合生创展董事会主席朱桔榕再度出手,超200亿拟拿下恒大物业控制权 ......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身家3800亿!这位客家人,登顶中国互联网首富!刚捐赠5亿支持家乡教育 ...
近日,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身家达到5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98亿元),超过马化腾,成为中国互联网首富,并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位居全球富豪排行榜第20名 ...... >>
小编从梅县区委统战部获悉,在日前举行的香港2021年度勋衔颁授典礼中,梅县籍乡贤余鹏春获授金紫荆星章,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为余鹏春颁授勋衔。... >>
邓振龙:“人大代表+客家乡贤”力量助力家乡打造“客家世外桃源” ...
走进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从高处俯瞰,桃源石牌坊、迎宾文化长廊、一溪两岸及长寿公园等新地标赫然在目,村内休闲小公园、小广场环境优美,道路、绿化、路灯等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仿佛走进一个“客家世外桃源”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