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岭南,“南国牡丹”香飘羊城。 3月11日晚,新编大型汉剧《王昭君》在广州巡演,次日直奔福建龙岩,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走亲”如约开启。 文化走亲,越走越亲,广东汉剧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立足本市域、面向闽粤赣、瞄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在剧目创新上持续发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使“客家人的大戏”从梅州走向世界。 当前,“文化之乡”梅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奋力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特别是在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以文化软实力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绽放客家文化新光彩。 底蕴与传承 汉剧文化融入湾区引起共鸣 当晚广东粤剧院座无虚席,舞台场景伴随剧情不断变换,音乐声此起彼伏,《王昭君》精彩上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南方地区最优秀的戏剧之一,被誉为“南国牡丹”。 《王昭君》是广东汉剧实施振兴发展规划后,精心创排的一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既有传统典雅的舞台呈现和集中巧究的人物设置,又有寻求格调创新的艺术跨越,赋予人物新的思维和生活选择,塑造出一个情感丰满、爱憎分明、颇具青春活力和家国情怀的王昭君。 这部长约两小时十五分钟的精品剧目,与观众产生了广泛的共情共鸣。 “广东汉剧非常精彩,现在还在回味剧情。”观众姚颖表示,无论是舞台的布置、独特的唱腔还是演员的动作,都让她印象深刻。“专业老师会推荐我们看汉剧,让我们从剧中汲取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入到学习中,这次观剧体验让我深受启发。”来自广东外语职业艺术学院的学生黄诗婷说。 近年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在800多个传统剧目中寻根探脉,发掘剧种独有的“遗传密码”,通过复排老戏来传承经典、赓续基因。 与此同时,该院坚持推陈出新、创戏立剧,结合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弘扬红色文化等主题加强创作,并针对用传统戏剧表演手法和唱腔表达现代故事的需求,大胆接纳、有机融合优秀形态和技艺,使古老剧种与时俱进、青春传承。 一年一度又春风,今岁春风犹不同。广东汉剧此前多次到外地巡演,但此行意义特殊。 实际上,广东汉剧的精品巡演,是梅州加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好的保护传承基础,以巡演为契机,扩大客家文化的“朋友圈”,构建更高水平、更开放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文物由来第一流!”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曾如此评价梅州。作为山区城市,客家文化藏于深闺,需要通过保护传承,助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顺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人与文的交融,文与人的脉动,让梅州与湾区紧密相连。 从历史走到现在,世界客都梅州既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深藏在历史底蕴中的与外界紧密联系的脉络,让梅州客家文化极具标识度。 从现在走向未来,梅州既要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为文化发展振兴注入新动力;更要在当下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契机下,主动打好“融湾牌”,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 湾区与老区 “文化走亲”促进两地合作交流 当晚广州巡演结束后,《王昭君》剧组稍作休整,次日便马不停蹄前往500公里外的福建省龙岩市,准备下一场巡演。整个剧组近百号人,为何千里迢迢从梅州到广州,再到龙岩?实际上,这是梅州以文化为媒,深化区域间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更好“走出去”的“惊鸿一瞥”。 ![]() 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表示,广东汉剧是“客家人的大戏”,闽西、赣南和粤东客属地区的客家人对汉剧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当地主办方多次联系我,表示龙岩戏迷非常期盼剧组的到来,让我们早日过去巡演。” 《王昭君》剧组成员纷纷表示,还未到龙岩,就感受到闽西老区群众的热情。 梅州和龙岩如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闽粤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 2月12日,近百台自驾车辆从广州文化馆出发,“龙岩行,广州情——百万老广游龙岩”首发团开启了为期4天的红色之旅。与“老广”自驾游相向而行的是龙岩市党政代表团,双方就深化对口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南邻梅州,两地“一家亲”,同根同源、交往频繁,又同属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一直以来,区域协作紧密。 文化走亲是一条文化纽带,也是一座友谊的桥梁。 “看似是一次巡演,其身后其实是文化的深度交流。”张广武说,此次巡演为老区人民、客家乡亲送戏上门,是广东汉剧主动走进闽粤赣三省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重大演出,同时也是推广广东汉剧的长期性文化工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梅州正通过文化牵线、艺术搭桥,以文化软实力赋能经济“硬发展”,着力加强与龙岩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互通有无,共同打好“客家牌”,推动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广东汉剧保留了‘中州古韵’,传承了我国中原地区古腔古调的戏曲精华,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接受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希望通过巡演,与粤剧、潮剧等剧团互学互鉴,同时通过客家文化‘走出去’,进一步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黄丽华说。 