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郑树钰:勤勉之士,儒雅人生

学者 | 2015-7-20 09:53| 查看: 2099| 评论: 0| 原作者: 连传芳 张雁舒
摘要: 郑树钰人品一向为人称道,走近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儒雅和谦和,但深入了解后你就会发现,他表面的文弱下蕴藏着出人意料的坚韧和宽厚。退休后,他数年来对客家学研究的真诚和专注,更是令人钦佩不已。 ...

  一张和善的面孔,一头略显花白的头发,温文儒雅,博学多识。他,就是三明市原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现是三明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客家与华侨研究会会长——郑树钰先生。很难想象这样一位书卷气十足的他曾是三明市文化届的风云人物。为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郑树钰人品一向为人称道,走近他,首先感受到的是儒雅和谦和,但深入了解后你就会发现,他表面的文弱下蕴藏着出人意料的坚韧和宽厚。退休后,他数年来对客家学研究的真诚和专注,更是令人钦佩不已。

  没有传奇故事的人

  200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由于工作上的事,初次见到了郑树钰先生,他正轻轻地推门进来,白发皤然,精神矍铄,气色甚佳,更有一股儒雅之气自眉宇间流露出来。他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的第一感觉是:郑树钰先生形象洒脱而超俗,颇有学者之气。我们谈完工作后,他慈祥地询问起我的工作、生活状况来,刚走出校门的我,瞬时感觉我的每一丝忧虑或欢乐都可以和他分担或分享。与谦谦君子的他相处,总让人感觉时间太短,匆匆从指间流过。与郑树钰先生攀谈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他拥有的不光是一颗与世无争的心,最可贵的是一颗平常心,与人为善的爱心。每次,我似乎有许多感想要对他诉说,我也就滔滔不绝地与他畅谈。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我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不象其他领导那样总会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他也竟然耐心地倾听,同时不时地启发我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这令我感动不已,也使我受益终生。

  自此之后,我曾多次在他办公室里,聆听他用一口客家韵味极浓但又不徐不疾地谈话,从容不迫地导引我的人生。我似乎从未见过他有疾言厉色的时候,也很少听到他臧否世人和时贤。在我们的眼里,先生总是带着亲切的微笑,他不会让你感到局促和紧张。他认为两个人之间哪怕是晚辈和长辈,也应该平等地对话。他从来都是那样心平气和,那样波澜不惊。在先生面前你会以为这种气象的背后一定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传奇性人物,没有什么离奇的故事。”先生淡淡地说。但是平实并非平庸,先生踏实质朴的经历如泉流山涧,没有惊涛骇浪,却于涓涓前行中别有一种潇洒的气韵和韧性的追求。

  郑树钰先生的同学兼执友张如腾先生也是我的朋友,通过他我了解到了郑树钰先生年轻时的许多事。在作家张如腾的印象中,郑树钰先生年轻时就显得帅气儒雅,他高高瘦瘦的个子、斯斯文文的性格、彬彬有礼的话语,有时候难免让人有弱不禁风的感觉。但他以勤奋好学为同学所注目。那时,同学经常发现他在校园的绿树丛中捧书诵读,或掩卷沉思。张如腾先生说:“郑树钰没有年轻人通常具有的心猿意马、轻佻浮躁、好高骛远那等凌厉之气,也从无生活懒散、读书不求甚解的郎当作风。他从不张扬夸耀、显示自己的长处,也从不干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事。他于朴实无华的为人处世之中,时时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昂奋进取的朝气,表现出一个有志 有为青年的高洁品质。”

  默默地工作

  1964年,他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共三明市委党校任教。不久,参加福建南安社教总团梅山分团龙潭工作队任文字秘书,接着又参加宁化县社教工作。于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社教期间,勤奋好学的郑树钰仍然饥似渴地学习,笔耕不辍地写作,报刊杂志时有他的文章刊发。接着他又到沙县学大寨工作总队白溪工作队任任队长。在这段时间里,他以青春的热情投入新的劳动生活。至今,还想念着那些和他一起劳动的队员和农民,想念着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梯田上一层层绿油油的谷苗,他曾多次回沙县看望老乡们。

