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客都梅州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绽放着人文之美。 2010年5月,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梅州客家文化的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第5个获批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意味着梅州正式启动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 张弼士故居。(林翔 摄) 2017年5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7-2030)》获批实施。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客家文化为根,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了客家文化生态“美丽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全面拉动梅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客家文化保护工作也实现由以个体、局部、项目为主,向全民、全面、整体为主的方式转变,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成效,打造了“活色生香”的客家文化家园。 南口镇侨乡村通过整体盘活资源和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带旺了村里的人气。 (吴腾江 摄) 整体性保护 赓续文化基因 国家级非遗项目——埔寨火龙(吴腾江 摄) 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埔寨火龙、广东汉剧、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戏……走进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仿佛获得了一本立体的“梅州非遗手册”,我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映入眼帘。沿着参观路线深入,乡音、乡饮、乡风、乡艺、乡情、乡信等展示空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这一抹抹动人的“非遗色彩”,是世界客都的生动样本,也是客家儿女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区。(黄钰然 摄)+ 国家级非遗项目——席狮舞。(赖运香 摄) 自实验区设立以来,我市通过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构建非遗名录体系、进行非遗保护记录等方式着力抓好项目保护,推进非遗名录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7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5位,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和民俗等十大类别,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整体性保护”还给予非遗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在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有百年历史的“自在楼”充分利用建筑的区位优势和历史背景,摇身一变成为餐饮、茶艺交流的文化空间,吸引了一批批年轻人和游客前来“打卡”……这是我市通过挖掘农耕文化,调整、升级传统村落产业,提升建筑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增强社会效益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客家围龙屋、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客家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活化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保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有4367座、名人故居(旧居)422处、红色革命旧址366处、文保单位499处、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国家级古村落5处……一幅美丽的文化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活态化传承 焕发生机活力 “排排坐,唱山歌,你唱我唱大家合……”2020年8月21日晚,梅州市文化馆群星舞台歌声嘹亮,第十届山歌幼苗培训班(一年制)结业汇报晚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和喝彩。 幼苗班学员表演民俗舞蹈。(林德培 摄) 当一棵幼苗获得了养分,就拥有了成长为大树的机会;当非遗项目挖掘到了传承实践人群,也就激活了非遗的内在生命力。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自设立实验区以来,我市通过实施“种子”“枝叶”“幼苗”等工程,着力培养名师大家、骨干人才、后备人才,不断推进梅州非遗传承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各类培训学校和机构共培养人才近万名;广东汉剧幼苗班已开办3期,培养了106名学员;客家山歌幼苗班已开办11期,培养了1200多名学员,为实验区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支撑。 走进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我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映入眼帘。(赖运香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传承人梁素珍工作室。(严伟涛 摄) 活态化传承,不仅要传递好人才培养的“接力棒”,也要搭建好传承平台的“大舞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我市还大力推进传习阵地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开展非遗项目传习、交流、研究、活态展示等活动。目前,全市共统筹建设了97个非遗传习设施,其中有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基地、研究基地等设施,呈现出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让“非遗”走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创新式发展 推动全民参与 梅州省级非遗项目杯花舞《杯花声声》一亮相,就吸引住市实验小学师生的目光。(梅州市文化馆供图) 伴随着独特的曲调和锣鼓点的伴奏,梅州省级非遗项目杯花舞《杯花声声》的演员们用流畅的舞步、多变的节奏和“摇、滚、甩、打、磨、转”等敲击舞杯的技艺,在校园舞台上展示着非遗之美……日前,群星舞台大家乐——“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走进梅州市实验小学,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通过精彩的文艺表演,在小学生心中播撒下非遗传承的种子。这是我市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梅州市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的硕果。如今,非遗成果也纷纷走进校园、课堂、教材,创新体验方式,激发非遗新活力。 竹板歌走进兴宁市第二小学,并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兴宁市文化馆 供图) “手机扫一扫,非遗知识全知道”“打开非遗直播间,传统技艺重新呈现在眼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线上展区”……“非遗+新媒体”“非遗+新技术”,从触网到入网、输血到造血,自推进实验区建设以来,我市着力抓好传承传播工作,通过搭建展陈(演)新平台、创建宣介新渠道、构建传播新业态等方式对实验区的建设开展报道与宣传,不断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客家非遗文化持续传播,吸引广大市民见证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触摸梅州历史文化脉络,持续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
广东十大慈善富豪中,有2位是客家人,他们家财万贯,心系家乡 ...
广东为“粤”,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国内生产总值连续排名全国首位,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南临南海,与香港、澳门接壤,地理位置优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 >>
父爱无言,感恩相伴!客家网和《客家风情》杂志社祝天下父亲节日快乐 ...
父亲节快乐!... >>
黄伟芬说,《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是她多年以来的真实写照和心路历程,“看到三名航天员成功到空间站很激动,他们是带着我们的心血、祝福和梦想去飞行。” ...... >>
张一鸣向家乡福建龙岩捐赠5亿元,成立“芳梅教育发展基金” ...
6月22日,据龙岩市教育局消息,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向家乡福建省龙岩市捐赠5亿元,成立“芳梅教育发展基金”,助力当地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去年9月,张一鸣曾为母校永定一中捐款1千万元,用于建设科技艺术 ...... >>
在东莞有一群数量庞大、十分低调的人,他们在东莞的数量已超过60万人次!只是日常生活中很少被提及他们——客!家!人!...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吾辈自强!... >>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3日—28日(共15日) 展览地址:中国客家博物馆(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 >>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印发!梅江梅县兴宁大埔为重点保护区域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7月10日,中国女足正式公布22人东京奥运会名单,王霜、吴海燕领衔,梅州客家女足罗桂平、林宇萍、李晴潼、陈巧珠4朵玫瑰全部归位,唐佳丽、马君、娄佳慧等老将遗憾无缘。 ...... >>
展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想沾沾“牛气”的朋友不容错过哦~... >>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处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安,求得安定的生活环 ...... >>
2021年梅州市客家武术展示活动由梅州市体育局、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梅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日前,已经完成各县(市、区)客家武术各拳种视频的录制,将陆续推出各客家武术传承人的展 ...... >>
竹板歌有“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之美誉,因唱词通俗易懂、表演道具简单等特点,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兴宁竹板歌名列其中 ...... >>
近日,《推进健康梅州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在市级层面成立健康梅州行动委员会,并细化了18个专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进健康梅州行动。 18个专项行动分别是 ...... >>
梅州市“十佳乡风文明镇”“百佳乡风文明村”评选活动结果出炉啦!... >>
新鲜出炉的,梅州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6%,还有一项数据增长超100%... >>
7月27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主持召开梅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 >>
冲冠热门!这位客家妹东京奥运首战告捷!教练称赞她有客家人的韧性 ...
东京奥运会首日,羽毛球项目女子双打小组赛陈清晨/贾一凡 2-0 轻取泰国组合,获得首场小组赛胜利。这是国羽女双头号主力陈清晨/贾一凡的第一届奥运会 ......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 >>
网络时代,我们一路前行,信息安全,我们责无旁贷,网络安全,从我做起!欢迎大家参加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 >>
祝贺!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决赛上,梅州客家妹陈清晨与搭档贾一凡,获得女双亚军,为中国羽毛球队摘得第五枚奖牌。...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