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勾浮云隐青日,更添霁雾遮旧瓷。 但看晓风红叶里,微朦初雨绕花枝。 古人常用诗句赞咏青瓷,称其釉色之美如云隐日,似雨浇花。而出产于梅县水车窑的瓷器除了其迷人的釉色和漫长的历史外,还独有一丝传奇的色彩。 源远流长 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水车窑于南北朝后期至唐代初期创烧,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其窑址约有7处,主要分布在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水车镇瓦坑口一带。 ▲水车窑瓷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冠绝唐朝 水车窑产品釉色青莹,如冰似玉,胎质坚硬、厚实,胎色多呈青灰色,深灰色或灰白色。其凭借釉质釉色冠绝唐代诸瓷,傲居唐代广东各瓷窑之首,那青翠娇嫩的釉色和温莹似玉的釉质,只能用“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来形容。 其釉色分为湖水绿色,豆绿色、黄绿色、艾色等,并有褐色的紫衣釉品种,无论何种颜色均朗润清淡、气韵天成,其中以湖水绿色最为出彩,比之唐越窑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及后世宋代的盖世名品龙泉窑的粉青釉亦毫不逊色。 其釉质分玻璃质感和半透明釉,并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开片纹和不开片纹两种。开细片纹者,如宋代哥窑的鱼子纹。釉厚者如厚冰堆积、晶莹剔透。综合实物表明:水车窑大多以玻璃釉为主,上品者如琉璃,似玛瑙,观赏价值极高。 ▲水车窑瓷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唐代水车窑的青瓷制作技术和窑炉选型等方面皆十分先进且极富创新改革精神,当地工匠积极吸收唐代同时期各地陶瓷最先进的技艺和经验,同时大胆借鉴国外金银器的造型,使产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创造出具有外域风情的瓷品,有些技术沿袭至今还在使用。 唐代水车窑烧制的产品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有碗、碟、杯(盏)、壶、鼎、盂、军持、罐、炉、瓶、灯、灶、砚等等。从陶瓷的功用来考察,这些种类可分为祭器、明器、实用器三大类;基本能满足唐代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祭礼、葬礼等所需,并有批量销往海外市场。 千年魅影 把时光的镜头拉到1998年,距离印尼爪哇海峡的勿里洞岛以北4海里的海床上,一名正在海底采集海参的渔民,突然踩到了一堆埋在海泥中的瓷碗和瓷罐。很快,德国打捞公司就获得了印尼政府颁发的打捞许可证,并在当年9月开始,打捞出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 打捞出水后,发现沉船内装载的文物极为丰富,绝大多数为中国制造生产。据考古学家估计,出水文物几乎都是来自唐代中国的瓷器,出水后完好无缺的瓷器约有67000余件,其数量之巨,举世震惊。其中多数瓷器是产自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窑系窑。而在广东窑系窑当中,就有百余件精美的梅县水车窑产品。 要知道,这艘因在打捞点附近有一块巨型黑礁石而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已在海底里足足沉睡了1200多年呢! 沉船被打捞前,船体上覆盖着约1米厚的海泥和数个庞大的珊瑚群,船身被埋在海床下约1米处,船内不少瓷器全身都长满了海藻和珊瑚。譬如出水的越窑青瓷等瓷窑制品就因海水浸泡冲刷千年而失去光泽,甚至露出胎骨,两百多件越窑的碗、盘、熏炉大多都釉色斑驳,面目全非,因被千来年海水盐分的腐蚀,釉面更是一片毛糙,令人扼腕长叹。 ▲沉船出水瓷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然而梅县水车窑产品在出水时,却奇迹般毫发无损,成为了沉船上最为精良的产品! 考古人员只要用海绵稍加擦拭,水车窑瓷器的釉光就跟刚烧好的时候一样明亮,色彩鲜艳,釉色如新,宛若刚出窑炉!由此可见,作为外销输出的梅县水车窑瓷器,其质地之美、技艺之高可谓是全场MVP! 尾声 作为水车窑的故乡,梅县在唐代时称程乡县,处于粤东内陆,山高水长,山路崎岖,陆路难行。但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客家先民却以无比坚韧的毅力,通过梅江水网交通,或是逆水而上,通过东江通道外输,或是顺水而下,通过韩江通道输出。他们怀揣着精美的水车窑瓷器,从偏僻的小山村出发,吞风吻雨,穿越南海,跨越印度洋,来到了遥远的阿拉伯,甚至是东非地区。他们欺山赶海,阅丝路绵长,他们背井离乡,通万国之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梅县水车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所有客家人更应坚信,梅县水车窑,不仅因“黑石号”沉船的发现而重现璀璨光芒,更会在客家人的积极宣扬、合力保护下浴火而生、乘水而兴! ▲青釉瓜棱水丞(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青溪仔狮灯是花灯类的舞蹈,一九四一年春在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产生,后流传于大埔县的青溪、茶阳、湖寮等地。它吸取了大埔提线木偶的技艺,使狮与球连成一体,由1人操纵,变化出各种仔狮戏球的仪态 ...... >>
琴江两岸,处处曲声,浓浓戏韵。...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
广东汉剧《山乡酒事》参演!“中华颂”第十二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线上“云展 ...
2021年11月28日至12月15日,“中华颂”第十二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进行线上“云展演”... >>
客家凉帽,是张氏客家人从福建长汀府祖传下来的老手艺。... >>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大埔县篇( ...
大埔县民间雕塑主要是木雕,该工艺是一项民间传统美术。... >>
东河戏是长期流传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区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土法造纸是客家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里面蕴含了古老而珍贵的文化信息,我们必须让这种饱含人文气息的技艺传承下去!”... >>
采茶戏被赣南乡亲们誉为 “一年四季都在盛开的山茶花”。... >>
东莞樟木头:传承客家麒麟文化,一项目获评省“非遗进校园”精品案例 ...
让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年轻血液,这也正是麒麟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
定南当地有个习俗,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传承至今,长盛不衰。... >>
年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祭门之习俗。两宋时称作“纸画”,明叫“画贴”,清道光年间始称为“年画”。中国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民间古老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品之一 ...... >>
历经千百年孕育,梅县区松口镇,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远涉重洋的第一站,有着“自古松口不认州”的盛名。作为客家山歌中典型代表的松口客家山歌,便是从这里开始孕育,开始流传 ...... >>
海内外同胞齐“打call”!客家三宝亮相山西卫视演唱原创新客家山歌,快点进来听 ...
4月9日晚,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十周年特别节目如约而至。节目中,我市客家三宝组合作为第二组民歌传唱人登台亮相,精彩演唱了原创新客家山歌《古老山歌唱起来》 ...... >>
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龙南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与管理纪实 ...
龙南市拥有7个中国传统村落和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市级非遗名录项目18个。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7个,非遗传 ...... >>
舞狮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分为北狮和南狮两派。其中,南狮又被称为醒狮,集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共有1500万客家人散居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醒狮文化也随之风靡全球,成为 ...... >>
数百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 ...... >>
2022年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公布项目共115项,其中,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3项,对前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72项进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