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刚被各位情侣们的朋友圈秀完 七月十四“鬼节”又到了 但是客家人却在“七月十四”过节,这是为啥呢? 对于这个风俗有两种说法,一是南朝时期,听闻元兵南下入侵,客家人就在中元节前一日提前过节;二是说古时候有两兄弟在端午重阳、中元节前一日的孝心奉养传统,形成习惯后历代延续下来的。 除了传统的吃鸭子、祭祖、放河灯之外,相信在小时候都有不少长辈们都会告诉我们,“鬼节”有哪些需要遵守的传统风俗习惯,如果不注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哈哈,当然这些只是一些民间对于中元节的风俗和说法。 中元节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节日,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充满好奇和恐惧,同时应该怀有敬畏之心。所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是只要我们不做亏心事,凭借人的一身正气,也就不怕鬼敲门了。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客家人过“鬼节”的时候,需要谨记和遵守哪些传统禁忌吧: 注意举止 踏入农历七月,古人认为鬼门关大开,百鬼出游。 小时候就经常听家里说,客家人过七月十四的时候,不准去别人家吃饭,不准去别家玩耍,切勿深夜在街上“游游戳戳”(游荡)、嬉戏打闹,不要“影像”(拍照),更不要“吹牙箫诶”(吹口哨)。 切勿靠墙行走,很多故事里面都有提到,“好兄弟”(鬼)平时喜欢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七月十四如果靠墙走,这一举动容易引起鬼上身。 中元时节要避免游泳,传说水鬼会很热情,跟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就把你抬走了。 注意言行 在十字路口不要直呼姓名,晚上最好结伴出行,不要叫出同行的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给“好兄弟”(鬼)记住姓名。夜里如果有人喊你,千万不准轻易回头,要互相确认身份是不是真的在叫你,如果不遵守规矩,就会有“好兄弟”(鬼)跟你回家嘿嘿。 避免前往偏僻的寺庙、荒村、山坟等地,这些地方本来就是阴气聚集的地方,是小说和电影里面鬼故事最常发生的地方。亡灵只是在人间游走,如果在这些地方过长逗留,容易打扰他们,因为他们喜欢在荒山野岭“打斗聚”(聚集闲聊)。擅自闯入他们的领地,也有可能碰到鬼打墙。 平时容易招阴或者此时段要出差住酒店的朋友,可准备护身符或者吉祥物,以保平安。 注意穿着 穿戴方面的讲究就是,尽量避免穿着红色紫色鲜艳的衣服,特别是妖艳华丽的服饰,避免自己被“黑暗气场”缠住,导致运势不佳,霉运连连。 不可半夜晾晒衣服,传说鬼魂喜爱附在潮湿衣物上。 客家人十分尊敬祖先,客家先民们认为人逝世后“形灭神不灭”,灵魂还活在世界上。这种对祖先的崇拜,逐渐转化成了对鬼魂的崇拜。于是客家人在道家和儒家的节日上,加上了对祖先的祭祀,甚至逐渐成了中元节重点的活动。 ![]() 客家人借用儒家和道家的仪式,纪念自己宗族的祖先,慢慢“七月半”就演变成为具有客家特色的“七月半”节日。 所有关于客家人过中元节的传统习俗,流传下来的民间说法,其实都伴随着人们对已故之人的追思被代代相传,寄托着人们的无限哀思。 |
自古以来,客家人就特别敬重“舅公”(即舅舅,包括母舅、妻舅),将“舅公”的地位与天上的大神雷公等同起来,足见“舅权”在客家人心目中的至高无上。 ... ...... >>
客家家规家训是传统中国家训文化的代表,是客家人注重家教、传承优良家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处处彰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 ......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 “乞巧节”,旧时客家地区也叫“女节”,是日之夕,散居在祖国各地的客家妇女,以不同的方式举行向织女乞求智巧的习俗活动 ...... >>
“娶妻当娶客家妹,嫁人莫贪金山郎”。《中国的客家》中描述:“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中最值赞叹的一群”。时光流转,如今客家女的地位今非昔比,她们走出山道,走出田野,走出世界 ...... >>
客家女人在人伦关系的处理上,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柔、韧、刚。具体表现出充分的柔性,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出充分的韧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充分表现出的刚性 ...... >>
在客家地区,七月半一般提前一天过,农历七月十四过节。客家地区流行一句谚语:“七月半的鸭子命不长”,七月半这天客家人家家户户都要“迟”鸭吃,这是为什么呢 ...... >>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七夕的内涵不断丰富,在河源,客家人有着多姿多彩的本地习俗,大家通过对节日的庆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 >>
秋在心上,近在咫尺,又逢七夕。古代,人们总在七夕望月观星辰,盼鹊来搭桥,乞巧祈愿,坚信在这一天,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赣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迄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 ... ...... >>
长寿之乡梅州大埔县是武术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除了刘凤山派,还有黄家拳、李家教四门拳、郭家拳等十多个客家拳种,可谓百花齐放。... >>
当子女告别孩提年代,到了龆髻之年,做父母的便要送子女到学堂“破学”,也就是“进学堂”。“破学”意为打破人的原生蒙昧状态,开始学习文化知识,那么传统的“破学仪式”有哪些呢 ... ...... >>
耙头盾刀练成武学,头路拳起舞引金狮。在这次客家武术展示活动拍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客家传统武术与客家山水田园的诗意融合之深,客家先贤就地生发,延续农耕文化、宗族文化 ... ...... >>
青溪仔狮灯是花灯类的舞蹈,一九四一年春在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产生,后流传于大埔县的青溪、茶阳、湖寮等地。它吸取了大埔提线木偶的技艺,使狮与球连成一体,由1人操纵,变化出各种仔狮戏球的仪态 ... ...... >>
梅县旧时多吸水烟,把黄烟放进水烟壶里,用纸媒条点着,咕噜咕噜地吸起来。后来有了进口的卷烟,客家话叫“烟仔”,常见的有“老刀牌”香烟,后来有了国产的“美丽牌”香烟 ... ...... >>
走进客家的“精神摇篮”,探索客家文化的精髓,从这里开始 ...
在江西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是闽粤咽喉之地,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世称“客家摇篮” ...... >>
在此次武术展示活动的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七星螳螂拳和流门专拳分别获得过武术世锦赛银奖和铜奖,这两种拳术从外地传入梅州兴宁地区,延续中华武术传奇 ... ...... >>
自古以来,“红”色有 “喜庆”、“热闹”的象征,“鸡”也与“吉”字同音,有“吉祥”之意,把喜庆与吉祥串联在一起,用红色颜料将鸡蛋染成喜庆之色,则为“喜蛋”,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