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结合客家文化发展产业:赣州虔心小镇开创茶旅特色小镇

要闻 | 2017-3-27 14:12| 查看: 2987| 评论: 0| 原作者: 中国经济网
摘要: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茶旅文化特色小镇——虔心小镇万亩有机茶园里,几百名身着客家服饰的采茶女唱着古老的采茶谣翩翩走入茶园,采撷下今年的首片茶叶 ...
  “茶发芽喽,茶发芽喽……”又到了中国南方大地春茶飘香的时节,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茶旅文化特色小镇——虔心小镇万亩有机茶园里,几百名身着客家服饰的采茶女唱着古老的采茶谣翩翩走入茶园,采撷下今年的首片茶叶。

江西“虔心小镇”有机茶园祭茶仪式
  2017年3月26日的一大早,虔心小镇一年一度的祭茶大典如约而至,复古的宋代茶礼再次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附近乡里等各界人士的眼球。
  据介绍,地处“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龙南县临塘乡的虔心小镇山地绵延、竹林蹁跹,如遇细雨之时,这里云雾缭绕、宛若人间仙境。虔心小镇里茶绿阡陌,生态度假小木屋若隐若现,虔工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客家打茶油、拉腐竹、酿米酒、打糍粑等传统体验活动热火朝天,花间栈道上游人如织,欢歌笑语不断。
  “我在这里订制了一分(地)茶园,今天开园了带着家人来采摘,吃生态农产品、住山顶小木屋,能在这样有创意的茶旅小镇休闲,一家人好高兴。”来自广东的虔心小镇“村民”王先生如是说。
  茶旅文化小镇尝试模式创新
  “我订九棵茶树”、“我订一分茶园”、“我订半亩茶园”,记者在开园当日下午看到,“我的一分茶园”预订会气氛热烈。
  据虔心小镇营销总监理刘哲环介绍,今年的新春预订会,除了预售春茶外,就是大力发展虔心小镇的“村民”(相当于会员),通过私人(企业)订制茶园,提高参与者的体验感。成为“村民”后,不仅可通过移动端可视化视频实时在线监控茶园管理,到基地体验采茶、制茶,按比例获赠私人订制干茶,还可享受基地自产生态有机农产品食材,带家人免费到虔心小镇旅游休闲度假等权利。

