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千年古县宁化,让客家文化传承薪火相传

社会 | 2023-11-20 19:43| 查看: 592| 评论: 0| 原作者: 赣南日报、宁化在线
摘要: 宁化是驰名中外的客家祖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省宁化县地处闽赣边界,有近1300年建县史。宁化是驰名中外的客家祖地,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大批中原先民为躲避战乱,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接合地。宁化历史上共有三次重大的客家大迁徙,带来的各姓氏后裔按中原古礼进行族祭。后来,客家后裔以石壁作为新的起点向外繁衍,现已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公祭,展示祭祀文化

第27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现场

  宁化公祭始于明洪武年间,历经近700年。1995年以来,宁化每年秋季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现已连续成功举办28届,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余万人次来宁化寻根谒祖,传承祭祀文化。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全体客家人的总家庙,坐落于石壁镇石壁村土楼山上,1995年11月落成。石壁客家公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内供奉214姓先祖神位。

  一年一度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是当地最隆重的公祭。在仪仗队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的客属后裔身披黄马褂,沿着“寻根路”,步入石壁客家公祠前的怀祖殿。擂鼓三通、鸣钟三响后,伴随着客家民乐,象征“客家祖地”的祭旗在祭祀广场缓缓升起,与来自海内外的客属公会旗帜一起迎风飘扬。

祭祀大典迎祭旗

  宁化的祭祖习俗大致保留了古礼的模式。“升祭旗”是代表着客家后裔追根溯源以及向先祖致敬的最高传统礼数,在场的客属乡亲均脱帽肃立,神色虔诚庄严。在司仪的引领下,客属乡亲在始祖神坛前敬献花篮,行献香礼、献帛礼、奠酒礼,恭读祝文、乐舞告祭。礼毕,客家长老手持寓意“发财、发彩”的五色彩米,抛向祭祖人群,人们纷纷高举双手,或掀起衣角、或脱下帽子,抢米“抢福”。

  2011年,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1月,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在宁化举办。2013年6月,在厦门举行的第五届海峡论坛上,国台办宣布在宁化石壁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年10月正式授予宁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牌匾。石壁客家祖地2015年被中国侨联认定为“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2017年被列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保护目标。

客家小吃,香飘大江南北



  宁化客家小吃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民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宁化客家小吃品种多达300种,其中61种获评“福建名小吃”、15种获评“中华名小吃”。

  近年来,宁化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上下联动、部门共为,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客家小吃培训、创业、配送和研究四个示范基地,在培训技能、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成效显著。宁化客家小吃培训中心与县内外多家餐饮机构确定合作关系,建立醉南拳、福州达明美食街等实训基地。

学员参加客家小吃培训

  2012年以来,宁化先后培训学员1.3万余名,其中2022年培训客家小吃学员1278名。宁化客家小吃开业户遍及全国18省,开设5000多家门店,带动6万余名从业人员,逐渐由传统手工艺制作迈向产业化生产。

  近年来,宁化客家小吃不断转型升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夫妻店”模式到标准化生产,从只经营小吃到打通全产业链,客家小吃香飘大江南北,逐渐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2021年,宁化客家小吃进入全国小吃50强。2022年,宁化客家小吃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客家小吃产业营业额达76亿元。


  客家小吃因就地取材、手工制作、风味独特,对原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宁化逐步建立原材料供应基地、配送中心,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实现产业化经营,将客家小吃和美食打造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2018年,宁化食朴客家食材供应有限公司成立,现已与89家本土农业企业、合作社及方田、河龙等乡镇签约,拥有稳定可靠的食材供应基地。2022年,该公司配送额达1.2亿元。食朴公司带动河龙贡鸡养殖基地发展,月供量3000羽,带动方田生态食材基地种植连片蔬菜100亩、曹坊镇种植辣椒1000余亩、水茜镇种植三叶青4000余亩,以及曹坊淮山、淮土山苏、安乐笋竹、安远槟榔芋等基地建设。

客家非遗,创新中谋发展

客家娃体验省级非遗木活字印刷术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化客家非遗十分丰富,山歌、游傩、玉扣纸、木偶戏、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艺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变迁,客家非遗赖以保存的环境受到冲击,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遗逐渐消失。截至目前,宁化有101项非遗资源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石壁客家祭祖习俗)1项、省级11个、市级13个、县级76个。2017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福建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宁化作为该实验区的八个核心县之一被纳入保护范围。 

客家玉扣纸制作

  玉扣纸、木活字印刷、传统粉干制作工艺等,因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相对高,实用性功能锐减,逐渐被现代工业产品替代。木偶戏、治平文武关刀灯、延祥花灯等传统技艺虽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文化之芳香,但如今市场需求量不大,观众大量流失,逐渐走向没落。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维护文化生态,加快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非遗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保持活力的各种条件,维护文化传承的生态链;采取生产性方式保护非遗,合理利用其自身价值,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经济资源。加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梳理和研究,将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客家提线木偶戏进校园

  非遗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沿袭传承等特点,以及把非遗作为自己家族或家庭谋生手段的认知,严重影响着非遗的传承发展。面对社会发展,宁化积极引导非遗传承人转变经营观念,有关部门加大非遗保护重要性、国家的保护政策等相关内容的宣传,推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

  宁化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也是客家先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客家文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社会和个人,要多措并举,群策群力,不断保护它、传承它,让客家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扬光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