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云”中相“会”|变与不变: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要闻 | 2020-7-6 15:48| 查看: 6844| 评论: 0
摘要: 2020年6月30日,“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2020‘云’中相‘会’系列网络学术论坛”的第三场“变与不变: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云端举办。本场论坛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建新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邀请了七 ...

事,变成故事,只是时间的问题;人,要成为人物,那是坚持的问题。今天探讨的是一个关于客家音乐的主题,这个主题它与光阴有关,因为他古老悠长,历久弥新;它与一个伟大族群有关,因为他诉说和传唱着一个群体的心声。



  2020年6月30日,“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2020‘云’中相‘会’系列网络学术论坛”的第三场“变与不变: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在云端举办。本次论坛由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中心副主任、客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周建新教授负责组织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特别邀请了七位国内客家艺术研究学者和客家音乐制作人(乐队),从理论创作和表演实践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客家音乐的源与流、变与不变,揭示新时代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来自全球的客家文化爱好者、深大学生和网民朋友通过线上收看了论坛直播,收看人数达6千人次。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肖艳平的发言主题为“形态·技术·精神:客家音乐创作的三个维度”。中央民族乐团创作中心副主任肖文礼讲解了“客家舞台剧目的现状与展望”。国家一级演员、江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杜欢,围绕“客家音乐的表演创新”作了发言。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邱立汉为大家作了题为“‘非遗’语境下客家音乐的流变”的演讲。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静波,为大家讲解了“赣南采茶戏的变迁与多元传承”。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维娜的发言主题为“客家山歌演唱空间和传播媒介的变迁”。深圳市龙岗区客语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知名组合客家三宝创始人、客家音乐唱作人陈善宝介绍了“客语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并现场演唱《客家山歌刮出名》。

云讲座实时截图

  与会专家认为,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支系。作为客家人的代表性音乐,客家山歌如风味独特的老酒,封存愈久,愈发醇香。在客家音乐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客家人始终坚守着,让这种原生态艺术历久弥新。客家流行音乐是客家山歌这颗老树上长出的新枝,是符合时代审美习惯的客家“新声”。加强客家音乐的学术研究,对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客家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客家网CEO阮劲松与编辑部同事们一起全程观看了云直播,众专家学者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们由衷赞叹和钦佩。本期行云流水般的“云中相会”,让广大网民朋友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客家传统文化的自觉。为满足更多网友的呼声,我们尝试将专家们发言的精华编辑整理,供广大网友参阅。

肖艳平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肖艳平的发言主题为“形态·技术·精神:客家音乐创作的三个维度”。肖艳平院长认为,当代客家音乐作品颇多,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粗制滥造、品味不高的作品屡见不鲜,归根结底还是缺少客家传统音乐的积累。因此应从“怎样表现客家人”、“用什么方式表现客家人”、“表现客家人的什么”这三个维度把握客家音乐作品的“味”,从田野中发现客家,从传统中发现精华。

  他表示,形态要用对,形态是客家音乐创作的基础;技巧要用好,技巧是客家音乐创作的翅膀;精神要用心,精神是客家音乐创作的灵魂。从形态、技巧、精神三个维度入手,期待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客家音乐作品,以声音的形式来传达这个时代客家音乐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畏。

肖文礼

中央民族乐团创作中心副主任

  中央民族乐团创作中心副主任肖文礼讲解了“客家舞台剧目的现状与展望”。她从客家舞台剧目的概念谈到当前客家舞台剧目的创作情况和发展态势,并重点阐述了客家舞台剧目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她认为,客家舞台剧必须在客家的大学科背景之下,不仅应该包括我们常说的传统客家剧目,也应该包括更大范围的,不论是客籍创作者或者客籍的表演主体与否, 只要这部舞台剧目反映的是我们客家人的生活、客家人的精神特质、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我们都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和更加宽广的视野把它们归属到“客家舞台剧目”的范畴。接着,她向大家粗略的展示了近20年来的一些有口皆碑并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的代表剧目,包括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梅州市山歌剧团《桃花雨》等捧获文华大奖的好戏,此前更早创作的《等郎妹》、《土楼回响》、歌剧《松毛岭之恋》《围屋》、舞剧《大围屋》等等。

  谈到如何创作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艺术精品,肖文礼主任特别指出,打造客家文艺精品要有建设思路,还要有积累意识。在赋予作品现代理念、强化主体立意、强化现实意义方面要防止刻意和直接,创作者应更加关注客家的乡土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彰显客家共同特质和不同特性的作品,更要注重理论建设和学术的研究,不要让客家舞台剧目成为客家学、文艺学、音乐史、文艺批评等学科的空白和缺失。

杜欢

国家一级演员江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演员、江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杜欢的祖籍是江西赣州安远县、作为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个人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得主,他围绕“客家音乐的表演创新”,结合自己20多年的舞台表演和工作实际,从赣南采茶戏到客家文化元素的跨界融合作品谈到赣南客家民歌和现代客家元素的原创歌曲,用详实的举例从音乐创作和舞台戏剧创作的两个方面,分享自己的研究的方向和心得。