虔心小镇虔茶有机茶种植园
  记者在虔心小镇的虔茶有机茶种植园看到,漫山种植的一垄垄茶树葱郁茂盛,竹林连接成片,满山尽是翠绿。走进茶园,不少当地村民和游客穿行在茶林中,手指上下翻飞忙着采新茶。
  特色小镇里,复古的宋代茶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茶园入口的观光栈道上,参观的人们被带回到了古代:古典雅净的茶席顺着木栈道一字排开,穿着汉服的茶艺师从容地为宾客泡茶、奉茶,其中宋代点茶和传统手工炒茶表演,古意盎然。
  虔心小镇虔茶基地负责人廖承龙告诉记者,这是虔心小镇有机茶品牌——“虔茶”的文化展示现场。他介绍,“虔”是古赣州的称谓,具有千年文明。在宋朝,虔州居全国十三大茶产区之首,其中“泥片”为贡茶,“芥香”曾被誉为全国第一香。如今,虔心小镇在每年的虔茶开园这天都会举办一次复古的祭茶仪式,通过还原宋代茶礼展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现代产业增添文化价值。
  穿过一条几百米长的花间道,是古色古香的虔工坊。传承2000年的各家打茶油、拉腐竹、酿米酒、打糍粑,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手艺和美食的记忆。“这里就像一个客家文化博物馆,到处都能看得见乡野、听得到乡音、闻得出乡味、摸得到乡趣、记得住乡愁。”游客曾女士边拍照边对记者说。
  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而虔心小镇,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建设茶旅结合文化特色小镇的思路,可谓意识超前。
  经过几年的精心策划、投入、发展,这里已完成“樱花谷”、“镜心湖”、“虔山寺”、“沐心谷”四大景区的总体规划。目前已建成集茶叶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容量超百万的土鸡散养基地;一座传统手工油坊、腐竹坊和竹文化主题餐厅;“四闲山房”、“竹隐山居”村落可同时容纳200“村民”入住;终端服务通过线上商城,为“村民”提供茶、鸡、蛋、茶油、脐橙、笋、蜂蜜、土姜等基地自产农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虔心小镇以茶园为基础,以绿色生态为品牌,以健康安全为目标,构建了集茶叶采摘品鉴、有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绿色产业链条,不但实现了农业产业‘1+2+3’融合发展,更是践行了国家倡导的特色小镇建设,开创了国内首家成熟的茶旅文化小镇的创新尝试。
  据悉,这个国内首家茶旅文化特色小镇也同时吸引了国家权威部门和行业组织的关注和支持。活动当天,中国企业家健身文化公益工程将虔心小镇正式规划为实践基地,并为虔心小镇颁牌。该工程是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市场观察》杂志社、影响力中国盛典组委会倡议,工程包含中国企业家乐跑、文创园区、旅居康养基金等近10个项目,工程中的旅居康养项目将进驻特色小镇,使茶旅文化特色小镇的内涵更加丰富,为小镇注入更多产业和文化元素。
  对于未来的计划,虔心小镇休闲度假项目负责人陈广东表示:“去年龙南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把虔心小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虔心小镇建成为全省、全市示范项目’。”
  他说,“如今政府筹资为我们正在修建一条长8公里、路面宽9米的旅游大道,这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下一步我们期待与战略伙伴建立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实践现代生态农业3.0版发展的新理念,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做贡献。”
  生态技术体系护佑茶树健康
  在3月26日开园当天,虔心小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了“首届江西有机茶未来发展论坛”。在论坛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崔红霞作了题为《构建茶园生态技术体系促进茶树健康》的主题演讲,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在虔茶园所做的生态技术体系实验及成果。
  “围绕促进茶树健康和提升茶叶品质,我们在这里做了为期一年的田间实验。通过土壤微生物调理,实现了增香减氮;通过山苍籽与茶树间作的生物趋避,安装驱虫灯和粘虫板等物理趋避,做到了减施杀虫剂,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实现了循环经济。下一步,我们准备在这里建立一个种子资源库,进行虫害诱集效应的筛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茶树健康,只有茶树健康,人喝下去的茶水才健康。”崔红霞教授如是说。
  虔心小镇地属国家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余脉,周围几十万亩原生态森林环绕。基于其独特的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在2016年2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虔心小镇设立了研究示范基地。
  据介绍,虔茶种植研发工作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如首创了茶树与红豆杉套种的模式,使二者同生同息;运用当地特有的山苍籽芳香植物进行生物防治,运用基地周围几万亩毛竹林进行虫害隔离,维持茶树生长小气候等,整个茶园严格做到有机管理。
  “过去几年的实践及数据显示,虔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至3倍,最高可达10%。”虔心小镇虔茶基地负责人廖承龙告诉记者,虔茶系列产品在2012—2016年间,连续五年获得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先后获得上海国际茶博会金奖,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国际名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成为继赣南脐橙后,赣南地区现代农业的“新名片”。
  今年3月初,虔茶在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广州芳村设立了全国营运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到虔茶基地考察。
  “自有基地达1万亩的企业全国可能就虔茶一家,我们不仅订购虔心小镇的茶,还希望建立更深入的长期合作。”来自广州的茶叶经销商王先生说。
  践行精准扶贫深得民心
  虔心小镇位于龙南县临塘乡市级贫困村东坑村境内,地处偏远,有贫困户152户,贫困人口461人。几年前这里还是响叮当的贫困村,如今转过大山脚下,却闪出一幢幢砖混结构的新民宅,生机盎然。
  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促进民生。据了解,虔心小镇围绕生态产业种植加工、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休闲度假经营服务几大重点,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休闲度假+贫困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使贫困户与生态旅游产业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乡村旅游产业增值效益,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种植面积一万亩的有机茶是虔心小镇的支柱产业项目。万亩茶场同时也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从业,提供茶场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后勤保障等多种就业岗位,成为虔心小镇对贫困户实施就业扶贫的“主阵地”。据统计,现已吸收固定员工近7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月工资达2000元左右。采茶季节,临时聘请采茶工人2500多人,这些大部分为贫困人口,每日工资100元左右,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
  据介绍,“竹林飞鸡”是虔心小镇产业扶贫的重点项目。采用“公司+代养贫困户”的方式,公司与农户双方签订正规的代养合同,由虔心小镇统一提供鸡苗及饲料(稻谷)、药物(包括疫苗)及技术支持,鸡出栏后统一论只回收。
  贫困户许桂华夫妇代养了5000只鸡,每只鸡按每月1元代养费计酬,每月可收入5千元,年收入就有6万元。“6万元的收入在我们农村是很可观的。而且我一不用自己出本钱,二不用担什么风险,只要用心把鸡养好,达到80%的成活率,就能稳稳拿到这笔钱!”照这样养下去,别说脱贫,实现小康都早够了标准。”许桂华自豪地说。
  针对没有劳动力或有疾病特殊贫困户,虔心小镇利用集团优势,为他们特别设立了每户每年1000元的健康扶贫医疗基金,凭证明可到指定医院看门诊,目前享受医疗健康扶贫的贫困户已辐射到整个临塘乡,共计约500户之多。
  据了解,赣州市委、龙南县委政府对虔心小镇充分运用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客家文化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旅游,以产业、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并建议虔心小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要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努力实现同步小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客家人“过继”,原来大有讲究 客家人“过继”,原来大有讲究

过继,雅称“过房”或“过嗣”,俗称“牵”。

略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略谈客家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亦耕亦读,耕读传家,这是客家人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 期待值拉满!30多位院士专家下周一齐聚梅州,五大亮点抢先看 ...

践行“两翼论”,助力“百千万”。

热门排行榜