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传奇解元钟丁先

先贤 | 2015-8-12 16:12| 查看: 11443| 评论: 0| 原作者: 紫金客家
摘要: 钟丁先(1613-1672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永安琴江都清溪约(今紫金县苏区镇)人。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钟丁先高中广东乡试解元,被誉为“天南之异人”、“永安第一诗人”。 ... ...
  钟丁先(1613-1672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永安琴江都清溪约(今紫金县苏区镇)人。明崇祯壬午年(1642年),钟丁先高中广东乡试解元,被誉为“天南之异人”、“永安第一诗人”。两年后,钟丁先赴京赶考,行至河南省时,遇流寇折返。
  顺治三年(1646年),钟丁先在紫金倾尽家产,招集义勇几千人,屯于中坝凹下山,意图反清复明,先后与清军鏖战数十回合。
  南明永历元年(1646年),永历皇帝授钟丁先为福建监军道;二年,升参议;三年,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未几,永历帝奔粤西,钟丁先知大势已定,事已不可为,遂遣散兵卒,在紫金凤安彼岸庵削发为僧。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钟丁先的老对手惠州副总兵黄应杰等闻讯,纷纷来书招降,均被钟丁先严词拒绝。
  康熙十一年(1672年),59岁的钟丁先圆寂于彼岸庵。
  近日,随着紫金县文化馆馆长黄海棠点校的《钟义士文集》的出版,曾在明末清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中高举反清大旗的紫金人钟丁先,再度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紫金当地,人们纷纷前往紫金天字嶂孔子岩,凭吊有“节义无双士,文章第一人”之誉的钟丁先。
  300多年来,紫金人从来没有忘记过钟丁先。世世代代的紫金人,通过各种方式,来缅怀和纪念这位在国难之际以书生之躯力挽狂澜的英雄,以至于如今的紫金仍现存许多与钟丁先有关的古建筑或遗址,如天字嶂上的万寿寺、孔子岩,九和镇归福庵、凤安彼岸庵、钟丁先墓等。而在紫金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钟丁先还在娘胎里就会读书和能捉鬼、祈雨的传说。
  300多年后,紫金仍有他的传说
  钟丁先出身于书香之家。清朝人许鼎亨在叙述钟丁先家世时说:“曾祖南泉、祖近经,皆处士;父国祥,邑庠生;兄弟二,先生行一,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生;弟斗先,岁贡生,先生幼即颖异,有神童之目。”
  自幼就被乡人视为神童的钟丁先,在紫金人的传说里,成为在娘胎里就会读书的“神人”。
  紫金人钟世玉在《民间文学集成(紫金县文学资料本)》记载着这个传说: 钟丁先母亲曾氏怀着他时,经常回娘家省亲。一日,有邻人早起耕田路过曾氏娘家,听到屋内传来小孩的读书声。邻人知道这家人没有小孩,心生好奇,进门一看,只见曾氏独自一人挺着大肚子在灶间煮饭,却不见小孩。“真是奇怪。”那人咕哝着走了。
  第二天,邻人再次上山砍柴,在半山腰又听到小孩子的读书声,循声找去,又见钟丁先的母亲一个人正在半山腰割草。
  直到钟丁先乡试中了解元之后,邻人方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当年没见小孩却听到小孩读书声,原来是解元爷在娘胎里读书啊!”
  钟丁先不仅成为紫金民间传说的神奇人物,即便钟丁先曾高举义旗竭力反抗的清朝官方,也在一些史志中对钟丁先的才学赞誉有加。清朝永安县学杨、张二人共署的建祠牒文称赞钟丁先,“岁七龄而对耦,族党共号神童;年十二而采芹,黉门皆钦博士”。在南明史、当地县志中,对钟丁先的过人才学俱有记载。
  为钟丁先辑录文集的清朝人许鼎亨,也曾为他作过一篇传略,里面就记载了钟丁先的一些轶事:钟丁先几岁时,与小伙伴一块玩蛇捕卵游戏,他叔叔见了,出上联曰:“井龙化作蛇捕卵”。乳名井龙的钟丁先,知叔叔在嘲弄自己,当即反击乳名叫“山猴”的叔叔:“山猴笑看鹿衔花”。
  在乡人眼里,钟丁先还能求雨。传说有一年,永安大旱,乡人烧香求雨多日,天空仍是一碧如洗,种下的庄稼,差不多要晒死了。村里人请年轻的钟丁先为求雨的神坛写副对联,钟丁先略一思索,便写道:“绿豆初开,合掌拜天求雨露;黄禾成熟,低头俯地谢神恩。”此联一贴,当晚风来雨到,旱患也就解除了。

