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间、文化间的情谊纽带,在不同个体来来往往间,得以联结与彰显。 今年是广州市和洛杉矶市结好42周年。日前,由亚太-美洲交流会、洛杉矶-广州友好城市协会主办的2023年美国亚裔、夏威夷原住民及太平洋岛民传统月晚宴,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 活动上,一位黑皮肤、卷头发的女士受邀来到现场。一段跨越百年的“非裔、牙买加裔美籍华人”不远万里、来华寻根的特别故事,由此揭开。 她是葆拉·威廉姆斯·麦迪逊(Paula A. Williams Madison),也是罗笑娜。今年已有71岁的她,身材高挑、精神矍铄。因有着典型的非裔特征,让人很难将她和中国人联系起来。 当晚,与罗笑娜一起到场的还有40多位广东客家亲戚。她坚信自己体内有着1/4的中国血统,其所在的罗氏家族已有三千年历史。对此,她引以为豪。 “我是罗氏家族的后裔,我很高兴,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家和我的根。” ![]() 在广州,罗笑娜与客家亲戚们开心合影 “混血奶奶”的多重身份 罗笑娜“来头不小”。 出生于纽约哈林区黑人社区的她,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退休前,她曾担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及通用电器公司高管,也是第一位成为美国前五大市场网络电视台总经理的非洲裔妇女。常住洛杉矶的她,早已跻身主流,进入公众视野。 ![]() 罗笑娜 她还有着“多重身份”——“我是一名客家人,也是牙买加人,还是华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 罗笑娜的母亲罗碧珊(内尔·维拉)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郊区长大,有一半中国血统,一半牙买加血统,3岁时与中国父亲罗定朝失联。20多岁时,她离开牙买加前往美国纽约定居,并和一名牙买加男子结婚,生下了二儿一女——罗笑娜和她的两个哥哥。 “我们的母亲看起来像中国人,她身材高挑、举止优雅,一头长长的直发垂至腰间,英文谈吐间带着浓重的牙买加口音。”罗笑娜说。 后来,罗碧珊与丈夫分居,独自带着儿女在哈林黑人社区生活。虽然只和中国父亲短短生活了三年,但是“客家基因”已烙印在罗碧珊的骨子里,她勤奋、自强,有着浓重的家庭观念。 “我们幼年时,朋友家里的晚餐菜式是猪蹄和美国芥菜,而我们每顿晚餐都是吃米饭和其他孩子从未见过的白菜。”罗笑娜回忆,邻居们家里大多挂的是油画,而她的母亲在小客厅里悬挂一幅用竹筐装裱的中式绢印版画,还喜欢摆弄家具和一些物品来做风水布局。 罗笑娜后来出色的表现,与母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她坚持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让我们学会努力工作、自强不息、永不放弃。” ![]() 罗笑娜母亲罗碧珊(最右)与友人的合影 跨越山海与百年的寻根路受母亲罗碧珊影响,罗笑娜从小时候起,就产生了要找到中国亲人的念头。 “她曾悲伤地对我说:‘你不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父亲的疼爱是什么感觉。’”罗笑娜说,尽管知道罗定朝在中国,但由于当时经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母亲无法前往中国。随着对母亲的了解逐步深入和对客家信念的进一步认识,罗笑娜希望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帮助母亲完成夙愿。 从一名调查记者,到一名投资者和企业家,罗笑娜说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寻找我母亲在中国的家人,寻找我的中国外祖父塞缪尔·洛(罗定朝)的后人。” ![]() 罗笑娜的外祖父罗定朝 2008年,罗笑娜作为媒体高管代表出席见证北京奥运会。这是她第一次造访中国,寻亲的愿望也愈发强烈。2012年退休后,她终于启动了寻亲计划。 当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也是罗笑娜的本命年。对于炎黄子孙来说,龙不仅是一个图腾的象征,更是血肉相连的情感纽带。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中国人的血液里都刻有“龙的传人”这一精神传承以及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定居于深圳的表弟罗敏军后知后觉:“这一年,原来在千里之外的国度,我们的亲人正一步一步朝着家的方向迈步而来。” 