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苏公笠”“朝云帽”!惠州客家凉帽与苏东坡的渊源

社会 | 2023-5-29 18:20| 查看: 763| 评论: 0| 原作者: 惠州日报
摘要: 虽然社会兴起了“凉帽热”,客家凉帽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却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市场销量少,客家凉帽技艺多达20多道工序的复杂性是年轻一代择业的“拦路虎” ...
  近日,“夜郎对缚娄的问候——黔西南州古代文物惠州特展”在惠州博物馆举行,夜郎国文物在此展出。夜郎王从竹子出生,这一传说在贵州地区广为流传,折射了当地人的竹崇拜。关于缚娄国的记载有限,而缚娄所在的惠州地区也有竹崇拜,同样源远流长。

客家凉帽源自竹笠

  竹子在惠州地区比较常见,与老百姓生活非常密切,苏东坡寓惠期间在《记岭南竹》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竹子在老百姓的生活的重要性,让人们将之与龙这一神话事物联系起来。

  竹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龙有关,苏轼有诗,“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在惠州地区,竹子也多与龙联系起来。《南越志》将罗浮竹称为“龙钟竹”,后来又出现了“龙公竹”一名。《惠阳志》提到它有“鸾凤栖宿其上”,民间传说它是南海龙王三公子的龙须所化。

▲宋人李公麟《东坡笠屐图》

  在古代,龙往往在祈雨仪式中出现。在博罗龙华镇陈孝女祠的历史记载中,“攻激”龙潭是祈雨的一种仪式。据陈孝女祠住持陈智明介绍,“以前龙华镇当地的妇女们戴着竹笠在陈孝女祠祈雨,十分灵验”。民间将竹子看作龙的化身,女性又常作为祈雨仪式的人选,让妇女戴着竹笠祈雨不难理解。龙华镇的祈雨仪式,女性、竹笠、龙,集中了民间祈雨的三大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祈雨仪式在今天已不可见。竹笠不再是仪式道具,而是追求遮阳避雨的实用性,向审美的方向靠拢,并不断改造成为了客家凉帽。“客家凉帽在竹笠基础上发展起来,制作材料一直采用惠州本地的竹子,这与草帽区别开来。”惠阳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陈瑾瑜介绍,它突出女性元素,造型美观、花样别致,成为客家女子的身份标志。陈瑾瑜说,“因为做工精细、复杂,拥有一顶客家凉帽,是以前客家女子引以为荣的事儿。”

“朝云帽”成爱情的象征

  客家凉帽又称之为“苏公笠”,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认为是“眉山遗制”。苏东坡与竹笠的关系,早在宋人李公麟《东坡笠屐图》就有展现,这一形象在后来的文人画中经常出现。与文人将苏东坡想象为隐士不同,惠州民间对于苏轼与笠的想象,更加贴近农耕生活。苏东坡经常为民众祈雨,这在其相关祈雨文中可见一斑。竹笠在惠州地区曾经在祈雨仪式中出现,“苏公笠”的说法其来有自。

  《两般秋雨庵随笔》提及,“惠州、嘉应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梁绍壬强调“苏公笠”是为了“遮风日”,这一说法有民间传说的基础。相传苏东坡寓居惠州时,有一天见爱妾王朝云顶着烈日在花园打理花草,他就在当地竹笠的基础上,中间开一孔以适应爱妾发髻,成了后世的客家凉帽。

▲戴凉帽的客家女子

  客家凉帽又叫“朝云帽”,王朝云成为了客家凉帽的代言人。这与惠州民间有以女性戴竹笠祈雨习俗有关,更与“朝云”的名字有关。“朝云”一词在宋玉《高唐赋》是“巫山之女”,与楚襄王祈雨有关。

  “巫山云雨”的典故在后世成为了爱情的象征,黄庭坚直接将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关系比拟为襄王神女。苏东坡、王朝云的爱情故事,让后世的客家凉帽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在客家民歌中,客家凉帽成为男女之间表情达意的意象。比如“围屋方方呀凉帽圆,哥想阿妹呀心似煎”,“妹莫转来妹莫归,嬲(嬉闹)到深山竹伸尾,嬲到深山竹好倒,做顶凉帽送妹归”等等客家民歌,在惠州、梅州等客家地区广为流传。

客家凉帽在惠州的传承

  在今年惠州多彩非遗闹元宵大巡游活动现场中,客家凉帽与惠阳皆歌(客家民歌的一种)联袂上场。客家凉帽的元素不断融入文艺表演内容,尤以凉帽舞为人所熟知。舞蹈节目《凉帽情》、《霞角古村》、《客家女人》等均以凉帽为元素,舞出了惠州女子的客家风情。近年来凉帽舞还进入了社区生活,3月27日惠阳区秋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场“凉帽舞出客家情”舞蹈培训活动,使辖区老年人强身健体、提高舞蹈水平,也展现了浓郁的本土客家风情。4月30日,在惠阳区首届麒麟文化节中,“凉帽走秀”进入惠阳区沙田镇东澳村,展现惠阳区文化振兴的生动画卷。

▲元宵大巡游活动现场中,客家凉帽与惠阳皆歌联袂上场

  2013年,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一省级非遗的地位,让客家凉帽吸引来了世人的眼光,其中以客家凉帽为原型的《小凉帽》系列动画一度成为国内最热的动画片。

▲惠阳区舞蹈家协会到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采风

  “凉帽热”带动了人们对于客家凉帽的传承的关注。陈瑾瑜在2010年接过母亲创办的凉帽作坊,成立了惠阳淡水信宇凉帽厂,在2017年挂牌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近年来她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进入学校、社区、景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客家凉帽。今年“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春节主题系列活动”、惠阳区首届麒麟文化节,2022年惠州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惠阳区“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均能看到这一省级非遗文化的身影;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也成为了“48小时惠阳深度自驾游”的打卡点,同时也迎来了很多来自社会不同团体的采风、学习。

▲惠阳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陈瑾瑜(左)

  虽然社会兴起了“凉帽热”,客家凉帽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却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市场销量少,客家凉帽技艺多达20多道工序的复杂性是年轻一代择业的“拦路虎”。陈瑾瑜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原因导致从事客家凉帽制作的人少之又少,“目前市面上的客家凉帽基本出自信宇凉帽厂,为了不让这门传统技艺断层,我还会继续坚持一段时间。”

▲客家凉帽技艺传承人陈瑾瑜和母亲一道制作凉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