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南,字九香,今天的很多松口人感到陌生的名字,然而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李九香在松口镇乃至嘉应州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富商、慈善家、乡绅……在他身上有许多响亮的标签!还有李九香家族的后人,在古镇松口的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 ![]() 1830年,随着松口镇盘龙村传来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家人给他取名李九香。现在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生活的情形,只知道李九香17岁时,刚完婚数月就必须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和许多邑人一样,他跟随水客到南洋谋生。 ![]() ![]() 南洋之路并非坦途,七日七夜水茫茫,要面临许多未知的危险,但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的梦想,强烈的愿望驱走了恐惧和劳累。 ![]() 初到南洋,李九香从最辛苦的苦力活做起,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坚毅和灵活的头脑,积累一定的财富之后,开设三盛号油米行并代理美孚洋行业务,经过数年的精心经营,成为当地有名的油米大王。 ![]() 李九香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到:“余颇蓄资财,然有田数百亩,有屋百余椽……”据当时的资料记载,李九香家族购置的田产已经鞭及松源等周边乡镇,富甲一方! ![]() 李九香成为一介富商之后,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品质,热心公益事业,对家乡怀着深厚的感情。 ![]() 松口官坪村与车田村、大涧村仅一河之隔,从前搭建有简易的木桥,每逢河水上涨时木桥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给周边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且这是旧时周边百姓通往福建永定的必经之路,乡人拟筹措经费用石板代替,无奈造价高昂只得作罢。 ![]() 李九香获悉后慷慨解囊,主动承担了造桥所需经费的绝大部分,建成后取名“广福桥”,意为连接广东、福建两省之桥。据《广福桥碑记》(由清末翰林、光绪嘉应州志总篡、黄遵宪同窗、松口人温仲和所撰)记载:“至始终以财事相济者李君九香为多。”李九香住家在盘龙村,广福桥所在的位置并非其必经之路,却能大解珠囊,令人钦佩。 ![]() 李九香热心公益,常常一掷千金。松口名士饶芙裳评价:“吾乡李九香封翁,乐善好施,生平义举,小或捐金数千,大或捐金盈万者,不胜枚举。”他捐建上坝头挡水坝,造福当地百姓;捐店租作为松口育婴堂经费;捐田租作为梅东书院的经费;捐款为福建峰市购置救生船;嘉应州水灾,五华百姓损失惨重,他捐款疏解民困。 ![]() 李九香的义举获光绪皇帝嘉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和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嘉奖“流泽孔长”,现在李九香祖屋上仍使用“流泽孔长”作门楼牌匾。 ![]() 李九香出人头地之后不忘乡梓,为公益事业仗义疏财,对于名利却看得非常淡,正如他自己说的:“善为人知,不是真善。” ![]() 李九香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老家盘龙村大屋旁兴建“南香书室”,聘请当时大名鼎鼎的翰林温仲和、进士丘逢甲、举人饶芙裳为家庭教师,教育族中子弟读书。 ![]() 李九香虽然经商发家,但对教育投入和重视程度远远超出想象,这可能与他幼时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孙李柏存赴日本留学前,李九香曾对他说:“勿念我,学业未成,不必归里也。” ![]() 张榕轩故居幹荫堂一角 李九香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就是他一生慕贤惜才,爱才若渴。在印尼一带提拔过不少亲友、乡亲。同为松口人的东南亚富商张榕轩、张耀轩兄弟,初到印尼创业之时,李九香见其才华过人,慷慨资助张氏兄弟另行创业。后张氏兄弟又经张弼士提携,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华侨财团之一。 ![]() 李九香于1898年在南洋逝世,享年68岁。松口百姓为缅怀李九香的善举,在上坝头兴建李九香纪念亭,后在文革时被损毁。 ![]() 李九香元配沈桂,松口镇中井乡人,德行亦如其丈夫,常将积蓄用于公益,弥留之际将儿子叫到床前说:“吾善愿未终而天夺我魄,我死,尔辈当节衣缩食,力行善事以慰我,毋懈也。” ![]() 李九香生有七子九女,后人如今散居世界各地,包括北美、欧洲、东南亚、国内等地,值得一书的是其孙李柏存是早期同盟会成员、侨领。先后就读于两广警察学堂、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期间,历任广东都督府教育司科长,广东遂溪、文昌、新兴、连平等县县长,广东省参议会一、二、三届省议员等职。 ![]() 李柏存之子李蔼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弃医从戎,舍身为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蔼主动请缨,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上海南翔洛阳桥附近的鏖战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0岁。现在松口中山公园内的洛阳桥就是为了纪念李蔼烈士而兴建。 ![]() 李九香家训中有两句:“读书穷理,志圣经世。”警勉子孙读书要追求真理,做人处世要效法圣贤。读懂了这两句家训,就不难理解李九香及其后人前赴后继,以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为已任的家国情怀! |
史上最年轻的翰林,曾受孙中山委托,享受过党的至高礼遇,是咱客家人 ...
在这历史的重要关头谢远涵选择的是民主政权。他的作为对当时赣州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冯剑南(1911—1961),泰国华裔作家,笔名苏南,祖籍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大铜盘村。... >>
李火德传奇:唐高祖裔孙,生于客家祖地,子孙繁衍昌盛,后代名人辈出 ...
李火德是个传奇人物,具有非常的民间色彩。... >>
走在时代前列!这位客家人曾被日本历史学界誉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
黄遵宪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一员推动改革的干将,一个诗界革命的巨子。... >>
在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张民达、叶剑英率领第八旅赢得了言岭关大捷的胜利,并参加围攻惠州战役。... >>
学成报国,教书育人;热心公益,爱乡爱家,这个客家人值得敬佩 ...
潘汝瑶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以教学收入养家糊口,可谓两袖清风,毫无积蓄。... >>
梅州籍乡贤黄浩逝世,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
黄遵宪不仅是晚清诗歌创新的代表人物,还是近代中国有作为的外交家与维新改革思想家。... >>
王利亨(1763—1837),家名襟量,字汉衢,号竹航,又号树山、寿山。广东梅县松源镇园岭村人,在当地王氏中排行第十七世。清朝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西广灵县知县、襄陵县知县、忻州知州。政绩卓著,诗歌、绘画 ...... >>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州人。他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校长。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筹办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林风眠是中国近现代 ...... >>
黄遵宪,客家人的骄傲,近代中国诗界领袖,走向世界第一人 ...
黄遵宪是小溪唇的“魂”。“达则兼齐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黄遵宪出使国外,竭力维护华侨在权利;返回故里,学陶渊明结庐人境,但终于做不成“田园诗人”。他写的“己亥杂诗”,处处流露出忧天悯人的伤感与慨叹 ... ...... >>
梁伯强从事病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40余年,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家,他勇于探索,辛勤努力,热情认真,诲人不倦。... >>
追忆林梦薌、林百举伯侄这段办学故事,足于启迪和教育后人,弘扬客家人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
他曾担任广东省作协主席等职务,一生钟情文学创作,出版众多著作,以独具一格的文风饮誉广东文坛,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保持高雅情愫。...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