自信与期许 五省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 此岸,广东粤剧院客韵悠长,《王昭君》让当地的汉剧爱好者直呼过瘾;彼岸,距离广东省约7000公里外,在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的直播现场,20多名学员们正通过视频连线,一招一式地练习每个动作。 梅州作为文化之乡,不仅用实力打开“山门”,更以文化自信之姿走出国门。 ![]() 谈起与毛里求斯的合作,该推广中心办公室主任潘智勇仍难掩激动,他没想到,一档广东汉剧经典剧目“串烧”节目,竟促成了此次“联姻”。 “这个‘姻缘’得从一场春晚说起。”潘智勇回忆,去年的客家春晚以互联网形式首次走进非洲毛里求斯,广东汉剧受到了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据悉,毛里求斯有2万多客家人,占华人的85%左右,广东汉剧勾起了他们的浓浓乡愁。 毛里求斯第四代华裔林海岩是毛里求斯唐人街基金会主席,他找到广东汉剧院,希望梅州能到毛里求斯交流展演,甚至是开展定期培训。经过4个月的沟通洽谈,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应运而生,目前首期40节课的专修班课程已过半。 今年元宵节前夕,专修班学员的首秀在毛里求斯的文艺晚会上亮相,得到了广泛好评。“设立推广中心意义非凡,对增强海外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对增强其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林海岩说。 如何让文化自信的时代韵律跳动得更加有力,梅州不仅立足本土,更面向世界。 3月1日,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汉剧艺术院团联合申报“世界非遗”研讨会在梅州召开,并达成联合申报工作共识(梅州共识)。根出一源,花开五朵,全国汉剧一家亲。申报工作由广东发起,对于“抱团”申报,张广武信心满满:“当初粤港澳三地联手耗时6年将粤剧成功‘申遗’,给五省院团申报汉剧做出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据悉,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用时2年,已完成了申报前期文本、录像等资料的收集工作。 昆曲、京剧、粤剧等“世界非遗”戏曲相继焕发出新生机。可以预见,梅州将通过此举提振汉剧人的士气,提升文化之乡的知名度,助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彰显文化软实力。新时代广东汉剧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其具有“传承和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联络凝聚海内外华人”三个定位,设立传承推广中心是第三个定位的重要举措。 让优秀的客家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广东正在行动,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
新征程,客家研究再出发!... >>
挖掘客家民居建筑的特点元素,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这场研学活动,有意义 ...
2月23日至25日,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五华县文广旅体局、五华县建筑行业协会开展了为期3天的“世界客都·美丽梅州—客家建筑文化研学”活动,主要以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的形式进行 ...... >>
历史上,深圳前身新安县(宝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 >>
客家味是什么味道?是梅州柚的味道,香蜜清甜;是客家炒绿的味道,甘香醇厚;是盐焗鸡的味道,咸香独特……... >>
广州客家山歌传唱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新思想、感恩新时代,激发奋进新征程的精气神,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客家山歌悠久的文化,在田间地头感受客家山歌的魅力 ...... >>
深圳的客家人大多数来自粤东兴梅地区,即梅州市的梅县、兴宁、五华等县。... >>
何立峰,男,汉族,1955年2月生,广东兴宁人。... >>
“广东省友谊奖”是广东省政府为表彰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而设立的荣誉奖项,是省委省政府对丘成桐、熊德龙两位多年来为广东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梅州籍海外华人华侨的充分肯 ...... >>
近500个团、超6万人次!“老广们”畅游客家土楼,尽享客家风情 ...
畅游客家土楼,尽享客家风情!... >>
进入新时代,赣南客家依然在路上;踏上新征程,赣南客家研究接力再出发。... >>
本次研学营将于3月9日~13日在福建龙岩、漳州两地开展。... >>
站在梅江区学海路状元桥上,脚下是临东流而来、汇入梅江的周溪,眼前的三株木棉树苍劲挺拔,掩映着古朴典雅的东山书院,书院后是依势缓缓崛起的东山岃,耳边是东中学子琅琅的读书声 ...... >>
洛带古镇是中国西部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古镇,被誉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 >>
三年筹备,客家山歌剧《血蝴蝶》给观众带来什么体验?探班主创幕后故事 ...
这是梅县区首部红色题材大型客家山歌剧,以梅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为背景进行创排,融合了客家山歌、舞蹈等表演元素。历经三年筹备,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让观众感受革命先烈追寻信仰、坚守信仰的赤诚之情 ...... >>
宁化:当“客家文化”遇上“执行利剑”,共同坚守有机融合 ...
福建宁化是客家祖地,宁化石壁及周边闽粤赣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生地,客家文化的发祥地。...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