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郎对缚娄的问候——黔西南州古代文物惠州特展”在惠州博物馆举行,夜郎国文物在此展出。夜郎王从竹子出生,这一传说在贵州地区广为流传,折射了当地人的竹崇拜。关于缚娄国的记载有限,而缚娄所在的惠州地区也有竹崇拜,同样源远流长。 竹子在惠州地区比较常见,与老百姓生活非常密切,苏东坡寓惠期间在《记岭南竹》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竹子在老百姓的生活的重要性,让人们将之与龙这一神话事物联系起来。 竹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龙有关,苏轼有诗,“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在惠州地区,竹子也多与龙联系起来。《南越志》将罗浮竹称为“龙钟竹”,后来又出现了“龙公竹”一名。《惠阳志》提到它有“鸾凤栖宿其上”,民间传说它是南海龙王三公子的龙须所化。 ![]() ▲宋人李公麟《东坡笠屐图》 在古代,龙往往在祈雨仪式中出现。在博罗龙华镇陈孝女祠的历史记载中,“攻激”龙潭是祈雨的一种仪式。据陈孝女祠住持陈智明介绍,“以前龙华镇当地的妇女们戴着竹笠在陈孝女祠祈雨,十分灵验”。民间将竹子看作龙的化身,女性又常作为祈雨仪式的人选,让妇女戴着竹笠祈雨不难理解。龙华镇的祈雨仪式,女性、竹笠、龙,集中了民间祈雨的三大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祈雨仪式在今天已不可见。竹笠不再是仪式道具,而是追求遮阳避雨的实用性,向审美的方向靠拢,并不断改造成为了客家凉帽。“客家凉帽在竹笠基础上发展起来,制作材料一直采用惠州本地的竹子,这与草帽区别开来。”惠阳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陈瑾瑜介绍,它突出女性元素,造型美观、花样别致,成为客家女子的身份标志。陈瑾瑜说,“因为做工精细、复杂,拥有一顶客家凉帽,是以前客家女子引以为荣的事儿。” “朝云帽”成爱情的象征 客家凉帽又称之为“苏公笠”,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认为是“眉山遗制”。苏东坡与竹笠的关系,早在宋人李公麟《东坡笠屐图》就有展现,这一形象在后来的文人画中经常出现。与文人将苏东坡想象为隐士不同,惠州民间对于苏轼与笠的想象,更加贴近农耕生活。苏东坡经常为民众祈雨,这在其相关祈雨文中可见一斑。竹笠在惠州地区曾经在祈雨仪式中出现,“苏公笠”的说法其来有自。 《两般秋雨庵随笔》提及,“惠州、嘉应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梁绍壬强调“苏公笠”是为了“遮风日”,这一说法有民间传说的基础。相传苏东坡寓居惠州时,有一天见爱妾王朝云顶着烈日在花园打理花草,他就在当地竹笠的基础上,中间开一孔以适应爱妾发髻,成了后世的客家凉帽。 ![]() ▲戴凉帽的客家女子 “巫山云雨”的典故在后世成为了爱情的象征,黄庭坚直接将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关系比拟为襄王神女。苏东坡、王朝云的爱情故事,让后世的客家凉帽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在客家民歌中,客家凉帽成为男女之间表情达意的意象。比如“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妹莫转来妹莫归,嬲(嬉闹)到深山竹伸尾,嬲到深山竹好倒,做顶凉帽送妹归”等等客家民歌,在惠州、梅州等客家地区广为流传。 客家凉帽在惠州的传承 在今年惠州多彩非遗闹元宵大巡游活动现场中,客家凉帽与惠阳皆歌(客家民歌的一种)联袂上场。客家凉帽的元素不断融入文艺表演内容,尤以凉帽舞为人所熟知。舞蹈节目《凉帽情》、《霞角古村》、《客家女人》等均以凉帽为元素,舞出了惠州女子的客家风情。近年来凉帽舞还进入了社区生活,3月27日惠阳区秋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场“凉帽舞出客家情”舞蹈培训活动,使辖区老年人强身健体、提高舞蹈水平,也展现了浓郁的本土客家风情。4月30日,在惠阳区首届麒麟文化节中,“凉帽走秀”进入惠阳区沙田镇东澳村,展现惠阳区文化振兴的生动画卷。 ![]() ▲元宵大巡游活动现场中,客家凉帽与惠阳皆歌联袂上场 ![]() ▲惠阳区舞蹈家协会到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采风 “凉帽热”带动了人们对于客家凉帽的传承的关注。陈瑾瑜在2010年接过母亲创办的凉帽作坊,成立了惠阳淡水信宇凉帽厂,在2017年挂牌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近年来她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进入学校、社区、景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客家凉帽。今年“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春节主题系列活动”、惠阳区首届麒麟文化节,2022年惠州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惠阳区“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均能看到这一省级非遗文化的身影;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也成为了“48小时惠阳深度自驾游”的打卡点,同时也迎来了很多来自社会不同团体的采风、学习。 ![]() ▲惠阳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陈瑾瑜(左) |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 >>
山歌迎客好运来!“双龙山杯”梅州市客家山歌擂台赛圆满落幕 ...
5月1日至2日,五华县双龙山旅游景区举行了“双龙山杯”梅州市客家山歌擂台赛,来自梅州、深圳等地的42名山歌爱好者齐聚一堂,用心用情唱响客家山歌,弘扬客家文化 ......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赣南的客家围屋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旅游景点。... >>
河源龙川县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种植油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凝结着客家人勤劳和智慧的古法制油,到如今的高质量茶油加工及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承着千年历史的客家油茶籽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应对着时代的挑 ...... >>
巧用客家家训、谣谚、擂茶、叔公、客属等客家文化,打造矛盾纠纷客家解法,着力实现“客家事客家解”。... >>
客家话语音播报功能将进一步丰富语音播报语言,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唤起海内外客家人共同的乡愁,推动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已经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一张名片。... >>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 >>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日本人非常热衷于客家研究, 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和论文,其中既有移民史、华南地域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等,也不乏客家的衣食住行乃至 为人处世之术等大众兴趣导向的读物,还有一些客家题材的文学作品 ...... >>
守住客家根 自有客人来——梅州创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纪实 ...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既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
“圆梦祖根地 喜迎世客会”。洛阳是全球客家人的根亲祖地,汉魏洛阳城是中原客家先民的首次南迁出发地。... >>
仪陇客家牛肉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极具特色的制作技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日前,客家牛肉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
樟木头镇客家粽突出咸香口味,食材有糯米、绿豆、五花肉、咸蛋黄、虾米、红葱头等。... >>
该馆的建成,不仅填补了福建省内此类文化传承的空白,更是长汀县致力名城保护,打造工匠名城,保护、传承、发展客家传统技艺的又一重要举措。... >>
千年的尊师重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传统的承继,构成了客家人有历史使命。...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