  他表示,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中既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又具有创新意识的跨界融合的舞台与音乐作品,是客家音乐走向更广阔空间和更有生命力的重要形式。他提到专业文艺院团“出人、出戏 ”的重要性,他说,艺术家们通过这些文艺精品,把客家音乐带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舞台上,是传扬客家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从小听着客家音乐长大,工作后无论到哪里演出,我都会准备几首赣南客家的民歌,有机会就放给大家听”,我们不能小看日常生活中举手之劳的传播,抖音微信等传播媒介与手段日益丰富,我始终在想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的客家音乐传播的更广、更深入,怎么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观众接受,更多、更广泛的带到国内以及国外的舞台上去。

陈善宝

深圳市龙岗区客语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 知名组合客家三宝创始人、客家音乐唱作人

  深圳市龙岗区客语流行音乐协会副会长、知名组合客家三宝创始人、客家音乐唱作人陈善宝以“客语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为主题,用近30分钟丰富的图文素材为大家详细讲解与剖析客语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值得一提的是,陈善宝为这次论坛做了精心的准备,包括穿着创新的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客家服饰,在发言前带着学生张琳、陈锦昊为各位网友、专家送上了《客家山歌刮出名》,满满的客家味和亲切、轻松的氛围,获得了网友们的高度好评。

  陈善宝介绍了客家流行音乐自1981年台湾始现、东南亚到中国大陆的全球发展历程,从起步到兴盛,再到当下的尴尬现状。他特别提到2010年梅州打造的客家流行音乐金曲榜,盛况空前,成功征集近2千多首作品,集结了全球19家的客家媒体争相报道,可谓轰动全球,但是很遗憾由于客观原因只举办了两届就停了,为此,他建议要汇聚音乐人、歌手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继续打造全球性的专业品牌活动,创办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属于我们全球客家人的音乐平台,才能更好的发展客家音乐,传播客家文化。

邱立汉

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教授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邱立汉为大家作了题为“‘非遗’语境下客家音乐的流变”的演讲,他指出,客家音乐就是表现客家族群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容,蕴含客家文化特质,抒发客家民众思想情感的音乐,包括客家器乐、山歌、说唱、民间小调、戏曲音乐、宗教音乐以及劳动号子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客家传统音乐都是客家“非遗”音乐,只有符合“非遗”的条件,具有经过衡量的“非遗”价值,至少要有100年以上的时间且要有非遗的传承人。因此,谈到“非遗”语境下客家音乐的传承,他以客家山歌为例用生动的事例详细阐述了客家山歌的原貌,原生态形态及活态传承现状。

  邱立汉教授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发现原生态山歌的传承状况令人担忧,他指出,保护原生态的客家“非遗”音乐,是一笔丰厚的艺术创新资源。现在很多优秀的客语流行音乐都是根植于原生态的客家歌谣,原生态客家山歌(不变)的价值何在?除了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外,还为客家歌曲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为嫁接“新枝”提供了根本。客家山歌的流变与客语歌曲的创新,用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先生的一句话来结语——“保护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

王静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静波博士,为大家讲解了“赣南采茶戏的变迁与多元传承”。他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赣南采茶戏作为对象,详细地阐释了它的形式,特别是赣南采茶戏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致力于把类似于赣南采茶这样的民间艺术实现创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这些从业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王维娜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维娜博士从演唱空间的转变与传播媒介的变迁这两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客家山歌。她认为,客家山歌就像是《新说唱》里看到的freestyle,是歌手之间的battle,需要押韵,更需要考验歌手临场的即兴反应,是一对一的一场对决。

  作为客家山歌的外来者,王维娜博士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阐述了她对客家山歌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同时她也呼吁大家能更多的去关注即兴表达和即兴创作的客家山歌,更多的去体会它的音乐魅力。

周建新教授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中心副主任、客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周建新院长在结语中表示,不管是客家山歌、采茶戏,还是一些客家民间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从原生态角度代表的是客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慢慢从生活化朝着实用性在转变,它也逐渐走出客家地区,走出国门,成为了海内外客家人甚至是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各位嘉宾在分享过程中,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客家音乐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不论它从现实生活空间逐步走向网络虚拟空间,还是产业化方向以及产业化前景的思考,客家音乐作为民间音乐的瑰宝,更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都非常值得关注。

  他说,今天几位分享嘉宾本身并不是客家人,包括王静波博士,王维娜博士,也包括我本人,但我们都对客家文化包括对客家音乐很有兴趣,应该说一方面是被客家音乐的魅力所折服,同时也是对于客家文化的热爱。客家音乐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涵,就应更好地传承和创新,真正让客家音乐能够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客家音乐的变与不变,这是摆在包括我们嘉宾在内的所有对客家文化感兴趣和热爱的这么一个群体的共同命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五大亮点抢先看 ...

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在“广西第一围”安放乡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在“广西第一围”安放乡愁

江氏客家围屋是目前我国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古建筑之一,素有“广西第一

深圳观澜:百年客家古墟以墙为幕 光影盛宴 深圳观澜:百年客家古墟以墙为幕 光影盛宴打造夜游项目

古墟以排屋、碉楼为幕布,借助灯光、投影等技术手段,打造了讲述百年客家墟市的炫彩灯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