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永定区司法局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深植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客家家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运用到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打造“148”“客家枫桥”调解品牌。自2016年将客家家训融入调解工作以来,全区运用客家家训化解矛盾纠纷3521起,占全区调处纠纷总数的41%,调处成功率达100%。 将客家家训植入人民调解 1.深挖客家家训法治内涵 组织开展“我的家训家规”“我的家风故事”“十佳优秀族规家训”等征集及评选活动,发动全区干部群众挖掘蕴含法治思维的家训、山歌、典故等特色文化题材,深度挖掘客家文化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寻找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平安文化的结合点。 2.强化客家调解队伍建设 近年来,永定区优先从村“两委”干部、综治人员、志愿者中,挑选熟悉客家家训和热心服务群众的人员,组建“客家调解员”队伍。他们遍布在村组、奔走于乡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通了法律服务在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3.客家家训贯穿调解全过程 永定区司法局拓展调解思路,采取“发放一份家训宣传单、组织一次家训家规学习、邀请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参与调解、制作一份含有家训的调解协议”的“四个一”工作法,把“运用客家家训调解矛盾纠纷”贯穿于人民调解全过程。 将客家家训植入人民调解 1.搭建平台,运用客家家训助力调解 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个人魅力和丰富经验,建成了5个“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用家训解开当事人心结。培丰“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就运用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为;敬老尊贤敦亲睦族,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的黄氏家规家训,化解积怨,成功调处一起时间跨度长、涉及土地和山林面积大、情况复杂的家庭纠纷。 2.组织学习,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通过邀请区委党校客家家训研究员做专题讲座,前往客家家训馆实地参观,组织“土楼司法行政·学习讲坛”等方式,让人民调解员深入学习客家家训平安和谐元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调解员灵活运用“和贵、向善”的客家家训,倡导丧事简办、民俗不办,依法支持和配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劝导5起丧事简办,促进了和睦的社会氛围。 3.加强宣传,浓厚亲民感情 编制《客家家训》等平安文化宣传普及读物,在“法治六进”活动中,加强客家家训宣传,把法治与德治、法规宣传与家风教育结合起来,让人们更了解客家家训和谐文化。同时,加大调解案例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客家家训治理功能的认识与认可。 用客家家训推进基层治理 客家家训传承着古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仁爱礼仪之道,促进当事人自我约束,有利于推进纠纷自治。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抚市镇黄氏宗亲因其祖上房产拆除款分配问题产生纠纷。该旧房历史复杂、恩怨诸多,调解难度大。客家调解员通过深入走访,调查该房产归属、理顺产权归属的变更和转移历史、厘清当事人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黄氏族规“敬祖先,孝父母;睦宗族,敦礼让;守本分,杜异教”,劝导当事人,最终使各方达成一致。 2.以崇法尚法推进法治 永定客家祖训家规秉承儒家思想,教诲子孙后代团结族人、和睦乡里、诚信守法、戒斗息讼,增强村民自我道德约束能力,与法治的功能不谋而合。如,王氏家训“务勤俭 戒斗讼”,卢氏家训“和乡党以息词讼 读法律以警愚顽”,江氏祖训“言忠和笃 诵法自圭”等。通过这些家训,让群众自觉形成尊法守法、崇法尚法的良好风尚,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3.以道德教化推进德治 抚市镇发扬里兴村传统文化,发扬蕴含着书香家风、崇文树德、耕读传家、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家风、家训,依托当地“和气做人”思想,创立了“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使一大批纠纷当事人深受感触,握手言和。各乡(镇)、村(居)深挖本地丰富的家训治理经验,强化道德教化,用身边的家训引导群众。目前,永定全区设立了300多个法治宣传阵地,以好家风、好作风引领崇德尚法的社会风尚。 “永定客家祖规家训是历代客家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多年来一直维系着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秩序。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用百姓的话为百姓说‘法’,更具柔性和温情,有助于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永定区司法局局长林松江如是说。 |
愿客家学子继承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不负韶华... >>
用传统标记历史,籍回望致敬未来... >>
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传播发展的原乡故土... >>
以党建“东风”促侨建“果实”,梅州市侨联开展“侨心永向党 喜迎二十大”活动 ... ...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侨胞用脚步丈量梅州,进一步认识家乡,感受家乡的发展... >>
喜报!《客家,回家》上榜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
以音乐的形式,讲述黄河故事,弘扬中原根亲文化,表达客家人对祖源地洛阳深深的故土情结。... >>
强化客家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持续发力、热度不减...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8月11日下午,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宋才华一行在前往香港、深圳、南沙调研考察后,立即赶
“成都东山的河源客家人”之一洛带镇 张氏是该镇第二大姓,有1600余人。入粤始祖张清贵和张参。张参后裔于明嘉靖2
习近平总书记:你们客家人很好的!中央为了表扬港澳各界为国家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贡献,2018年11月12日上午,习近平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