  乡试中解元,国难断仕途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29岁的钟丁先考中壬午科解元。时任主考官为吴韩起(崇祯十三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著有《易经说》等)、夏允彝(崇祯十年进士,明末反清义士,夏完淳之父)。
  《钟义士文集》里收录了这篇乡试第一的文章。
  在第三问的策文里,血气方刚的钟丁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今日虑者为治不本周官,是犹御马不必辔,驾舟不必楫也。周官考吏治也,以六计弊之:曰廉能、廉善、廉正、廉洁、廉敬、廉辩,永清周京为有道之长。”
  久处腐败官场的审卷官深为感动,在批语中感慨:“其志隐而向深”,“为吏者并宜读一遍。”
  在钟丁先此文卷首,主考官不吝笔墨,写下批文:“以六经百子充其腹,以薄团飘笠静其气,以羊肠马峡曲其思,以刀锯雪霜制其笔,以滟预突星危其想,子其天南异人耶!不能为人先,能以人作想,不能自我作想,读此文,破此疑也。”另一个主考官也批道:“峨峨太行凌空,俯视群峰,得无下同。儿孙今日而求实用之学,舍子其谁?中原旗鼓,非己谁属?首拨。”
  消息传来,乡人都称他是“举人头”。
  两年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钟丁先,以解元之身份北上应试,才到河南,遇流寇而折返。
  崇祯甲申年,听闻“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景山自缢,钟丁先椎心沥血痛哭一场,誓言为国举事。
  毁家纾国难,率孙中山先祖反清
  甲申,大清定鼎,入主中原。
  国破家何存?钟丁先倾尽家财,在紫金招募了几千人马,屯于中坝镇凹下山,欲起兵勤王。1646年11月,朱由榔在肇庆称帝,为明桂王,年号永历。永历帝得知钟丁先起兵消息后,钦授钟丁先为福建监军道。
  与钟丁先一同起事的,还有番禺人屈士璟、凌民钥、张家玉(岭南三忠之一)等。
  而孙中山的祖先、孙氏入粤十一世祖孙鼎标,正是钟丁先的得力部将。因为这次抗清兵败,孙氏族人逃难离散,其子孙连昌迁居广东增城,清康熙中期再迁至香山县涌口门村,后传2世至孙殿朝,再迁翠亨村。孙殿朝即为孙中山高祖。
  起兵勤王期间,钟丁先曾与汀州总兵鏖战数月,与惠州副总兵黄应杰对峙二年,与班固山连、贺二总兵,向、白二牛录(满人军官名)各战数十回合。
  当年,粤东勤王义兵中,声势最盛者,当属钟丁先,其余两人,一为总兵李宗韬,一为李唐宗,三人号为三杰,在粤东万山千里之间与清兵周旋多年。
  因朱由榔昏庸懦弱,南明小朝廷腐败无能,走广西,奔云南,逃缅甸,号令无法传达。数年后,钟丁先终觉大势已定,无力回天,兵败退回凹下山。随后,钟丁先遣散兵卒,在凤安彼岸庵削发为僧。其后人为躲避清廷缉拿,悉数逃亡至四川。
  避世出家,严拒藩王招降
  钟丁先在彼岸庵出家后,取法号“忏云”。但又有一说,钟丁先最初是在九和镇归福庵出家。
  缅甸王捉住朱由榔,献给平西王吴三桂,1662年4月,朱由榔父子被吴三桂绞死,南明覆灭。
  空怀一腔报国热血的钟丁先,自此心灰意冷,潜心修佛,不再过问世事,并写下一首《修行诗》以明志:
  好将冠冕付东流,养性持斋寄嶂修。
  佛国烟霞留古寺,明宫花草忆荒丘。
  云横南岭家何在,石炼西山势若浮。
  作个高僧无俗事,粗茶淡饭也王侯。
  离开归福庵之前,钟丁先撰写了一副长联:
  此身如寄,若倚着石火电光,辜负了青莲吐舌;
  佛法无多,须坚持金刚慧剑,扫除却碧海尘缘。
  这副长联,此后300多年来一直镌刻在归福庵前,“文革”时被毁。
  离开归福庵后,钟丁先前往位于紫金天字嶂上的万寿寺。
  万寿寺最初由隆庆年间的性宗和尚主持兴建,初名显佑庵,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改名为万寿庵。
  相传,钟丁先初到万寿庵时,时有僧人欺生。一次,他念罢经文去吃早斋,不料早斋已被其他僧人提前吃光,只得空腹回到禅房。他也不气,在房中沉思片刻,提笔写下两副长联:
  泉声、鸟声、钟鼓声,声声是幻;
  天色、水色、草木色,色色皆空。
  佛旨幽玄,犹如云架山头,行到山头云又远;
  禅机浩荡,恰似月临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两联一出,众僧无不惊讶赞叹,恭请他登坛讲经。
  后来,这两副长联都被刻到木板及石柱上,作了庵里的大门联和大堂联。
  听闻钟丁先在万寿庵修佛,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投书他出山,赞钟丁先是“粤东之文士,与流寓者不同”,表示不计较他与惠州副总兵黄应杰的干戈之怨,也不会因为他不投降而前往讨伐,并邀他前去商谈。
  钟丁先回书坚辞,先称自己深受明朝之恩,又与闽粤两地清军交战多次,如果不是西粤(暗指朱由榔)之报断绝,“所欠古人只一死耳,入觐不敢也。”
  惠州副总兵黄应杰亦修书劝降,其余知县、游击等清廷官员,也纷纷修书劝他归顺清廷。钟丁先一一回书拒绝。他在给自己多年的老对手黄应杰回书时,感怀身世,“一误投人胎知觉运动之灵,二误生中国衣冠文物之乡,三误读圣贤忠孝廉节之书”。
  清道光年间,长乐(今五华)人温训在《钟义士集》中赞钟丁先有宰相之才。
  在天字嶂上狭仄潮湿的孔子岩,钟丁先曾在这里讲学,并在山上著成《四书明微》共12卷,今多散佚。
  年未花甲含恨辞世,义士高风世人长怀
  为躲避清廷官员的劝降和慕名前来者,钟丁先悄悄来到一个不出名的小寺庙——凤安镇下石的彼岸庵,并一直住到去世。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清廷官员找到他,劝他出仕清朝。他说,“眼不看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口不食清朝粟”。随后,在彼岸庵左上正间木棚内倒卧,绝食而亡,终年59岁,时为康熙十一年(1672年)。
  凤安乡民感其忠义,将钟丁先葬在离庵2公里外的叶寨山。为了纪念他,乡民取他的字“后觉”的“觉”字,改村名为“觉民村”,沿用至今。
  清朝、民国年间,官府多次重修彼岸庵。清道光七年,永安诸绅士向县令申请,给钟丁先建义士祠,里面称颂钟丁先:“当事穷势极之时,思系千钧一发;历困顿艰难之际,变经百折而不回”。至今,“父老之传闻,犹乐道其事;野史之记载,亦更得其真”。因而,“卓卓可称”的“忠清之士”,应该立祠奉祀。永安知县批复说,钟丁先“孤忠堪敬,可以风(讽)世”,批准建祠。知县大人还说,到时捐款的时候,别忘了预我一份。
  光绪二十三年,钟丁先入祀圣庙(学宫)乡贤。
  民国十四年(1925年),县长谢寅曾到该庵,题写了“当仁不让”匾额,挂于庵内。
  1935年,钟氏后人重修其坟,刻碑云:“明解元监军道讳丁先公钟义士墓”,两侧有联云,“节义无双士,文章第一人”,横批为“芳名永著”。2005年,紫金县钟氏宗亲会筹款数十万元,重修钟丁先墓,修通了前往墓地的道路,在墓下方建一八角亭,并将载有钟丁先生平事迹及文物保护单位牌匾置于亭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民族学家江应樑

