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刘仰曾:梅江桥建筑工程师 殉职湘西 80载魂归故土

先贤 | 2018-5-17 09:09| 查看: 5108|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侨乡月报 刘奕宏 廖是添
摘要: 2017年11月3日,20世纪30年代参与设计建造梅江桥的工程师刘仰曾,在外“漂泊”80年后,其遗骸在子女孙辈的护送下,从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魂归故土,安葬于梅州南榕仙庄公墓。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湖南安化参与湘黔铁路渠 ...
  2017年11月3日,20世纪30年代参与设计建造梅江桥的工程师刘仰曾,在外“漂泊”80年后,其遗骸在子女孙辈的护送下,从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魂归故土,安葬于梅州南榕仙庄公墓。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湖南安化参与湘黔铁路渠江大桥建造,不幸失足坠落而殉职施工现场。在异乡安厝的80年间,他的坟墓得到当地百姓的妥善照顾,而今终于迁回家乡安葬。
 梅城首次现代市政建设的参与者
  梅城首次现代意义上的市政建设,是在彭精一1931年10月担任梅县县长后开始进行的,刘仰曾是当时一位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梅江桥,白渡大桥、东较场公共体育场大门、原梅县图书馆(金山顶博物馆)、凌风路、城北会文小学等系列工程,也留下工程师刘仰曾的汗水与身影。
梅江桥历史照片
  刘仰曾,字宏荣,生于1903年,梅县大浪口半街刘屋人。他出生于工商业家庭,哥哥刘耀曾毕业于东南大学,是20世纪中叶印尼著名的华文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侨领。刘仰曾毕业于国内顶级桥梁设计学府——河北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系,师承国内著名桥梁专家侯家源先生。十数载寒窗苦读,他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后,刘仰曾先后在南京、广州、汕头、梅县以及广西灵山从事市政设计建设工作,为国家和社会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热血!
刘仰曾像
  彭精一又名彭昕,梅县石扇堡人,早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后转入复旦公学,随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为南洋大学)。毕业后曾回乡担任梅县东山中学校长数年,随后曾在粤汉铁路局、省政府、九江市政局任职。
  彭精一担任县长的时期,正是号称“南天王”的陈济棠执政广东,当时他在广州展开拆城墙、拓马路的市政建设,成为广东各地的示范样板。彭精一就任后,制定计划,决定在原来已经修建梅松公路15里的基础上,推出兴建梅兴公路、梅畲公路、梅石公路、梅正公路、梅宫公路、梅丙公路、松杭公路等10条公路的建设计划。拟通过筑路委员会,吸收民间资金参与建设。这些工程建设,不少项目有刘仰曾参与的身影,成绩卓著。
参加梅江桥建设时的刘仰曾(三排右六),出席堂兄弟婚礼。
  今天的凌风路是老梅城的标志性骑楼街区。这里在民国初年又名井头街,位于城墙之外,南侧沿梅江一边是店铺,北侧则为城墙。城墙决定拆除后,当地商家决定重建南洋骑楼风格的店铺,同时拓宽街道,初拟骑楼人行道宽15尺至20尺,街道宽为60尺,总宽为90尺至100尺。90尺和100尺分成两种意见,政府希望路面宽阔一点,而商家为了经营的店铺面积大一点,则倾向于90尺的路面。时独一师移驻梅县,师长黄任寰认为,初次拆城建设新街区,应该以顺从民意为上,才能推动以后的市政建设顺利开展,遂采纳路面狭窄一点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商家的积极响应,一个星期内将原来的建筑拆除,开始凌风路的建设。
  在新街道陆续展开建设的同时,黄任寰要求先完成下水道的建设,得到彭精一、曾举直等的赞成。即刻令工程人员测量水准标高,以确定水沟的深度。测量工作完成后,由工程师刘仰曾开始设计工作。据曾举直在他的回忆录里介绍,由于合乎标准的比高0.4%难以做到,经过反复磋商,据刘仰曾的设想,决定每百米开一沙井,每一沙井的出口再提高0.1%,其实比高,两沙井间由上沙井出口,比下沙井之入高0.4%,但下沙井出口比入口提高0.1%,如此循环,使得下水道出口不会低于程江的河床。

