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从《客家女》看客家风俗

风俗 | 2015-7-27 10:36| 查看: 5687| 评论: 0
摘要:   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大民系,历漫长岁月,由中原经几番迁徙,来到南方。虽然和广府人、福佬人同是南方汉族的三大民系,但传统风俗同中有异,较之其它两系,客家人有更多的中原文化积淀,同时又渗入了当地少数民族 ...

  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大民系,历漫长岁月,由中原经几番迁徙,来到南方。虽然和广府人、福佬人同是南方汉族的三大民系,但传统风俗同中有异,较之其它两系,客家人有更多的中原文化积淀,同时又渗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通过传承、变异、演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客家女》是《客家魂》的第二部。《客家魂》三步曲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反映客家人的生活,审视客家人的历史,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客家人的精神。《客家女》和其它两部《世纪之旅》、《千年圣火》,有更多的风俗风情。《客家女》这~部中虽然只有一些片段,甚至只是只言片语提及到客家风俗,但正是这些零散于社会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客家人的许多方面。本文拟从《客家女》的一鳞半爪描写中看看客家人的风俗,试着去发现其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宗教思想、哲学意识,揭示其形成原因。《客家女》中的客家风俗可分为诞生、婚姻、丧葬、服饰、居住、饮食六个方面。下面从这六个方面分析:

  一 、《客家女》中的诞生礼
(1)郭启慧“埋胞衣”
  “埋胞衣”,这样特殊的处理方式为客家人所独有。小说开篇就出现启慧身怀六甲,被迫下乡途中,在完全没有生产条件的恶劣环境下生下问樵的画面,特别指出“临下山时,她(启慧)还须做一件事,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就是要把“胞衣给深埋起来”。为什么客家人要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胞衣?并且仔细选地埋好呢?因为客家人把胞衣当作是神奇东西,认为它和婴儿有着特殊的感应关系,如果胞在处理得不好,那么婴儿就会受到某种损伤:反之,如果胞衣处理得好,那么婴儿就可平安无事;或者说婴儿有什么病灾的话,则可以通过对胞衣进行某种处理,就能使婴儿恢复健康。所以客家人怀着异常神秘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处理掉。
  小说里启慧把胞衣在埋在松树下。而有的客家人则是把胞衣拿到房间或门后,不让人看见,或是趁势埋掉,否则冷了再埋,婴儿的母亲就会断奶或婴儿吐奶:有的是把它放在专门的罐子里,加入七片姜和七块烧红木炭,让胞衣慢慢化掉,以后婴儿就不会鼻子塞,也有把胞衣放在罐子里,密封好置于床底,当婴儿身体不舒服时或吐奶时,就把胞衣拿出来,加温变暖,再把它放回床底,以为婴儿就没事了。正因为对胞衣不同寻常的感情,客家人把自己的出生地叫“胞衣迹”,可见胞衣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2)远晴的儿子小名叫牛崽,大名叫丰龄。一个低俗,一个文雅,两个名字天差地别。
  客家人为了能让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河蟹,往往会给孩子取个贱名,越贱越好,诸如阿猫,阿狗、阿牛、阿猪等等,这样,小孩就会像这些动物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既容易养活,又显得健康。同时认为阎王爷以为名字丑,就嫌弃他(她),因而不会把小孩的魂勾走,那么小孩也就不会在未成年死去。有些男孩取的是“麻丫头”、“三丫头”之类看似女孩子的贱名,实际上也是借女孩的低贱地位来蒙骗危害小孩的鬼魅。丰龄的贱名牛崽,自然寄托他的祖父郭玉祠和父母的护儿愿望,希望他像牛样强悍和健壮,并且能抗命。
  小名取贱,为易养,而大名则要取得讲究。因为这名是一直喊到老,用在公众场合的。取大名所遵循的原则是:按姓氏房派的字辈排列,根据小孩的“八字”推出其在五行中所缺,缺什么就补什么。客家人向来以中原望族自认,为了能保证自己家族的传衍,不忘祖宗,一般都已预先定出每一代人的字辈,取名时名字中必须有这个字。同时客家人笃信风水之术,往往请阴阳先生掐算小孩的五行所缺。丰龄,是由深谙阴阳之术的郭玉祠所起。“龄”字应该是郭家第三代人的字辈,如郭家的其他第三代人启兴和远晴的女儿——宣龄,及启兴和石萝的儿子——伟龄。元戎不算在内,因为他出生在南洋,所以没有在名字中用上字。直可以称得上是能通晓未来的玉祠“说他(丰龄)不得天年”为了能让丰龄长一点,故取名丰龄,希望他“多活上些年岁”。
  取贱名和大名(即三朝名),客家人都继承了中原的古礼,只不过有些变化。按古礼,小孩的命名是在出生满三天后,和剃头同时举行的。客家人在给孩子起名时,外婆家要送“命名鸡”。另外客家人还有“报新丁”这一项,不过只限于男孩。如果生的是女孩,那就没有“报新丁”。给男孩取名后,就把名字竖写在红纸上:“新丁取名***,*年*月*日。把红纸内容一式两份,一份贴在祠堂上,一份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一般是在正厅右侧),好让祖宗和同族的人知道某家人添了新丁。这里有着儒家浓厚的祖先崇拜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崇宗敬祖,为能使祖先的生命得到延续,故很重视家族人丁兴旺,尤其是男孩诞生,主人家会隆重地“做三朝”,做满月,做周岁,远亲近邻纷纷来祝贺,场面异常热烈。女孩却不能享有这种待遇,有的甚至可能会被溺死或卖给别人。
     
