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经数百年积淀,古老而独特的东河戏

文艺 | 2022-5-25 16:46| 查看: 718|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摘要: 数百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 ...
  东河戏,是赣州市东河片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2014年11月11日,东河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嘉庆年间,赣县白鹭村人钟崇俨在浙江嘉兴任知府,喜爱戏剧的他纳了一位昆剧演员为平妾,在府中自建了一个昆腔班。道光元年,钟崇俨因老母病重辞官,携自建的昆腔班回到故乡。其母王太夫人喜欢看戏,但听不懂昆腔,于是钟崇俨指导戏班将南昆和本地高腔融汇,形成最初的东河戏。



  东河戏历经数百年的积淀,文化艺术价值十分突出,连台大戏古朴雄浑,气氛热烈,保持了人声帮腔的特点;昆腔曲牌,笙簧同奏,细腻典丽,世称“赣昆”;乱弹腔,板式多变,繁音急弦,可与高、昆二腔竞相媲美。被誉为是研究南方多声腔剧种的“活化石”,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花部艺术宝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戏剧的发展。赣州在原来民办剧团的基础上,组建了赣州东河戏剧团,1960年升格为江西省赣剧院四团,东河戏成为赣剧的四大流派之一。一年后,剧团改名为赣州市赣剧团。


  改革开放后,东河戏剧团得以恢复,戏剧市场也一度繁荣。但20世纪80年代后,各种新娱乐方式日新月异,戏剧演出走到谷底,1988年公立的东河戏剧团解散重组。

  一批东河戏的老艺人不甘就此结束,他们组织业余剧团继续在民间演出,为了把东河戏发扬传承下去。古稀高龄的马玉兰毅然挑起了传承发扬东河戏的重担,2021年被认定为市级传承人。


   

  “开山字”是东河戏武戏人物的成套动作。马玉兰反复琢磨将“开山字”的动作和东河戏音乐融入广播体操,编成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时髦的东河戏韵律操,让人民非遗大众共享。



  自2006年以来,赣县区文化馆积极组织开展东河戏传习、排演抢救保护工作,组织经常性公益性演出和进校园活动、收集整理、编辑东河戏书籍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百年来,古老而独特的赣县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如今,古老戏曲东河戏在我们眼前依然光鲜照人,在无数人的努力下依然得以传承保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