    江应樑,祖籍广西贺县,1909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家,主要从事民族学田野调查、中国西南民族与东南亚民族研究。 ...... >>

  • 革命先驱朱锡昂

    朱锡昂(1887—1929),字识星。广西博白县沙河镇上垌村人。1903年16岁中秀才,1907年考入广东高等工业学堂读书,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历任玉林五属中学校长、南宁府立中学校长、 ...... >>

  • 广东水师提督黄宗显

    黄宗显,于明代嘉靖17年出生于广东长乐琴江都嶂下约上村(今紫金县龙窝镇嶂下村)。赋性刚毅明敏,为人勇悍,才思过人,豁达有大志,仁而多断,风节凝峻,不假矫饰。少年时,受磜头山杨立领导矿工起义的风潮熏陶,性 ...... >>

  • 为官之楷模 大漠一胡杨

    笔者拜读《沉默的胡杨》,并数次参观邓缵先故居,细嚼《百字颂缵先》碑文,对邓公边疆任职的悲壮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先辈邓公是紫金县人,民国时期历任新疆五个县的知事,被誉为“百年广东援疆第一人”。 ... ...... >>

  • 二级英雄、一等功臣杨锡生

    杨锡生,广东紫金县水墩镇黄輋村人。1920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员。1948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1月8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10师179团入朝参战。 ... ...... >>

  • 辛亥革命烈士温带雄

    温带雄,号瑞兰,本县中镇约(今中坝镇良庄村)人。清光绪八年(1883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排行第二。自幼聪慧有勇,读私塾时,就喜读《春秋》,谈论兵法。 ...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