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100年前的客家人,你见过么?

百姓 | 2024-3-28 15:15| 查看: 290| 评论: 0| 原作者: 这里是客家
摘要: “民惟力耕,不事他技”,务农是客家地区主业,无论男女,都要下地劳作那一亩三分地....
  灶头锅尾:梅县挑水的客家妇人,摄于1905-1930年间。

务  农

   “民惟力耕,不事他技”,务农是客家地区主业,无论男女,都要下地劳作那一亩三分地。

  ▍客家农妇

  那个时代,客家妇女甚至是农事的主力军,事无分大小、活无分轻重。“家头灶尾”(养儿育女)到“针头线尾”(缝补衣服)、“田头地尾”(耕田种地)到“灶头锅尾”(操持家务),这“四头四尾”的重任不是任何妇女都能胜任的,但客家妇女却视若等闲。

  家头教尾:梅县抱小孩的客家少妇,摄于1940年。

  家头教尾:背着小孩的客家少妇在炙娘酒,摄于1905-1930年间。

  针头线尾:正在纺线的客家妇人,摄于1905-1930年间。

  田头地尾:赶时节插秧的客家妇人,摄于1904-1920年间。

  田头地尾:引水灌溉稻田的客家妇人,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农夫

  扛着犁,赶着牛的客家农夫,摄于1905-1930年间。

  水田里带着笠嫲的农夫在犁田,摄于1881-1906年间。

  犁完田了,摄于1905-1925年间。

  打禾,摄于1905-1930年间。

  赶山羊的梅州客家男子,摄于1905-1930年间。

  收萝卜,摄于1905-1930年间。

  切萝卜,摄于1905-1930年间。

  晒萝卜干,摄于1905-1930年间。

  扛着猪的客家男子,摄于1905-1930年间。

做  工

  随着经济发展,清末民初客家地区人口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这种情况下,死守土地,继续发展传统农业自给自足,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不少客家人想方设法另觅生计,职业逐渐呈现多样化。

  编麻绳的客家女子,摄于1905-1930年间。

  挑柴禾的客家女子,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地区过去重要的运输工具——鸡公车,摄于1905-1930年间。

  茶铺和门口的鸡公车,摄于1905-1930年间。

  蕉岭,叟乐的伐木工人,摄于1935年。

  锯木材的客家男子,摄于1905-1930年间。

锯木材的客家男子,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木匠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蕉岭叟乐年轻的木匠,摄于1926年。

  筛河沙,摄于1905-1930年间。

  给河沙称重,摄于1905-1930年间。



  做泥水,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泥水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兴宁,一个院落里的织布机,摄于1891-1905年间。

  兴宁,染布工,使用德国染料染布,摄于1905-1930年间。

  兴宁,在宁江里漂洗的染布工,摄于1905-1930年间

  兴宁,正在晒干的染布,摄于1905-1930年间。

铸铁作坊里的熔炉,摄于1905-1930年间。

铸铁作坊里的模具,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打锡匠,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锡匠在抛光器皿,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补锅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补鞋匠,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理发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修伞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制土砖,摄于1905-1930年间。

织网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做陶罐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做水勺师傅,摄于1905-1930年间。

做陶砖,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渔夫,摄于1905-1930年间。

梅江上的船工,摄于1929年。

载着纸灯笼的船,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人力车夫们在德济医院的院子里休息,摄于1933-1937年间。

乡间的盲人乐师,摄于1905-1930年间。

客家邮差(龙川鹤树下),摄于1905-1911年间。

客家修坟师傅,摄于1905-1925年间。

学  校 

  客家人历来崇尚文化教育,由于地区经济滞后,地理区位处于劣势,更是视送子女入学读书为人生头等大事,宁愿挑盐担、卖柴樵、做苦力,也要供子弟读书。基督教巴色差会传教士在梅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大力开办教会学校,帮助穷苦人、启蒙教育。

梅县,男生寄宿学校,摄于1902年前。

梅县,乐育中学,童子军在练习棍操,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乐育中学,17岁的老练“演说家”,摄于1911-1930年间。

梅县,乐育小学,雨季时上学的客家小男孩,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黄塘乐育女校里的小女生,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黄塘乐育女校的中外女教师,摄于1922-1930年间。

梅县,女子高小,挑着篮子出门买菜的厨子,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松口传教区预备修院教士和学员合影,摄于1939年6月4日。

 医  院  

  梅州市人民医院(黄塘医院),前身是1896年瑞士基督教巴色传道会德籍医师韦嵩山博士在梅创办的德济医院。

韦嵩山出席梅县的戒烟活动,摄于1904年。

梅县,德济医院医务人员,摄于1905-1930年间。 

商  业 

  清末不少客家人下南洋谋生,客家地区商贸有所发展。兴宁更是因为辐射赣南、闽西的区位优势,当时有“小南京”之称。

兴宁西河桥,对面是盐铺街店铺,摄于1905-1930年间。盐铺街是清末兴宁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盐贩云集,盐铺多过米铺,连街名都叫做盐铺街了。

推测是兴宁的街景,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的墟市入口,“人之有恩,可念不可忘。人之有仇,可忘不可念”,摄于1905-1930年间。

卖仙人粄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卖小吃的客家妇人,摄于1905-1930年间。

卖客家豆腐的老人,摄于1905-1930年间。

卖豆干,摄于1905-1930年间。

卖毛笔、墨水和纸张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卖米的客家农夫,摄于1905-1930年间。

卖木制水桶的店,摄于1905-1930年间。

卖陶罐、水缸的摊档,摄于1905-1930年间。


卖小吃甜品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的牛市,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卖药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县卖豆腐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江边卖水果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学校旁卖水果、玩具和食品的小摊,摄于1905-1930年间。

卖花生的客家老婆婆,摄于1905-1930年间。

小鸡被竹笼装着用2-3天的时间运到梅城卖,遇到河流就会把笼子放在浅水里,这样小鸡就不会渴死。摄于1905-1930年间。

卖柿子的客家妇人,摄于1905-1930年间。

兴宁,商人在寺庙里斋戒祷告,摄于1913-1929年间。

 官  兵 

  据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直隶嘉应州后,驻军设左营游击1员,统领全州绿营官兵。光绪卅一年(1905)嘉应州保安团练总局改为巡防队,成为正规军,二年后改为巡防营,统300余官兵。
 
  ”民国十一年(1922)为陈炯明部所驻,十四年(1925)东征时由张民达、叶剑英进驻。后国民政府军黄任寰师长驻梅城,历有替换。

清末,兴宁驻军(绿营官兵),推测左边是武官,中间是捕头,右边是师爷,摄于1901-1910年间。

梅县德济医院里的伤兵,摄于1912-1922年间。推测应是民国建立后的梅县巡防营士兵。

县衙门口的士兵,摄于1912-1930年间。

 其 他 市 井 行 业 

蕉岭,叟乐街头耍把戏的,摄于1935年1月1日。

梅城,算命先生,摄于1948年。

梅城江边的药摊,摄于1905-1930年间。

舞狮子、龙灯的少年,摄于1905-1930年间。

木偶戏台,摄于1905-1930年间。

乡村耍把戏,摄于1905-1930年间。

乡村耍把戏,摄于1905-1930年间。

梅城的女乞丐,摄于1946-1951年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