几经调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一场客家人国际会议上,罗笑娜找到了线索。在客家人的帮助下,她辗转与定居深圳的88岁舅舅罗舞取得邮件联系,在信中郑重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这封信令罗氏族人感到震惊和困惑,因为罗舞从来没有听说过,他还有一个姐姐。不过,在三周后,他和姐姐罗碧玉便在深圳见到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外甥女。 这次见面充满惊喜。“我紧挨着94岁的碧玉姨妈坐着,她的肤色比我母亲要深一些,身形也比较娇小。但我依然感到亲切,因为她是我母亲的亲姐姐。”罗笑娜向舅舅和姨妈展示了母亲罗碧珊的照片,罗舞看后惊叹道,“她和我的父亲长得一模一样!” ![]() 罗笑娜的母亲罗碧珊 2012年12月,穿越纽约哈林区、牙买加,在中国,60岁的罗笑娜终于找到了她的“根”。 在舅舅等人的带领下,罗笑娜和哥哥等人回到深圳龙岗的罗瑞合村,一下子多了300多个客家亲戚。龙岗罗氏族人为这个远道而来的20多人寻根团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把罗碧珊和罗笑娜等人加进了族谱中。 ![]() 罗笑娜回到深圳龙岗鹤湖新居 罗笑娜还来到位于广州的罗定朝墓前祭扫,逐渐了解到一百年前外祖父罗定朝那一代人的故事。 原来,19世纪初以来,许多客家人移居世界各地。从19世纪中期开始,成千上万的华人劳工远赴海外工作。罗定朝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为了给家人寻找更好的生活,罗定朝只身一人从家乡出发,经香港乘船穿越大西洋到达牙买加圣安湾。在那里,他一开始在一家店铺工作,而后经营起自己的店铺,从少年一直到成年,并与一名牙买加女子相恋,生下了罗笑娜的母亲罗碧珊(内尔·维拉)。 不过,由于罗定朝母亲的阻止,这个小家庭在1921年解体。他迫于压力另娶了一名中国女子,罗碧珊母亲带着女儿愤而出走。彼时只有3岁的罗碧珊从此与父亲失联,后来曾试图寻找父亲,伤心未果。 ![]() 罗定朝与家人的旧照 20世纪30年代初,由于经济大萧条,远赴海外的华人“回国潮”开始,大量中国人离开牙买加,其中包括罗定朝。1933年,他带着中国妻子和儿女回到中国,直到离世前都再也没有回过那个遥远的国家。 如今,家族开枝散叶,罗定朝的直系后人遍布广州、深圳、香港乃至海外地区。家族成员里,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等各色面孔都有,多种族与文化交织交融。 一场客家亲人的“多向奔赴” 让罗笑娜开心的是,通过这次寻根之旅,她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中国家人,而且让这个原本相聚甚少的大家族,又重新活跃起来,开始不定时举行家族聚会。 她笑着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有一个90多人的家族微信群,群名是“Happy Luo”(开心罗家人),大家经常在群里发照片、分享生活。 客家亲人们,也开始“多向奔赴”。 现在,罗笑娜一年会来中国探亲几次,还会与亲友们相约出去旅行。2019年,表姐罗笑也和家人们从广州出发,途径美国洛杉矶,来到罗笑娜的家中,而后踏上牙买加寻亲之旅,追寻出生于当地的父母辈足迹。 回到花园酒店这场以“家族与传承”为主题的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晚宴。为了这次聚会,这几天,罗笑娜的40多位亲人从中外各地奔赴而来。晚宴上,他们各自用粤语、英语、客家话或普通话进行交流,不时开怀大笑,拍下许多合影。听不懂的时候,亲人们也会用手势比划。 当晚到场的嘉宾里,有20个人是罗定朝的孙辈,包括罗笑娜和哥哥埃尔里克。“我们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表兄弟姐妹。”此外,出席的还有罗笑娜的舅舅等长辈、以及表侄甚至侄孙等晚辈。 ![]() 罗敏军 会场背景屏上,从20世纪到21世纪,从黑白到彩色,闪回播放着一张张家族老照片。罗笑娜和表弟罗敏军一起上台,以双人演讲的形式,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上述故事和家族聚会的温馨场面,也让不少到场嘉宾动容,其中就包括大力促成此次活动的亚太-美洲交流会创始人、洛杉矶-广州友好城市协会联合主席康永华。 “这个家族的故事,包含了传统与传承,能够被分享出来非常有意义。这本身也是一个好的中国故事、美国故事。”作为一名美籍华人律师、广州市荣誉市民,康永华参与并见证了广州和洛杉矶两市结好的历程。他感慨道,罗笑娜的寻亲故事,跨越种族、跨越时间、跨越文化,也是友城民间交往、民心相通的一个具象载体。 故事背后的穗洛友城情 基于自己的中国寻根之旅,罗笑娜还写了一本书,并拍摄《寻找罗定朝》纪录片,引起不小反响。