(3)做三朝,也叫“洗三朝”,是给婴儿头一次洗澡和取三朝名同时进行的,这是直接承用古代中原的方法。     
  “老母亲”,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熟练地给她儿子(问樵)认真洗了个澡,边洗,边念念有词:
  拍拍胸,三年不伤风。
  拍拍背,十年不生瘰。
  摸摸头,保养脑子想理由。
  摸摸头,摸摸光,有尿有屎对娘讲。
  摸摸头,摸摸狗,宽宏气度像英雄。
  摸摸后,摸摸前,读史诵经学圣贤。

  每一个动作都蕴涵美好的祝愿。婴儿出生三天后,就给婴儿选一个良辰吉时,洗三朝。为婴儿准备的洗澡水与众不同,是用香附,艾草、布荆叶等混和煮成的,并且加入一到四个红蛋,有的还放一个比较大的圆卵石“做胆”,表示孩子将来胆大。洗完澡,这块石头一直放在床下,直到孩子成年。洗澡时,把红蛋分给围观的小孩吃,叫做“分孩毛蛋”。洗澡中每一动手每一抬足都说祝福话,全过程始终围绕着去邪、祝福的意愿进行,一切都是如此虔诚,充满了父母的希望。据说洗过三朝的小孩,从此就能消灾无病,顺顺利利长大,讨人喜欢,要不然,会有晦气缠身,难养大。不过洗儿大多在三朝,也有在十二或满月时做。这是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习俗,“三年不伤风”“十年不生逢”等祈祷身体健康,“宽宏气度像英雄”“读书诵经学圣贤”等祝愿饱学多才,反映了客家人的耕读传家的传统,及爱儿护儿心理。

(4)启慧“坐月子”
  坐月子,是对产妇生产后的一种保养,里面存在着许多禁忌。启慧生下问樵,樵夫要她注意休息,叮嘱她“少劳神,少劳心,多养身子”。产后休养,有利于身体恢复。传统中产妇不能出门,头上裹着罗帕,贴着头风膏,为的是保暖,就算是炎热的夏天,也不能挥扇子。平时吃的是糖姜米骨饭和糖姜鸡,一日三餐肉禽蛋,营养不断,忌吃青菜及一切生冷的食物。洗脸洗澡要用煮开的水,并且加入布荆叶之类,不能洗头。这些产后的措施,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也有迷信的因素。产后保暖、滋补,除上述有利于恢复身体外,还有着对产妇的褒奖。客家人处在四面环山、远离繁华地带的边僻之地,医药匾乏,所以人丁不旺,保护子嗣成了宗族里的大事,而妇女在家里族里的地位,也就由她的生育能力决定。产后休养是家族对产妇的贡献的奖励。产妇虽是对家族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但仍是对产妇有所看低,如男人和读书人不得进产房,要不然一生读不好书。
  埋胞衣,起贱名、洗三朝、坐月子,只是客家人诞生礼俗中的某些环节,或者说是一部分罢了。诞生不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降临,更重要的是象征着祖宗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家业、族业得到了继承。诞生礼俗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礼俗,分为怀孕习俗,生产习俗、养育习俗,其中贯穿着祈子平安、保子嗣的思想。客家人生命意识极强,观念中存在传统儒家的孝道,认为“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没有儿子的人家是因为前世或今生作孽,才会遭到恶报。故把是否子孙满堂作为一家人行善或作恶的标志。客家女性受封建思想男尊女卑束缚,能否生育或生男生女,得到的待遇都不同。

