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培训来开课, 山歌好似天籁曲。 河源山歌唱开腔, 引得神仙出瑶台……” 9月6日上午 随着一曲高亢清亮的客家山歌 在市文化馆秋季客家山歌公益培训班课堂响起 河源客家山歌传承人丘雪云 又收获了一批“粉丝” 看着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教室 丘雪云激动地说: “看到越来越多人喜欢客家山歌, 真的很开心。” ![]() ![]() 客家山歌进校园 非遗文化代代传 “刚开始有些学生因为不懂客家方言觉得客家山歌比较难学,但是经过学习后,都渐渐喜欢上客家山歌。”说起客家山歌,源城区越王小学教师殷海伟告诉记者,为了传承客家山歌,该校专门成立了山歌艺术团。目前,该艺术团共有70名学生,每周二、周四均会开展山歌教学和排练。由该校创作的客家童声歌谣《越王谣》,还被教育部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作为开篇进行播放。 ![]() 如今,在河源,不仅各大公益培训班、公园、社区出现了“山歌热”,大学校园也将客家山歌与选修课相结合,将客家山歌“搬”进了课堂。 其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途径,从2017年开始,立项客家山歌花朝戏公共人才培养实训中心,建立“河源客家山歌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非遗传承班客家山歌多功能实训室,同时将客家山歌纳入选修课程,于2018年成立了客家山歌传习班,吸引了不少学生加入,学习传承客家山歌。据悉,该学院客家山歌传习班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五届传习人,传习人次达11000人次。2021年,该学院新编的客家山歌《嬲到日头转西山》荣获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三等奖。 打造山歌赛事品牌 推动客家山歌文化发展 除了将客家山歌“搬”进课堂等场所,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文化,多年来,客家山歌系列赛事的举办也是我市客家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另一重要举措。 自2010年举办首届河源市客家山歌擂台赛以来,10年间,河源举办了客家山歌表演赛、客家山歌擂台赛、少儿客家山歌赛等多项客家山歌系列赛事。目前,客家山歌擂台赛已成为我市重要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据悉,该赛事面向山歌爱好者,参赛选手年龄从8岁至68岁。据统计,赛事自举办以来,共吸引了近千名参赛歌手,参与单位涉及全市上百个单位及团体,演出观看群众达10万余人次。 近年来,通过各项赛事的开展,我市逐步建立了新的山歌传承文化生态,打破优秀本土文化传承沉寂的局面,挖掘培训了一批客家山歌歌手和优秀山歌曲目,在省、市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如,我市选手戴茂传在2014年举行的“两岸四地”客家山歌擂台赛获得金奖;《走过鸣凤桥》《好久吾曾唱山歌》等作品在2015广东客家山歌大赛获得金奖;2019年,我市客家山歌原创乐队九连真人进入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全国9强。 客家山歌系列赛事的举办,提升了河源的文化自信,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衍生出一批流行客语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集合了众多传统客家文化元素,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了再加工和艺术创新,融艺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于一体,展现了河源青年一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给观众带来优美抒情、清新高雅的视听享受。 育好山歌苗 传好客家乐 客家山歌要发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河源客家山歌传承人,10多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客家山歌,丘雪云主动走进我市各大学校、社区及乡镇,为山歌爱好者进行公益性教学。 ![]() 在教学中,丘雪云发现,仅靠个人力量传承客家山歌远远不够,为此,她有意识地走进公园、社区等群众活跃的场所宣传客家山歌,让更多的群众接触、了解并喜欢客家山歌,同时注重挖掘山歌人才,扩大客家山歌人才培养的覆盖面。经过她的精心指导,她培养的山歌骨干已有20多人。 据丘雪云介绍,目前河源客家山歌的传承还存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她建议河源成立专业的河源客家山歌协会,建立客家山歌培训基地,通过系统的培训选拔出一批业务骨干,为河源开展客家山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河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
用文化情怀,传承客家艺术之光... >>
弘扬客家先祖们不甘平凡、勇于拼搏、用勤劳改写命运的精神... >>
将客家童谣融入课堂,让孩子唱童谣,知传统文化... >>
广东汉剧有海外练习生啦!就在梅州开班,线上教学毛里求斯 ...
开展广东汉剧宣传、教学、交流、演出等活动,让客家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讲好梅州故事... >>
洛带古镇《客家水龙谣》获四川乡村振兴魅力竞演成都赛区一等奖 ...
力争打造出乡土文化“活名片”,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辈们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 >>
客家泥塑不应该只在博物馆里,因为客家文化是鲜活的,客家泥塑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在朱小华的客家刺绣展厅里,各式各样的木偶、战甲等戏服刺绣,工艺精湛、色彩丰富,格外引人注目。...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