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河源客家风味预制菜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河源市首家预制菜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将结合河源农特优产品和菜品,打造深受大众认可的客家风味预制菜品牌。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推进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1、校企合作共研客家风味 近年来,预制菜正成为当下食品产业风口,迅速走上大众餐桌。据统计,上半年河源市预制菜总产值约2.3亿元,有效拉动了经济发展。今年5月,我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成立,河源以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我省7个预制菜研究分院之一。 河源客家风味预制菜研究中心由河源技师学院和河源市惠到万家实业有限公司联手共建。据了解,河源技师学院依托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创新“大师工作室+企业+实习”和“体验中心+企业+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进“粤菜师傅”培训教材、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为预制菜研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撑。河源市惠到万家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河源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联盟企业,一直致力于发展“三农”产业。 研究中心成立后,校企双方将在“预制菜”食品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大赛活动等方面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结合河源农特优产品和菜品,双方还将在产品特色、品质、标准上齐发力,对客家风味预制菜的菜品研发、烹饪技术、质量控制、营养及标准化等进行研究与创新,把河源的优质水源、优质农产品和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加以融合创新,研制出大众喜爱的口味,打造大众认可的客家风味预制菜品牌。 2、立足河源打造预制菜新IP “研发中心的成立,将为河源客家预制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所博士杨怀谷认为,作为广东三大菜系之一,客家菜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大众消费群体,是“粤菜师傅”工程的重要环节。他建议,研究中心既要承接传统后厨加工的美味,开发出更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类,又要做到单一类商品之间在口味上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预制菜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如何更充分发挥河源客家风味预制菜研究中心的功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研究中心应立足河源市现有资源,创新研发独具客家风味、万绿风情的新菜品,打造新IP,让河源预制菜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吸睛”“圈粉”,成为品牌;政府、行业、企业、研究机构、院校等携手并进,才能做出成效;河源技师学院可以借势而为,将预制菜制作纳入课程体系,培养预制菜产业高质量人才;校企共同开展预制菜研发培训,培育新农人,推动乡村振兴。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截至今年9月中旬,全市各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568场次,参与学生人数达38.8万人次... >>
这地方厉害了,“工业+客家文化旅游”还是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 ...
历经两年多的时间, 打造一个集生产与工艺展示、观光、购物和客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 >>
200年前,生活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的客家人衣食住行是什么样的?... >>
层层叠叠的梯田,黄绿交错,微风吹过,翻起层层金色稻浪... >>
16年的生活还让她深深爱上了客家文化... >>
全能战士黄思静 一马当先... >>
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挖掘洛带客家文化...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