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国家级非遗丨客家匾额,爬满记忆的乡愁~

民居 | 2021-9-23 09:55| 查看: 3375| 评论: 0| 原作者: 网络
摘要:   初见一座楼屋,按中国人的习惯一眼所落之处,是屋檐上的匾额匾额,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有名有姓”、有所向、有所指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  匾额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装饰物,一般悬 ...

  初见一座楼屋,按中国人的习惯一眼所落之处,是屋檐上的匾额匾额,为一座建筑开篇、点题“有名有姓”、有所向、有所指领悟了匾额,便是遇见了一座建筑的灵魂。


  匾额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装饰物,一般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亦常见于厅堂之上,或见于亭台水榭,功能不尽相同,反映了建筑的名称和性质,是人们用来表达喜好、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形式。可以说,匾额是中国古典文化一个灵动的缩影,是建筑物的灵魂和眼睛。


  客家匾额“有院就有门,门上就有匾。”客家门匾习俗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继承汉人中原匾额文化后,逐步形成的内涵丰富、样式固定的文化现象。一般在长方形匾框上,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题写其上(通常为4字),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


  2014年11月"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7年9月2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在会昌县古坊村举行了古坊传承基地集中挂匾仪式

  客家匾额来源客家的祖先受到“厚本抑末”或“重农轻商”的儒家思想影响,非常重视教育,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大力推崇耕读文化。客家匾额习俗从形式上是由民间姓氏的“堂匾”演变而来,内容上是随南迁的汉民由古代仕宦的“阀阅功状”演变而来。

  因此,客家祠堂家庙横梁与檐顶之间都挂有匾额和楹联,除了一部分是颂扬先人辉煌的功绩外,大多是考取功名后炫耀族人举业和仕途的匾额。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牌匾已经消失了。而在客家地区,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门匾。

  很多外地文化人来到客家地区,就会为这里的门匾种类之多和分布范围之广所震撼,并称赞这些乡村门匾是一座为世罕见的无墙的客家文化博物馆,是一道宏大的内涵丰富的的民俗景观。


  客家匾额表达了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和欣赏趣味,反映了当时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研究客家文化难得的实物资料。

  每一块客家门匾都是一套“微型族谱”,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客家人尊宗念祖、家族兴旺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家族史、客家迁徙史和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门匾就像一根红线,把同宗同谱人的思想感情连接在一起,不管是否相识,只要一看见门匾并能道出世系源流,就会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有宾至如归之感。

  每一种匾额都代表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如:
  ▲“门楣匾”彰显了宅主的家世家风、政治地位、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
  ▲“堂号匾”是客家人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功名匾”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为本的精神;
  ▲“商号匾” 则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反映了客家人在崇文重教的同时亦官亦商或亦工亦商等。


  如今,门匾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遗迹,而牌匾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含的信息对于研究客家人的民俗、教育、文化起到非常珍贵的文物价值。
  客家门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堪称客家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匾额文化在会昌得到传承

  近年来,会昌县十分重视赣南客家匾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兴建了面积150平方米的“百匾堂”,成为该县首个专门展览匾额的场馆。该县匾额习俗以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的方式,标榜和称赞受匾人的嘉言懿行与优秀品质,重新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对热心公益事业的,为家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取得博士学位的等等,宗族理事会都会赠送匾额给予表彰。此外,在客家姓氏接谱活动中,外地宗亲往往会通过赠送匾额以示庆贺。匾额习俗获得了新生命,赋予了新内涵,经历了一千多年传承发展的匾额习俗,代代传承,历久弥香。 

匾额榜书进校园活动走进会昌县第四中学。(资料图片)

  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作用,让赣南客家匾额文化重放异彩。传承人肖天长从1980年起,就开始学习匾额制作技艺和匾额习俗,做到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成为声名远播的“制匾名家”。肖天长还被会昌县教育局聘任为全县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向广大学生讲述匾额习俗和匾额故事,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深受全县中小学师生欢迎。从艺30多年来,肖天长一直致力于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匾额制作,自制木质匾额300余方。他所制作的匾额以端庄厚重、古朴大方等特点,受到赣、闽、粤客家人的青睐,甚至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也慕名前来求匾。他帮助徒弟肖伟明开了一家广告店,主要从事各式匾额的制作,师徒俩联手推广普及匾额文化。

制作匾额
挂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集体、国家客家门匾都是一部极好的国情历史文化教材爬满记忆的乡愁值得人们去探究和深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