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梅州丰顺县埔寨镇在火龙广场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烧火龙”表演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万群众观赏,以及各大媒体记者、摄影爱好者的关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万人空巷。 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2008年,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地村民在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岁岁平安。 ![]() 晚上,小编在埔寨镇看到,街道早已挤满前来观看烧龙的观众,火龙广场已经布置完毕,烧火龙、燃放烟花的各项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据悉,今年元宵节,埔寨镇一共制作了2条“火龙”。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该镇火龙广场上早已经人山人海,期盼着烧“火龙”精彩上演。 ![]() ![]() ![]() ![]() ![]() ![]() ![]() 晚上8点整,活动正式开始,火缆队、喜炮队、锣鼓队引出“火龙”,绕场三周,金龙出洞”,向观众致礼。 ![]() ![]() ![]() ![]() ![]() ![]() ![]() ![]() ![]() |
客家妇女几乎把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她的家庭和子女,她们的勤劳刻苦与坚毅节俭,充分体现在客家服饰... >>
出谱牒之曰,贺宾族属云集、祠堂内张灯结彩,省牲祭祖、叩拜祭谱、分火发烟、发粮赠香、盛宴酬宾,鼓乐齐奏... >>
高陂迎景历史悠久,已成为大埔县有名的民间文化活动项目之一,载入了大埔的史册。... >>
要问客家住哪里,逢山有客客住山... >>
冬头帕一般是客家妇女自制自戴。... >>
凉帽又称凉笠,客家方言称为“笠嫲”,是客家妇女外出时用于遮阳、防沙的头饰。... >>
绣花帽是一个概称,不是某种帽式的专称,客家人统称绣满纹样的童帽为绣花帽,或直呼为花帽。... >>
关注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习俗!... >>
元宵节,古代又称为元夕、元夜和上元节,梅州地区俗称“正月半”或“月半”。在梅州地区,元宵节活动并不单单指正月十五那天,因为活动较多,一般都要延续好几天 ...... >>
因客家话“壶”以“福”谐音,“百壶宴”又称为“百福宴”,几百年来当地百姓承袭着这独特的活动,表达了祈求新年福气满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愿望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