  郑树钰说:“我的好运是从1982开始的”,那年,他以科级干部的身份被选送到省委党校宣传文化系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习一年。不久,他提升为三明市文化局局长,搬进杜鹃新村的三居室。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安定了,他的工作和写作都进入一个新的境地。由于工作和写作成绩斐然, 1986年起,他被任命为三明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文联主席。文化局是个清水衙门,文化局长过去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可自郑树钰从担任局长以来,他不仅本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还在穷单位做起了“富文章”。 不仅改变了文化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还扭转了人们过去对文化的偏见。使三明市的文艺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他主编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故事、歌谣、谚语)集成,福建卷,三明分卷》开展中心工作有文化宣传;并配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时,郑树钰不断推出一台台既有优秀传统,又富时代特色的文艺节目,先后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表扬。他组织的大型民间故事舞蹈《李寄斩蛇》获得全国演出金奖。他组织创作的《贬官记》获文化部优秀剧本奖,后被移植闽剧演出获得全国文华奖。他虽然身为行政领导,但他从未忘记手中创作的笔。1989年与人合作创作电视剧《画怪传奇》获省剧本创作二等奖,后被江苏电影制片厂、省电影家协会、三明电视剧目创作中心联合摄制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台播放。1991年,他个人散文诗集《三明风情》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学创作职称。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贡献,郑树钰先后获得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工作者等称号。

  在担任行政领导的同时,他还兼任了多项社会职务。从1986年起,任三明市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还是省文联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常务理事。他常说:“我的本职工作是写作,当领导只是偶然的机遇。”先生深深眷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他不止一次地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从事文化工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能从事文化与研究工作是我此生莫大的荣幸。”先生

陷入对往昔的回味中,脸上洋溢着那种无比欣慰的愉悦,陶醉在昔日忙碌工作生活和美丽的记忆之中。

  苦心研究客家学

  1999年底,郑树钰从行政领导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按常理,他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是他退而不休,仍像往常一样,每天准时到市政协二楼的三明市客家联谊会办公室上班,潜心进行客家学研究。原来,他刚刚正式退休就被推选为三明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客家文化与华侨研究会会长。从此,他又与客家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无论就人生追求还是文学创作兴趣而言,其实,郑树钰生命中最耐人寻味的一个部分是他对客家学研究的挚爱。他走上客家学术道路和他从小所受的客家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其实身为客家人的他,在文化局长任上时就多次提出要挖掘三明客家祖地文化的建议。1992年,宁化县要举行首届祭祖大典,当时身任文化局长的他就极力支持,还参与由张恩庭、刘善群主编的《论石壁》的收集资料工作。做这些工作需要阅读大量的客家作品和史料,为他今后的客家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郑树钰是一个真正的客家研究者,他具有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有的品格和风范。他认为,客家学研究要将“纵通”与“横通”结合起来,从更广阔的背景上观察和研究客家发展的历史。他相信,这样一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甚至开拓出一些新的学科领域”。 所谓“纵通”是“就客家学论客家学,着重研究客家史上各种现象,即客家溯源。研究各个时代客家人的情况,及其上下的影响;力求将客家民系发展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所谓“横通”就是力求将客家学和史学、哲学、宗教、艺术乃至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努力从他们的关联上,从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的关系上,寻求客家人对历史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现实的客家学研究道路上,他确实作到客家学研究 “纵通” 与“横通”完美融合。如,2003年,郑树钰先生首次执行主编《三明与客家》论文集,就充分体现“纵通” 与“横通”的融合。这是先生第一次公开执行主编客家学术论文集,也预示三明的客家学术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在执行主编《三明与客家》时,在市客联会领导的重视下,在丘权政、韩信夫等着名专家的支持下,向海内外约请了近一百多位着名客家学者,采写全部书稿,再精益求精,从中挑选出几十篇力作加以编辑。他为这部书花费了大量心血,从组织班子、草拟编写要点、确定全书体例、拟定编写工作条例、统改编写大纲,直到全书初稿完成后对全书进行统改润饰定稿,以及看校样,他总是事必躬亲。他日以继日辛苦了将近一年,才得以出版。多年来,郑树钰先生始终进行着他的客家学术研究。勤奋好学的性格,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使郑树钰在客家学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撰写了许