二、客家人的婚姻礼俗。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不单是个人的事,同时是一个家族的大事。婚姻礼俗是一个合法进入社会再生产的程序。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纵向的传宗接代和横向的扩大势力都是依赖婚姻而实现。《礼记》中的《昏义》有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客家人聚族而居,体会到小族、弱族会在周边环境中处不利地位,为使家族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在各方面处优势地位,历来重视婚姻,其婚姻礼俗保留了中原汉民族婚姻古风的一面,又有所变异。
  习俗中遵循“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所谓“无媒不成婚”,所谓“明媒正娶”。虽然启慧处在新时代,并不赞成“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自己选择了丈夫,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侧面看出以前的人们是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进行婚配的。婚姻重家族利益,轻个人幸福,重人伦道德,轻个性人格,重婚姻形式,轻男女爱情,重义务,轻权利。
  客家人婚姻习俗一般经过“六礼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吃面碗鸡。六个程序同占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大同小异。
  客家人婚姻习俗在小说里没有描写到的在此不谈,只说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启慧哭嫁、送亲队伍。
  启慧临出门时,“抱住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只有出气的分”。固然可以看成是启慧不能嫁给所爱之人的悲痛、委屈,但同样可以把它看成是哭嫁。客家风俗中有哭嫁这一项。新娘在婚期前十天或者半个月,不再出门,留守在闺房,邀请亲密的姐妹,一起练习唱哭嫁歌。在风俗中分为三种,一是有韵无词的唱嫁,以哭声的长短、快慢来表达对家人的难舍、依恋:是按照传统的哭法、唱法,歌词可由新娘自由发挥;二是按照传统的哭法,唱法,歌词可以由新娘自由发挥;三是骂嫁。这一般是新娘在家受到不好的待遇,如哥嫂的冷眼。新娘在出门前借以发泄的一种方式,而娘家人不得阻止,尽管挨骂。都要笑着。哭嫁是旧时妇女对前途未卜的一种恐惧心理表现。启慧坐在花轿里,“一群女子跟在后头,捧着用红绳扎的陪嫁物——”“芹菜,大蒜、香葱、韭菜”,“花轿后面为一条榕树枝,拖得长长”,还有“最引人注目的””一扎由红稠绑好的长命草”……多么有客家风情。
  新娘要坐在花轿里,被夫家人从女方家接走。这是妇女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正如俗话里讲的“破扇子扇扇也有风,破轿子坐坐也威风”。新娘的父母要回避,也包括新娘的长辈,不能去送亲,所以杨双渔,这位新娘子的上司,算作是长辈,被送亲队伍拦住。新娘是由兄弟及其他亲友去送。
  新娘的父母会为女儿准备别开生面的“蔬菜嫁妆”,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逐个用红绳子或红布条捆好,作为嫁妆,祝福女儿和女婿勤勉、多子、会过日子,夫妻长长久久。另外有用“长命草”作陪嫁韵,长命草是一株野草,“到了夫家,就挂在洞房床头的竹篮里,第二天栽在菜园中,表示在这家扎下根来”,带有女儿在夫家落户的意味。不仅陪嫁品有这些蔬菜、长命草,还有“拖青”,就是在花轿后有一个人托着榕树枝,到了夫家,就把榕树枝抛到屋瓦背上。榕树,枝繁叶茂,预示着百子千孙。送亲过程,从出门到进夫家门,从新娘服饰、陪嫁品到各种禁忌,都围绕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展开。总的来说,客家人的婚礼较之六礼有了简化,融入了地方特色。
  除了这种“婚嫁娶”的婚姻形式之外,还有几种,如小说里提到的入赘,属赘婚。客家人的传统婚姻以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的,希望多添男丁,家大业大,有人继承。如果没有儿子,就以女招郎的方式把男方招到家里,使本家本族香火不断。
  在这种婚姻习俗下,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等郎妹。等郎妹是从小被父母卖给男孩还没出生的人家,由对方抚养长大来“等郎”的女孩,有些可以等到丈夫出生完婚,有些等得到丈夫出生但相差太远而婚姻不幸,有些等不到,若夫家好心则能再嫁,否则只有孤苦地老死在夫家,可以想象得出,这种由父母勉强凑成的婚姻,对妇女来说是多么的不幸。客家民间就流传着等郎妹诗歌,“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要妹抱上床,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仔还是郎!”“十八娇娇三岁郎,半夜想起痛心肠。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等郎妹,真苦凄,等到郎大妹老哩,等到花开花又谢,等到团圆月落哩”等等,都反映出等郎妹的幽怨伤感。
  还有一种叫“隔山婚”。婚俗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出现了变化,但传宗接代,宗族兴望这个古礼的主题没有发生改变,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属地位。不过话又说回来。客家地区的女性和中原的女性比较,地位是高的了,拿女儿出嫁来说,她的父母非常重视,讲排场,嫁妆尽可能的丰厚,为的是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三、客家人的丧葬俗
  葬礼可以说又是人的一大礼,甚至比诞生、婚礼还重要,是邻里,亲属友好进行哀悼、纪念,评价死者的仪式,是祭奠礼节。《周礼》中的《春官》说“以丧礼哀死之。”客家人有极强的生命意识,通过丧礼表达对逝去者的追忆。客家人“隆丧厚葬”,继承了中原“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但有“买水带浴尸这一环不同。