凌风东路(连志城 摄)
  建造梅江桥的设计图由法籍龚神父设计,全长278.5米、宽6.65米,设置13个孔,为连拱弧形钢筋水泥大桥。建筑工程师则为唐山交通大学毕业的刘仰曾和上海南洋路矿学校毕业的陈载睿。
  彭精一在回忆录中回顾建桥的具体施工情况:“先从建筑桥墩基础说起,其法先在地面建筑一两头尖之梭形沉箱,长约三十尺,宽约六尺,墙厚约一尺,用钢筋混凝土筑成五尺之高后,工人从梭中挖出砂石,箱即下沉,至地面为止;再建五尺高之箱身,依次下沉,至石底为止。各墩中至浅者为十五尺,至深者为二十九尺,其深者工程至艰,先用畚箕锄头沉至水底,工人再下去挖砂石少许,即出水面换气,又再行下去工作,有时沉箱每日仅下沉尺许者,其艰巨可想而知;沉箱沉至石底时,即用混凝土封底,其比例为每丈厚一尺即可,俟混凝土干后,抽去箱中之水,即成一干井,再行建筑桥墩,其基础牢固,万无一失。”这种施工方法在白渡桥、锦江桥、梅东桥建设时使用。
  梅江桥的建设历时两年又九个月,花费银洋11.3万多元,共有来自印尼、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南非、日本以及国内的梅县籍热心人士8100多人捐资,在1934年秋完成,是当时广东省为数不多的钢筋水泥新式大桥之一。
  1934年至1935年,梅县地方政府修建梅松公路,路经白渡需要建桥,彭精一《期颐小集》保存的《新建白渡桥记》记载:“延刘君仰曾主工程事,而精一躬履监视,庀材唯良,择人唯良。”并在《一九三二年梅县拆城记略》里介绍了刘仰曾参与建桥设计施工的情况:“至梅松公路之白渡大桥,则由市政委员会负责建筑。省政府陈伯南先生(即陈济棠)持电嘱,此桥有铁甲车经过,要特别坚固。建筑时,刘工程师仰曾住宿桥边,昼夜监督。桥长六百英尺,所费约十一万元。”
白渡桥(网络图片)
  同时,刘仰曾在梅县还参与了梅县县立图书馆、城北会文学校、丁窿坑河道疏浚的图纸设计或建设工作。其中,在梅州,他参与设计或建造至今尚存的建筑物有:公园红门、金山顶博物馆、凌风路排水系统……
 修筑抗日重要通道殉职湘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仰曾接到委任与调令,奔赴湖南主持和负责沟通华中地区与大西南地区的主要线路湘黔铁路渠江大桥的勘测建造工作。当年11月13日晚10时许,雷电交加,心系施工进度的他,不顾工作一天的劳累和天黑路滑,冒雨前往渠江桥墩工地现场,亲自指导施工。当行至第三号桥墩木架与便桥相连接的跳板时,不幸从十三米高处坠落河床,因公殉职,年仅35岁。
  刘仰曾的不幸离去,铁路总段领导、同仁及当地百姓无不悲伤感动,为弘扬他敬岗爱业的精神,铁路总段领导及同仁呈请铁道部将渠江大桥命名为仰曾桥,得到上级部门批准。刘仰曾的遗体则厚葬于渠江桥侧,按照他逝世前的嘱托,坐北向南,面对渠江,遥向千里之外的故乡,并由当地的一家刘氏族人照顾。
位于湖南安化县渠江的刘仰曾原墓址。
  刘仰曾去世的时候,儿女幼小,虽然得到一笔抚恤金,但其长子还因家庭困难,辍学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幼子、幼女先后考上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和北京邮电学院。由于路途遥远,从20世纪50年代起,墓地才由家人隔一段时间祭奠,平时得到湖南当地同姓的一家族人的妥善照顾,一度成为这家人篱笆果园的一部分。
  刘仰曾英魂在湖南他乡遥望故乡近80年,他的一位孙女因承领一项工程的缘故,来到安化附近,了解到祖父墓地因历经年岁,环境狭窄的情况,且路途遥远、祭拜困难。后裔众人经过协商,丁酉年(2017年)八月,在其次子颖章、次女莲芳的主持下,在大浪口众刘氏宗亲的共襄努力下,经数月之劳,魂归故土。在南榕仙庄的高山,遥遥与梅江桥、东较场等梅城他曾付出汗水辛劳的建筑相望,他的英灵如果有知,应该感到安息。

刘仰曾遗骸迁葬梅州南榕仙庄,图为原民国时期墓碑也移立在墓园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