多客家研究性论文先后被河南、四川等省出版的《客家与中原文化》、《移民与客家文化》和《八闽文化从书》所收录。三明客家文化与华侨研究会在先生的主持下,还编辑了客家学术刊物《三明客家》,已经编辑出版了17期,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客家学术刊物。研究会创作摄制的《客家源》光盘,向海内外公开发行。2003年获得省评三等奖。

  学者们常说,搞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冷板凳。郑树钰先生深谙个中含义,因此,退休后他更是以研究客家作为从业者的第一要求。他深知,他所从事的客家研究,就在三明而言就是一条“冷中之冷”、“铁叫之铁”的硬板凳。而他,恰恰在这条板凳上挂上了三明客家研究会会长的头衔!不过在他的努力下,如今三明客家 “文化热”热潮高涨,客家学国际交流也频繁了起来,郑树钰先生终于迎来了他学术研究的黄金时代,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常怀感激之心

  郑树钰从小就喜欢喜欢“淡泊明志”这个词,在追求自然和朴实的生活中,他一方面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单纯和宁静,另外又向往和追求哲人的那种自省、自觉。他用两句诗总结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郑树钰说自己“常怀感激之心,常存惭愧之意。”这并不是过分的谦虚,而是他的真情流露。他说:“我能做出一点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大家的帮助和成全。本应做得更好,但没有做到,留下许多缺陷。”常怀感激之心,表明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周围人的善意。常存惭愧之意,是一种可贵的反省精神,表明一个人智性的健康和完整。惟其通过反省,不断看到生命中尚需充实的空间,生命才具有不断走向充实的可能。

  郑树钰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对早年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友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深情厚谊,并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在永安社教时认识的村民林春海、林扶持,今年春节前还带上永安的土特产上他家拜年。我亲历了年已花甲的郑树钰先与已是古稀老人的林春海在他家款款而谈的动人情景;林春海、林扶持虽是普通老农,但郑树钰先生不计身份悬殊与他们成了莫逆之交。他对于前辈学者,充满高山仰止之情;他对同辈朋友,充满友善之意。他对晚辈,充满慈爱关心。尤其是他对同行好友的逝世深感落寞和无限惋叹。郑树钰对他的夫人周启英女士,既相濡以沫,又相敬如宾。在公众的印象中,郑树钰先生是一位严谨、睿智且有独到见地的领导,其实伴随他人生历程的不仅仅有文学思想,更有着充满激情与哲理的诗意情感,两者相互交融,构成他独具魅力的人生。

  郑树钰在一篇散文《家乡的小溪》写道:“可是,我厌倦了毫无风浪的地方,那里只能留下懦夫。我出走了,去寻找大海,寻找失落的希望”先生正是在这样的大海中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智慧,获得了宽

容,获得了勇敢,获得了情感。惟其如此,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先生才显得那样洒脱与超逸。

  如今,郑树钰的生活是简单的,因为他天天从家里到办公室,再从办公室到家里;但是他的生活又是十分丰富,因为他天天在研究着客家文化,研究着客家历史,还抒写着诗词。俗话说,智者乐水,水赋予了他诗情和睿智。仁者乐山,山赐予了他信仰和坚贞。郑树钰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两袖清风,清白做人;任劳任怨,默默无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