  启慧为了救学生,筋疲力尽,被水淹死,她的学生“一人手持一个瓷碗,排成长队,去溪边舀水”,“向水中抛下了几枚硬币”,“待硬币沉下水,才将碗朝下,舀起一碗水来,离开,朝学校走去——启慧的遗体正停放在那里”,学生“用手舀碗中的水,小心地为启慧抹脸”。这种“买水浴尸”的习俗在中原是没有的。显然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影响。《文献通考》卷三记载;百越蛮,“亲始死,披发持瓶资,恸哭水滨,掷铜钱纸币于水,汲归浴尸,谓之买水,否则,邻里以为不孝。”

  启慧的灵堂上,一队来自深山古寺的尼姑舞“饶拨花”,期望通过这种仪式祭奠亡灵,与亡者相通。客家人在亲人死后,请尼姑或和尚来超度,他们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不灭,生活在另外一个地方,仍然能参加和影响人们的一些活动,特别是有生产经验和组织能力的长辈,在民族中的影响更大,灵魂不但可以帮助人,也可以害人,所以他们以此来驱邪祛魔。况且儒家中,不患死而哀死,《论语》之《为政》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提倡孝,“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所以客家人为表现孝道,往往会把葬礼搞得很隆重,和中原有过之而不及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 樟木头:客家味渐逝的“小香港”

      樟木头并没有成片的樟树林,却弥漫着如樟木一样的香风;这里只是珠三角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小镇,却有着50多栋超过20层的高楼大厦;这里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更是美食家眼中的天堂“小香港”。 ...... >>

  • 客家人的奶名

      客家人的奶名是很丰富的,取材广泛,多种多样,但也有规律可循,即贱化的特征。在过去客家人的观念中,男孩子的奶名叫得“贱”一些,目 的是想让他更容易成活、成材,日后更有所作为。 ...... >>

  • 火红的客家花灯

     灯节最早可追溯到秦汉年间,秦末就有“燃灯祭祀”之说。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专权。吕后死后,诸吕亲属密谋夺取江山。老臣陈平周勃设计平乱,拥戴文帝登基。 ...... >>

  • 宁化客家灯会亮相市民休闲广场

      3月5日,宁化元宵节客家灯会在江滨市民休闲广场如期举办,吸引了广大市民纷纷前往观赏,拍照留念。... >>

  • 大马华人过年做鱼方法有别:客家人喜欢酸甜鱼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年菜里少不了的鱼,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在马来西亚不同籍贯的华人家庭里,却也有不同烹调法,道道呈献传统之味。 ...... >>

  • 五华安流古俗“办古事”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五华县安流镇村民都有举行“办古事”庆祝王老仙师尊神诞辰之活动。至于这一习俗始于何时,连当地的老人也无法说得清楚,他们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的上祖,就已有这一习俗。 ......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