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镇古寨堡分布图 平远虎踞寨 冬季来临,邻近江西省寻乌县的广东省平远县八尺镇气候更加冷爽一些,因为它背倚的赣南第二高峰、梅州第二高峰,寻乌与平远均为第一峰的项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南下的冷空气,顺着项山甑的西边余脉,向八尺丘陵地带直冲而来。项山甑余脉的南北走向,形成了狭长的巷道天险,在明末清初,甚至上溯至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八尺一直成为兵来匪往的战略要地。 1.庇护先民的神寨 虎踞寨,紧邻江西省、全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凤头村,全村共567户、户籍人口2139人。虎踞寨在当地名气很大,村中相传古时每当有匪患入侵,附近村落以鸣锣为号,携家带口上山避难,所以那座寨子当地人视若“神寨”。以前各家各户上山砍柴割草,经常光临那不太高的寨子。如今,如果不是山上设有移动、联通的信号发射塔,那肯定早已无路可走。在山脚下一家围龙古屋前询问时,村民告诉我前面就是“蝴蜞寨”,客家话“蝴蜞”就是“蚂蟥”,或者以形命名吧,后人谐音取名为“虎踞寨”。 虎踞寨虽算不上“虎踞龙盘”,但也绝非简单的寨子。虎踞寨海拔310米,寨门朝西北方向,对着村子。寨门以及寨墙均用大石块旱砌而成,显然是就地取材,时光流逝,石头的颜色已呈黑褐色,在芒草丛生的山坡上,显得格外古拙和沧桑。寨门高度2米,青砖拱成圆弧券门,宽度1.4米,有双开门设置。寨门前有一个圆弧型矮墙作拱卫,长约12米,设有射击孔。寨墙依山而建,呈圆型,周长约250米,寨内平坦,约5000平方米。据向导说,除此南寨门外,还有一个向东的寨门。因寨内荆棘丛生,徒手无法前行探究,留下遗憾。 2.山寨或建于明代 从寨子沧桑外表以及相关史料来分析,虎踞寨子可能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或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即大致距今四、五百年。 尺与江西省寻乌县(古称“长宁”)挨得近,清光绪《长宁县志》称这一带常常“盗匪出没:“(寻乌)西出龙川与兴宁通平远、汀州强寇出没之地,叶党(指叶楷起义军)漏网之余,多窜于此。”许多史料证实了客家童谣中的“平远贼多”传唱为实,平远地属粤闽赣三省交界处,明朝中后期民不聊生、流民造反,聚啸于这“三不管”地带,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清光绪《嘉应州志》转明史记载:“嘉靖时,江西闽广三省交界山谷间贼聚徒数千,流劫乡村,攻陷诸县”。 关于凤头村的百姓如何在“虎踞寨”中避难、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许多细节我们已无法考究。透过地方志中的蛛丝马迹,不难看出地寨子在兵匪交替、民不聊生的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让寨子的“使用”率非常高。 据史载:明末清初的韩光珙,家在虎踞寨脚下的凤头村,为进士、明一品大夫、琉球王韩元勋之子,考取了平远县秀才。他年少聪明伶俐,成长后落落大方。当时强盗蜂起,光珙用智慧来捍卫全族人,不让族人遭贼党毒手。有一次,盗匪首领送来假信,以官爵利诱光珙,光珙当下将此信烧了,并将来人驱逐出境。他大义凛然、不向强盗屈服的爱乡情怀,为后世人传颂。 沿时光隧道上溯至明朝初期的洪武年间(1368-1398),八尺有一个叫张广当的恩贡生,其匡扶正义、勇敢擒贼的事迹被录入清嘉庆《平远县志》,文字并不艰涩,兹录如下:张广当,字景昌,九乡人(九乡,今八尺镇),恩贡生。洪武初龙川首周三猖獗。昌率男子达及子贤聚义民堵拒,生擒贼首,并获邝子安等五十余人,乡邑以宁,人咸推其义勇。 我在行走平远许多的山寨中,深切体会到:能在兵匪为祸的年代,聚财集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结寨自保,往往就是一个人文蔚起的地方。如张广当擒贼除害、韩光珙“出智略捍卫全族”,大智大勇受到族人的推崇,这正是1500年前客家先贤程旼率族南迁到平远后传播中原文化、以德化人的结果,也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平远抗元留下“舍生以义”的精神影响。 正德十三年,南赣巡抚王阳明剿龙川三浰贼凯旋时,思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于是,开始了办书院、兴社学教化百姓,以“致良知”“知行合一”教谕淳化社会风俗。虎踞寨所在的凤头村,正是受王阳明“教化”修成正果的村落,代表人物明朝进士韩元勋。 韩元勋故居“进士第”坐落虎踞寨西侧的炉形山下。崇祯十年(1640),韩元勋中三甲第二百三十八名进士,为开县后第一位进士。韩元勋身处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少年以“文不惊人志不休”自励,一生践行精忠报国志向。年少时游学于江南,交学士名流、访名师攻经史,27岁中举人、32岁中进士。曾出使琉球国、任浙江道监察御使。他披肝沥胆、体察民情、惩腐肃贪,政声卓著。崇祯皇帝封韩元勋为琉球王,册封蕲阳王,晋阶光禄大夫,给一品服俸,赐给诸侯宝剑。风雨飘摇的明末,他矢志反清复明、体现了高昂的民族气节,被后人所景仰。 凤头村自韩进士以来,后世韩氏亦人文蔚起。据《平远县地名志》记载有:清代浙江清溪县知县韩秉乾、河南省汤阴县知县韩一璇等。 平远古寨堡名录 1.差干镇:牙子寨 五指石兵寨 湍溪碉堡 差干碉堡 2.仁居镇:蓝杞寨 长兴寨 南山寨 新娘寨 鹅石寨 宝珠寨 花苑寨 牛臂山战壕 杨梅石寨 3.八尺镇:高堂寨 虎踞寨 梅龙寨 磨石寨 寨阳寨 4.中行镇:摸栏寨 5.河头镇:青山寨 6.上举镇:棋盘寨 红岩寨 仓子下寨 7.泗水镇:梅畲碉堡 8.东石镇:尖山寨 马山寨 9.大柘镇:石龙寨碉堡 10.石正镇:南台山寨 担杆寨碉堡 11.长田镇:桌子寨 12.热柘镇:金鹅寨 |
