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老酒长乐烧,汤坑菜脯畲坑糕。高陂瓷器石正钵,蕉岭云石五华刀。 兴宁志书记载的老酒 明嘉靖《兴宁县志》记载兴宁节序,上元节的民俗活动是“采松竹结棚,通衢缀华灯,彻夜箫鼓喧闹。屑硝黄实于竹筒,烧而出之,花藻灿烂,谓之放花架。秋千为戏,醵钱市酒肴祀神,因共馂之,谓之赏灯”,二月上戊“乡民烹豚酾酒,祭社祈谷,聚而群饮,有蜡遗风。秋八月亦如之”,端午节“饷角黍,悬艾,饮蒲酒,江浒龙舟竞渡,以效楚俗”,到了年底十二月,则家家酿酒“亲戚酒肴相馈遗”。 明崇祯年间修的《兴宁县志》记载,在县东三十里一个叫龙陂的地方有一口马料井,“石窟如斗大,泉流于窟,仅杓饮,然取之不竭。乡人以之酿酒,可久留不坏。”民间传统酿的酒是黄酒,易生酸不易保存,而用这马料井的泉水生产的黄酒“可久留不坏”,可作经年老酒。 清嘉庆《兴宁县志》记载兴宁风俗,某家若生养了男孩,都会邀请亲友聚饮,此时喝的酒是仔姜煮黄酒,名曰“姜酒”。 在明嘉靖至清咸丰的兴宁五种旧志中,对节序的记载大同小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兴宁五百年来的风俗是基本保持不变的,而“酒”则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个“酒”无疑不是白酒而是黄酒,因它是需要“酾”即过滤的。 黄酒虽一年四时都可酿造,腊冬时候酿制品质更好,冬至日最佳,谓之“冬至酒”。民国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用客家话记录客家风俗,记载冬至日兴宁各乡人都要去县城祭祖祠分胙肉,有歌谣就唱道“月尾冬至节,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齐,猪羊来祭设。就无祠堂分,去看也做得。街上十分穰,早去归来黑。……”又记述说“该日的水过好,特别过重,所以多人用冬至水来做酒。该时腊的肉,也过唔晓坏,所以冬至以后,极多人腊风肠、猪肝、腊鸭样事。”当时出版的《宁水竹枝》中,也有一首竹枝词描述县人冬天酿酒的情形:“家家酿酒趁冬忙,日汲清泉夜挹浆。先恐酿成无美味,一杯分送大家尝。” 这种冬天酿制的黄酒便是“老酒”,耐贮存,可“经年不坏”,光绪《嘉应州志》甚至说老酒藏得越久越好,“以人家久藏者为佳”。 ![]() 民国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书影 二苏笔下的岭南老酒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老酒”条目,谓老酒为“腊月酿造者,可经数十年不坏”,有“和血养气,暖胃辟寒,发痰动火”的功效。岭南人民制作老酒已有近千年历史,蕉岭县的清代方志学家黄钊说“岭南冬老酒,传自南北宋”,是有典籍可寻的。 北宋大学士苏东坡喜酒,被贬惠州时,曾亲自酿制有酒名为桂酒、罗浮春、万户春,都是仿自当地百姓的自酿酒。东坡《书东皋子传后》云“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认为饮酒固然快乐,而自己酿酒施及他人,与人同乐更快乐。他在该书卷的跋语中说,“绍圣二年正月十六日,方读东皋子传,而梅州送酒者适至,独尝一杯迳醉”。在交通不便的那个年代,梅州太守赠予东坡的酒,跨越千山万水到惠州,饮一杯即醉,当是耐贮存易醉的老酒而非普通黄酒了。在另一首《酒子赋》的序中,他又说“南方酿酒,未大熟取其膏液,谓之酒子,率得十一。即熟则反之醅中。而潮人王介石、泉人许珏乃以是饷予。”潮州、泉州两地所赠“酒子”,是酿制初熟时的黄酒,即是老酒的原浆,今兴宁也称之为“酒娘”。稍后其弟苏辙也被贬岭南的龙川县,所作《求黄家紫竹杖》诗云“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说明他喝的确实是民间百姓瓮藏的老酒了。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云“广右无酒禁,公私皆有美醖,以帅司瑞露为冠,风味蕴藉,似备道全美之君子,声震湖广。此酒本出贺州,今临贺酒乃远不逮。诸郡酒皆无足称,昭州酒颇能醉人,闻其造酒时,采曼陁罗花,置之瓮面,使酒收其毒气,此何理耶?宾、横之间有古辣墟,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味宛然,若醇厚则不足也。诸郡富民多酿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坏。”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老酒,以麦麴酿酒,密封藏之可数年。士人家尤贵重,每岁腊中,家家造鲊,使可为卒岁计。有贵客,则设老酒冬鲊以示勤。婚娶亦以老酒为厚礼。”周去非与范成大同在广西为官多年,所作《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都是全面记述岭南风土人情的重要文献,此中提及的老酒虽出自广西,而广东实也大同小异。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的循州风物中也有“老酒”名目,注语云“市酤也,腊月醖之,用罂煨熟,历夏秋味全,呼为老酒”。光绪《嘉应州志》引用此条,谓“据此,则兴宁老酒宋时已有名。吾州与接壤,故亦有冬至老酒之称。” ![]() 何绍基(1799~1873)行书作品《 东皋子传》(苏轼) 明代宫廷贡酒珍珠红 黄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中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的酒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唐代,我国先民发明了红曲制曲技术。