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牛倌客”|独特的客家牛商文化

社会 | 2023-11-20 17:39| 查看: 103| 评论: 0| 原作者: 赣南日报
摘要: 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牛倌客”,也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牛商文化。
  在农耕文明的大观园中,有一个承载客家人乡土情怀、展现客家人亦农亦商的特殊舞台,这就是耕牛交易市场,俗称“牛倌行”,这里的主角是耕牛交易的中介人,人们常称之为“牛倌客”。

讨价还价

现场遛牛

相牛识性

  圩日,是“牛倌客”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大多饱经风雨,目光敏锐,极富耐心地穿行于耕牛交易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捕捉和创造商机。旁人看来,在耕牛交易中,“牛倌客”只是中介人,而实际上,他们主宰着交易的全过程。他们凭借特有的手艺和能说会道的嘴皮子,在相牛、议价、说合中促成卖主和买家成交。成交一头牛,“牛倌客”不仅可以通过分头议价心照不宣地赚取一笔差价,买卖双方还会按行规付给“牛倌客”约定的中介费。

看牙察牛

  “牛倌客”们靠手艺吃饭。他们经风历雨的脸庞上,沧桑中透出干练,厚道中透出精明。他们只凭眼睛看就能估准一头牛的体重,通过看牙口确认牛的年龄,对每头牛的开价要尽可能让买卖双方都能接受,而且又能利己。当一头牛准备交易时,几个甚至十几个“牛倌客”会围拢过来造势,一部分向着买家,一部分向着卖家,实质上却不互相拆台,只是为了制造一种让双方都感觉没有吃亏的交易气氛。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他们始终说的是行话,比如牛的重量以多少担表示,砍价不说数字,用“瞧头”“马”等外行人根本听不懂的暗语或手势表述。

牵牛装车

  “牛倌客”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他们比的是手艺、口才和为人处事的智慧。在南康唐江镇“牛倌行”,晚清时期曾有一位名震赣粤两省的段姓“牛倌客”,他坐在家中前厅的太师椅上,只要看牛走一圈,就能报出牛的重量、年龄等,给出一个让买卖双方都合意的价格。因为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他在行业内威信极高。

守牛待客

  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牛倌客”,也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牛商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客家人早已不再像祖辈那样靠守着几亩薄地耕作刨食、繁衍生息,耕牛对他们来说也不再是安身立命的依托,但像耕牛一样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像“牛倌客”一样“干一行、精一行”的韧性,却已深深植入客家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