梅州这个县原来属江西,因福建、江西两地而得名,后来才划归广东 ...
广东共有21地级市,是我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其与福建、江西两省相交之地的地级市为梅州市,而梅州市与闽、赣两省均相接的辖县为平远县。平远县,不仅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其县名也因闽、赣两省各一县而得名。 . ...... >>
所谓“填不满的昭通、搬不完的叙府”,川滇贸易的兴盛,推动了金江下游社会经济的变迁。... >>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下辖县,位于河源市东北部,全县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总人口98.66万人,有海外华侨34.1万人。 龙川县历史悠久,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 >>
厦门市西北群山连绵,有不少山间盆地,散落着同安区莲花镇的一些村庄。蔗内村位于莲花镇西部的一个狭长山谷,像是一个死胡同,北有雄伟的莲花山,南为高峻的大企山,西部是金光湖所在的崇山峻岭,翻过去,就是漳州长 ...... >>
蔗内盆地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宛如世外桃源。内庵溪流过南山村陈余宗祠前数十米,就与自北而来的砖埕溪交汇,然后继续东流。双溪交汇处,有几块巨石,是号称“石牛吸水”的风水宝地。巨石上有座名叫保德岩的小庙,主 ...... >>
在赣州城区龟角尾公园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有尊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这尊鼎,随纪念坛一起落成于2004年11月19日。... >>
朱家教拳是典型的客家拳术,广东十大名拳之一,为清末广东五华楂水区乌石头乡朱黄二首传。朱家教拳也有一种说法,寓为“不忘明太祖皇帝朱洪武”之意 ...... >>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其中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当属梅城,再具体点便是“一城两坊”(即嘉应古城与攀桂坊、望杏坊)。梅城自南齐(479—502年)设程乡县以来,一直都是县治、州治的所在。在这里,记录着客家 ...... >>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行军途经宁化,写下了光辉词章《如梦令·元旦》 ... ...... >>
松口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是闻名中外的侨乡。松口人的先祖,大多是在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之后,辗转来到福建宁化,再迁居到梅江之滨的松口。随着大批移民的到来,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明和传统文化,也被带 ...... >>
虔州,仿佛是坎坷旅途的一处驿站,温暖了苏轼凄苦的谪途;也仿佛是载梦的归宿,让苏轼回归安定。温润的空气滋养着苏轼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满目的胜境熨贴着苏轼那颗饱受磨难的心魂 ...... >>
兴宁境内没有大山大河,现在一说起兴宁的山首先想起的必然是神光山。那么,神光山是因何得名、因何有名的呢... >>
当年摧不垮、打不掉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在这个客属地区,快来一探究竟 ...
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为了沟通中央苏区和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建立了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
客家人的精神影响了很多在深圳打拼的人,拼搏进取、勇于创新,为每一个了不起的客家人鼓掌!...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祠堂,是我们大家的祠堂,愿每一个回得去的故乡都有一座祠堂。祠堂若在,家族必兴!...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