用红曲制酒具有更强的糖化力和发酵力,酿制的黄酒呈胭脂红色,“色味两绝”,唐代诗人李贺在《将进酒》诗中就曾赞之为“珍珠红”,元代诗人杨维桢在《红酒歌》也称赞它“滴滴真珠红欲燃”。 作为岭南文化与北方酒文化结合的结晶,岭南先民采用红曲与地方特产的糯米酿制的岭南老酒,与采用小米的北方黄酒、采用麦曲的绍兴黄酒有了明显的区别。兴宁人喜欢将酿制的老酒再投以红曲、加以炙煨工艺,使酒质更加醇厚甜美,色泽鲜红,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备的食物。光绪《嘉应州志》记载本地老酒“竟有藏至三四十年”,其方法是“每岁造冬至酒时取出,参以新酒头,谓之降酒,一大瓮可添出一罂,故每年饷客不竭”,这样每年以新酿“参”入旧酿而成的老酒,“藏三五年者尚黄金色,至六七年外皆转为紫玻瓈色,饮之极似苏州福贞酒,醇美异常。” 明代有皇家贡酒名为珍珠红。吴中才子文徵明之子文彭曾任国子监博士,某日进谒内阁大臣徐阶,徐阶留他吃饭并拿出嘉靖帝赏赐的珍珠红酒同饮,文彭因作一诗云“珍珠酒赐天恩重,彩缕丝添日影长。吐握未能歌盛德,草茅何幸被余光。”嘉靖十四年除夕,嘉靖帝赐礼部尚书夏言以“秋露白”“竹叶”“珍珠红”酒各二瓶、“票酒”五瓶,名为“辞腊酒”。夏言形容这些贡酒“红滴珍珠,湛瀼瀼于秋露;清分竹叶,同滟滟于黄流。”皇恩浩荡,夏尚书连忙写了篇《谢赐辞腊酒疏》,感谢赐此醇醪,表示定会像“曲饼”一样做个良臣辅佐君王成就伟业。 由此看来,兴宁老酒真可谓源远流长了。20世纪60年代,兴宁制酒人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生产的“珍珠红酒”连获国家轻工业部质量大赛银奖、首届中国黄酒节特等奖,2006年又由商务部核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亦可谓是未曾辜负皇家贡酒的金招牌。 ![]() 炙老酒(何志林 摄 兴宁文化馆提供)
|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春山可望,花好月圆!... >>
年复一年,岁复一岁。客家人兄弟叔伯通过这种吃清明交流情感,增进情谊,承续亲情,和睦共处,友善团结。... >>
非遗动态 | 千年客家菜:从何而来,走向何方?梅州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 ...
源自传承,迈向未来,客家菜正在蓬勃发展。...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我们常说思乡,无非是思念这片自己成长的土地上给自己熟悉却又平常感觉的那些事物。而赏灯,应当也是诸君记忆深处的那一抹乡愁了。... >>
百侯龙珠灯、砂田菜花灯、五华七盏灯...我们身边的非遗“灯”节,你都了解么 ...
在客家话中,灯光的“灯”与人丁的“丁”谐音,同时灯也象征光明与希望,因此,梅州流传着许多与灯有关的习俗... >>
初见一座楼屋,按中国人的习惯,一眼所落之处,是屋檐上的匾额。匾额,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有名有姓”、有所向、有所指,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 ...... >>
自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以后,家族祠堂成为各姓族人祭祀祖先及议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
饭甑,是客家人特有的餐具,以前家庭人口偏多,耕作技术相对落后,为了节省时间和柴火,客家人煮饭往往一次煮熟,一日三餐享用。... >>
自古以来,客家人就特别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将“舅公”的地位与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来,足见“舅权”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 ... ...... >>
在丰富多彩的客家饮食文化中,艾叶经过客家人不断尝试,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美食口味。擂茶便是其中的一种美味,它的制作方式古朴而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文化的传承,这次就带大家寻味飘香四溢的客家擂茶 ...... >>
每年的立秋,客家人会打糍粑,食糍粑,迎立秋,这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蕴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立秋之时,客家人有的会上街买糍粑,与亲友共同品尝传统美食,有的拿起木杵打糍粑,迎接传统节气 ...... >>
圆圆的企炉饼,轻轻地咬上一口,松软柔韧,一股淡淡的甜味在味蕾涌动,随之而来的便是,芝麻和糖的香味。... >>
大坪,是兴宁市的一个镇,布骆,是大坪镇的一个村,与普通豆腐做出一大块后切成小方块不同,这里制作的豆腐,在制成豆腐花后,定量用小纱布包起来,并放在定制的方格里压水定型,因此被称为“包子豆腐” ... ...... >>
赣州,作为千年宋城,屏武夷翠色连闽越,耸罗霄峻峭接潇湘,有历史文化名城之誉,曰千里赣江第一城...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