她的经历受到多地官方的关注,其中包括本次在广州举行的系列活动。 ![]() 罗笑娜在纪录片中展示的家族合影 自1992年开始,每年5月被定为美国亚太裔传统月,美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展示亚太裔的文化传统,感谢亚太裔的贡献,以增进各族裔之间的相互了解。今年,洛杉矶亚太裔传统月主题为“团结就是力量”,鼓励各族裔共同发声。 “我们很自豪地赞颂亚裔美国人在科学、艺术、体育、政治以及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做的贡献。”美国驻广州总领馆总领事耿欣(Lisa Heller)现场表示,在罗笑娜的故事里,也能体现出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表彰她作为媒体高管的成就,也表彰她对多元文化和社会正义的不懈奉献。” 1981年,美国洛杉矶市与广州市正式缔结友好关系,成为广州的第二个国际友好城市。经过40多年来的友好交往,两市在多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成为中美地方合作的亮点。2021年,在两市结好40周年之际,广州—洛杉矶友谊花园落户越秀公园南秀园,以纪念两市友谊。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詹德村介绍,目前在洛杉矶的华人社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血脉根系都在广州。广州一洛杉矶友城关系给两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成为国际友城关系发展的典范,对增进穗洛两市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 罗笑娜与到场来宾合影 当晚,洛杉矶市长凯伦·巴斯(Karen Bass)也特地发来视频致辞:“在这个月里,我们向杰出的亚太裔美国人致敬。罗笑娜的作品强调了尽管我们有差异,但我们有更多的共同点。” 在耿欣看来,广州一洛杉矶友城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重要的关系,两个城市在文化、商业、民心相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交流。正是通过思想和故事的交流,才能在国家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接下来,已经在中国找到“根”的罗笑娜,将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家”,同时参与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制作中,为亚裔群体发声。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了解祖先的历史。”罗笑娜说。 |
1930年4月下旬的一天,中国广东汕头港口码头海关前,一位中等身材、面容英俊的客家青年,拿着一张由民国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馆颁发的“赴勿里洞做工”的出国护照,不禁百感交集 ...... >>
据统计,近30年来,王俊宏先生已为家乡梅州教育、农村建设、文化、医疗、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捐资近2000万元,受到家乡人民、侨界人士的赞扬和爱戴 ...... >>
旅印尼梅州乡贤曹裕光先生逝世,系苏南客家同乡会创会主席 ...
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前副总主席、印尼梅州会馆名誉会长、苏南客家同乡会创会主席暨永远荣誉主席曹裕光乡贤,于印尼当地时间3月23日下午4时10分,在印尼苏南省省会巨港市逝世,享年79岁 ...... >>
缅甸著名华侨领袖萧维梅,又名萧桐英,字蔚然,广东省梅县(现梅州市)人。曾任梅县武装暴动副总指挥、梅蕉六甲联立中学(现为松源中学)教务主任、中共梅蕉武中心区委(后改为梅蕉武边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 >>
9月3日下午,印尼归侨、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在梅县东山中学校友会梅州联络处常务副会长汤晖的陪同下,到访梅州市侨联。市侨联主席汤志平,副主席蔡宇文、王映萍等参加会见。左起:王映萍、汤晖、钱朝南 ...... >>
改革开放以来,李冠汉先生经常回家乡祖籍地观光、探亲,并资助了不少家乡公益事业... >>
侨心善行,在抗疫战争中彰显客家文化自信...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